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求索,就为上好每一堂课

2018-01-03 10:27北雁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一堂课大理教材

北雁

1982年7月,21岁的赵子志从大理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大理师范附小工作。作为“复考”以后的第二届学生,能从几百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并且留在城市,出生于农村的他备感机遇的来之不易,从此就只知道埋头教书育人,把35年的青春都交付给了三尺讲台。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市中心的大理师范附小,现已更名为大理州实验小学,从建校至今数十年来,一直都是大理乃至整个滇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学校。在这样一个各种优秀人才荟萃的舞台,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赵子志就深感压力之大,几十年坚持以校为家的他,就在认真操行为师之道的同时,兢兢业业学习,勤勤恳恳读书,用大半辈子的艰辛求索,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

赵子志出生于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这是一个由彝、汉、白等多个民族杂居的山区乡镇。尽管在考上大理师范之前,他就曾被生产队推荐到当地的学校,当过两年的民办教师,并且有过较为优异的教学业绩。但此时初登附小讲台,看到眼前黑压压一片学生,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望着他,作为语文教师的他就愈发感到自己的责任之重。为此他常在心里告诉自己:语文是百科之母,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基础,那可就是学生人生中的一大缺憾。

于是从那时起,赵子志就开始对自己从严要求。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须认真做好三件事:第一,练好“三笔字”——粉笔、毛笔、钢笔;第二,讲好普通话;第三,上好每一堂课。从每天早晨接学生进校开始,他就在每一个细节中身体力行,认真实践。在写字时一丝不苟,循循善诱,潜心引导每一位学生。送走了学生后,他更是谢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废旧报纸上和小楷本上,一笔一画练习书写,通过勤学苦练不断规范自我,并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赵子志都一直坚持说普通话。大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方言成了普通话学习的障碍。作为白族人的儿子,赵子志自然也是白族。但他却始终坚信天道酬勤的铁理,不信昆仑唤不回,几十年间,不论对待同事、学生,还是学生家长,甚至假期里回到遥远的老家和村民一起參加劳动,他都坚持说普通话。他不怕别人笑话,面对亲友的误解,他总是耐心向人解释:“我是语文老师,我的工作就是用规范的言行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自己都没掌握标准的发音,那就是绝对的误人子弟了!”

然而35年的为师之路,让赵子志感觉最困难的事还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渠道,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和规范的言行举止,你还得有灵活的教法、学法,较好的亲和力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作为师范科班生,他有扎实的教育学基础和过硬的基本功,但他却始终坚信学无止境,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规范自己。于是35年来,一直耕耘在小学语文讲台的他,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地教过来,从未感到什么职业厌倦,将自己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教材教法的钻研上。他常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材就是个例子。不能让学生老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在教师的辅导下突破教材局限,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生活。”为此,无论在教学之中,还是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中,他都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突破教材,探寻有效的方法渠道,甚至曾对教材和出版社配发的教学参考书大胆质疑。他始终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内涵极为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素养的高低常常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所以,任何时候,作为“母语”的语文都应当担当起重要而且独到的德育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他一向倡导教学相长,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常常鼓励每一个学生学会自省、自控和自我约束,自觉培养“初学·质疑——自学·释疑——体验·生成——建构·迁移”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他始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资源,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真正的高效教学,他则认为必须认真对照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采用直接灌输、间接渗透、情境感染、意境熏陶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掌握语文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召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多年的坚持,他始终做到知行合一,用绵绵的师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老师的独特魅力引导所有的孩子。35年间,他习惯了一丝不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至今,坚守讲台的他早已经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名师”,许多自小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就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从此真正爱上了语文学习。而让赵子志感到自豪的是,许多当年的学生,都成为课堂以外的亲密朋友。他一直珍藏着一封来自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来信,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当我提笔之时,首先要感谢您在小学五年中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您是严格的,因而也是负责的。当时难以理解为什么您总是反复纠正我们的平翘舌发音,一排排地改正错别字,现在则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严谨、踏实的老师而感到自豪。我们学到的不光是基础知识,更是一种务实的精神。”

35年的教坛坚守和对小学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赵子志用他的勤奋与执着,赢得了教育界特别是小学语文界的广泛认同,尤其是社会各界和家长、学生的广泛赞誉。教学之余,他曾多次被选派参加省、州各级课堂教学和论文竞赛并斩获佳绩,曾在《小学语文教学》《南京晓庄学院学报》《中小学电教》《小学教学研究》《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大理教育》等多种刊物发表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8篇,部分作品被收录云南省教科院《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粹》等多种文集,或入选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至今,优异的教学成绩和较高的业务素养,已让赵子志成为誉满全国的优秀教师,被逐级推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同时荣获云南省特级教师、大理州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数十种荣誉。赵子志常说:“作为一个老师,人生最好的知己,就是我的同事、学生和家长。只有教书育人,才是我真正属于的事业!”

痴痴迷迷一辈子,艰辛求索,就为给学生上好每一台课。这就是一个平凡的教师对事业的解读,对人生最好的回答。

猜你喜欢
一堂课大理教材
教材精读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大理:梦游理想国
大理好风吹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怎样写好“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