王海英
展望未来,我对研究院以及型号计量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国家的支持、有集体的智慧、有顽强的“飞豹精神”。
30多年前,正值“飞豹”飞机立项不久、603所全所上下大干之际,我毕业分配到计量室工作,开启了一生的计量情缘。
回顾一飞院计量专业的发展道路,目睹计量队伍从弱到强的历程,心生颇多感慨与欣慰!回想当年,办公场所紧缺,计量室条件简陋,近一半的办公室设在简易活动板房中,安排在一些试验室辅楼的长、热、力、电检定间七零八落,这些检定间从恒温、恒湿、抗震、防尘、防静电方面很难达到标准检测环境要求,至使部分量值传递工作无法开展。当时的计量标准器、检测设备很多都是大块头,笨重、智能化程度低。几何量专业的全部家当是从凤翔调拨来的几台光学仪器,添置新设备的机会少之又少。
随着“飞豹”研制工作的展开,计量专业有了转机。借助首个全尺寸铁鸟试验台的安装建设契机,我们添置了望远、经纬测量系统,奠定了大尺寸构架、试验台安装测量的基础。我们通过修复和利用有限的仪器设备,想方设法满足“飞豹”研制中的计量需求。
记得有一天,快下班时接到院科技部指令:军方急需某型机驾驶员视界、视角实际值……能否实现?型号需求就是命令,容不得推托懈怠,大家放弃下班直奔现场。经过技术沟通和消化图纸,老组长率先拿出测量方案。为了排除设备不足这只“拦路虎”,大家火速分头联系,协调租借高准确度设备,在缺少测量基准的状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巧妙地实现了“眼位”的精准复现。由于机舱空间有限,舱内设备不能有丝毫震动,测量人员只能“人”“机”分离实施测量,一位臂膀修长的男同事自告奋勇,半跪在舱外的铁架台上,凝神屏息实施测量,其它人配合记录运算,圆满完成了任务。这在当时没有激光设备的条件下,算是打了一场漂亮仗!随设备外来的计量同行纷纷表示叹服!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轮次需求分析论证,几何量专业陆续添置了数显、电感、光栅测量设备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迎来了光、机、电一体化数显测量设备的新时代,测量准确度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伴随着能力的提升,除周期检定业务外,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型号测试的方法研究与实现上,先后解决了型号研制、试验及配套产品中的大量实际问题。例如:完成了不同模型检测,为试验提供了质量保证;完成大量试验中的测试,为项目攻关及技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完成了自研产品的检测与标定及某长久试验不同阶段的拆检测量等。可以说,伴随着“飞豹”项目的研制,我们从中了解掌握了各研制阶段的计量需求,探索出适合的解决方法。曾经累过、难过、挫折过,也曾喜过、乐过、酣畅过,有汗水也有欣喜的泪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计量人出具的每一份测试报告、每一个有效数据,都如同托举“飞豹”腾飞的点点繁星,永远照亮“飞豹”前进的道路。
现如今,随着型号任务的不断增加和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计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的计量室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技术改造,集中设置的检定间温湿度可调,防尘、防震、防静电、安全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质明显提高,通过多专业计量能力比对验证,已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批準的CNAS、DILAC双资质校准实验室认证许可。随着交叉并行任务对计量的需求,以及计量在型号任务中的深入,我们的检测能力再上台阶,不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某大型飞机的研制需求,我们又添置了工业测量系统、数字便携式设备、影像式检测仪等,几何量计量正向着大尺寸、微小量,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了“飞豹”研制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有了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计量在飞机研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作用;那几十万个测量数据、各类型结构件检测、机构复合运动姿态测量、可计量性基准设计等,都对型号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质量保障。
三十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几代航空人以“航空报国”为己任,挑战了无数个不可能,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计量人也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紧迫和渴望,在集团战略、技术立院、大计量战略思想指引下,我们积极推进型号计量工作,开展可校准性计量设计、专业建设课题研究,立足把商业化的设备通过组合、优势互补、创新应用,更好地解决型号研制中的计量技术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已取得授权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多项。目前几何量专业正致力于探索数字化、自动化测量在型号中的应用,新研的激光/光栅气浮式“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装置”已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凭借技 术沉淀的底气和创新的豪情,我们登上行业大舞台,迈开了参与工信部相关民机课题研究的新步伐。
从业三十余年,我从型号计量中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我将竭力传递这份快乐与挚爱。展望未来,我对研究院以及型号计量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国家的支持、有集体的智慧、有顽强的“飞豹精神”。喜看长江后浪超前浪,一批批优秀的新人正步入航空计量队伍,他们必将在未来型号中干得更好,成就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