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常州古城门

2018-01-03 07:46季全保
江苏地方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安城门常州

◎ 季全保

画说常州古城门

◎ 季全保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建于春秋末期的我国古老的地面城池——淹城遗址、位于武进雪堰和无锡胡埭交界处的阖闾城遗迹。

历史上常州先后有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等古代城池。这些城池,随着岁月的流逝已荡然无存。

在史料记载中的常州城最有名七个城门:朝京门、通吴门、广化门、青山门、德安门、中山门、文在门等。

本刊特推出老常州画家季全保的老城门画说系列,再现常州古城曾经的风貌,品味常州历史和文化底蕴……

【朝京门】

朝京门,俗称老西门。原址在西吊桥东址(现表场处),是运河与市河交会处。城门始建于五代十国的罗城。所谓朝京。就是城门朝向京城,表示忠于皇帝和朝廷。出城门西为大运河文亨桥、花市街(篦箕巷)、毗陵驿等。朝京门历代都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城门,是承载着常州西门区域的经济文化重地。还有康熙、乾隆下江南,也是从毗陵驿大码头登岸的,然后通过朝京门入城。朝京门外的花市街被乾隆帝改成了篦箕巷,这里还是常州乡贤的大学士刘纶陪同乾隆帝微服私访游玩的地方,他们在文亨桥畔的近水阁听到民间民声,看到了“篦梁灯火”的彻夜未更,“文亨穿月”的水中美景。附近的朝京馆时称为“高丽亭”,因当年高丽使臣来京朝贡者驻足于此而得名。可见,当时这里不但国内商家云集,就连异国使节也来此造访。朝京门内为西门直街、西瀛里等。这里旧时为古城的西段交通咽喉,漕运枢纽。为此,在运河东西两头紧靠城门(通吴、朝京),设东西两粮仓作为漕运的保障。

民国时期朝京门

通吴门俗称东门,因出城往东可通达吴郡(苏州)故称,始建于吴天祚元年(935),筑罗城时设该门,也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箭楼门内通东门直街,北边连接东西狮子巷,南边有东水关,连接元丰桥达德安门,城门外有瓮城,又称域城,城高2丈5尺,筑以城砖基石。城外有城壕,宽16丈,深8尺,东水关是控制运河与市河的船舶航运,为此,通吴门是本邑东边最重要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陆交通与漕运。通吴门是康熙、乾隆皇

民国时期通吴门 赵元任/摄

【通吴门】

帝下江南时必经的陆路城门。从通吴门(东门外直街)可延伸至政成桥(白家桥)。特别是出通吴门向东,就是东南丛林第一寺——天宁寺。旧时这里异常繁华,不但庙会兴盛,而且农历七月三十是东门庙会的代表,城内城外连绵数里,人山人海。明清时期,为漕运而建的东仓库又添几分繁华。东仓库连着东仓桥(通济桥),东仓后有仓前村、运村,两岸除了漕运码头、货运码头,还有香客码头,尽是枕河人家,水阁吊楼临河而筑,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广化门,俗称小南门,又称次南门,石幢门。原址在广化桥南吊桥路北口(现苏宁电器址),北连天禧桥(弋桥)、南大街,南接广化街、木匠街、清水潭。广化门始建于五代,明洪武二年(1369)汤和在罗城内筑新城又重建,城周10里284步,城高2丈5尺,城门内有域城(瓮城),将南边的德安门、吊桥路、广化门至西水关筑城墙连接。明成化十八年(1482),

【广化门】

广化门城门扁额

广化门(摄于1930年)

石幢门又复名为广化门,雄据城南一方。由于域垣经历史流变逐年失修,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化门(被拆),在原址上建广化菜场。旧时广化门外有官道直通宜兴,从宜兴采来的阳羡茶朝贡,都得通过此道到达州府,于是就称为茶山道。历史上的茶山道十分繁忙,江浙一带的官员常在此迎送。许多文人骚客也经过此地,留下了许多篇章,如李白、杜牧、白居易等。白居易曾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

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这大概就是文人雅士对当时茶山场景的写照吧。

青山门,俗称大北门,位于青山桥南,城外有吊

【青山门】

桥,始建于五代十国,吴顺义年间(921),在原北极门的基础上建青山门。至明洪武二 年(1369)建新城时,已初具规模。门外有瓮城(域城)。通大北门外的斗巷、前后湾、上街、中街、下街、坛街等北乡。城门内高箭楼与大北门直街(北直街)相接,为本邑北城的要辅。青山门城高2丈5尺,厚2丈。

德安门,又称大南门,原在和平南路、吊桥路交会处,是源于一千年前的罗城,旧时称大南门直街。东临关刀河,属河南厢东段,西接乌泥桥南邗沟,与东下塘、陶沙巷连接。出德安门往南过运河,即为清凉寺、丫叉浦、茶山等地。德安桥南的清凉寺也是远近闻名的古刹。经过千百年的沧桑,清凉古寺屡建屡毁。旧时,德安桥上对山歌是全常州出了名的,每年的六月十九日,从德安桥到清凉寺,沿途人山人海,汇集到德安桥头,河两边有自发的“对山歌”活动。明清两代极盛,前后一连三天,桥上桥下,船来人往,有歌有会,吸引

青山桥建筑群

民国初年青山门

【德安门】

来自各地的香客和百姓,当然还有很多特地赶来“对山歌”的高手。有的是丫叉浦来的,还有木匠街来的,更多的是四邻八乡的农民们。对歌的内容极广,有秧歌、

田歌、渔歌、船歌、情歌、骂歌,还有地方歌谣,有临场对答的,有互相盘唱的,更有互相挑逗的,以盘唱胜过对手而罢休,特别是船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清末民初,有一年的六月初九,德安桥下来了一条小船,船头一横,堵住了河中水路。只见船头上站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姑娘,手持竹篙,赤着双脚,引吭高歌,银铃般的歌声压倒了德安桥下的歌手,居然没有人能唱过一个小丫头,当即轰动了四邻八乡,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个“船娘”大概就是当年常州的“刘三姐”吧。

中山门位于和平路与中山路交会处、椿庭桥南,原为和政门,俗称小北门,始筑于吴天祚元年(935),由刺史徐景迈筑罗城时建,城高二丈,外有城壕,上有御敌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民国十七年(1928)将和政门改为中山门,与中山门同时期命名的还有博爱桥、中山纪念堂。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辟了博爱门。中山纪念堂,在常州市大庙弄。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原为府城隍庙旧址。纪念堂系宫殿式建筑,青砖筒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宽19.7米,进深19.2米。1934年元旦,现代著名戏剧家洪深率复旦剧

民国时期德安门

【中山门】

社回常演出于此 ,以 庆落成。后为国民党武进县党部所在地,新中国建立后为常州专员公署驻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在门,位于西横街向西,文在桥旁。原本此处没有城门,民国十九年(1930),为贯通怀德北路与市内道路,在文在桥西城墙上辟建此门,由于城内便是府学孔庙,于是取府学前牌坊中文天祥句“斯文在兹”中“文在”二字作城门名和桥名。市民则一般称为“新西门”。

常州中山纪念堂

民国初年和政门

【文在门】

民国时期文在门

文在桥

西瀛门是常州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门,位于西瀛里中段。这里旧称西营,明代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的大将军汤和驻兵此地称西营。后又因此地商贾云集、银楼林立、店家众多,经常引起火灾,尽管

【西瀛门】

设有水龙宫(消防所),但因取水不便,要绕城出朝京门取护城河或市河水返回,实属不便,延误救火。于民国十二年(1923)八月,由中三区救火会会长查秉初建议,商会会长于定一同意报省市批准,在原旧城墙上破墙开城门,以便就近取运河水便于消防,得到市公所火油业、钱庄业、棉布业等商户的赞助。逐又改名“营”为“瀛”,取水克火之意,称“西瀛门”,与西边的朝京门遥相呼应。当时,城门的门额由本邑著名书法家唐驼书写,新中国成立后西瀛门外成为轮船码头。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西瀛门城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常州市人民政府按照《清代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经过省、市文物专家多次论证,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投资近亿元,对这段明城墙进行原貌修复。修复后的城墙长221.8米,宽5.2米、高6.5米,于2003年11月竣工。

20世纪70年代西瀛门

1987年西瀛门定为市文物保护

2003年修复后的西瀛门

猜你喜欢
德安城门常州
沈稼青 肖德安 张 颖 刘桂云 蒯渊智 邵 源 宋志强 赵 林 王志敏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劁猪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北城门的记忆
扬州城的城门考古
沙画
常州梳篦
雷锋与“螺丝钉”刘思乐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