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关的

2018-01-02 02:08赵慧
第一财经 2018年50期
关键词:闪店商业空间店铺

赵慧

00

年度趋势:“新商业空间”

POINT

一个新挑战:如何让人们重新爱上逛街?

但是

瞄准的对象,大多还只是“新中产阶级”

未来话题

高大上不是模板,如何吸引在意钱包的本地人下次再来

“无街可逛”早已不是新闻。一个有趣的倾向是,我们在东京,常常在各个新型商业空间遇到各类中国商务考察团。这些新型商业空间,包括提出全新食品街、快闪店、品牌店运营思路的东京日比谷Midtown;将公共空间与饮食空间结合的涩谷Stream;以品牌企划力结合各类品牌合作,在建筑、设计与营销上不断创新的银座索尼公园等。当然,还有几乎成为打卡胜地的各家茑屋书店。

这些新趋势,在日本也形成很大话题,既有建筑、设计领域的参与和分析,也有零售业界的探讨,消费者们也将这些新空间列入拜访清单。日本综合创意企划公司D&Department;创始人长冈贤明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就他的观察来看,七八年前,日本还是个可以卖得出东西的商业社会,但如今,受到网络购物冲击,以及消费意向紧缩的影响,店铺们不得不思考各种方式,让体验也成为商品。

中国的店铺运营者、投资者可能比日本更早关注到了这些新趋势。核心问题就是在解决用什么来吸引人逛街、消费。中国消费者其实并没有丧失出门逛街的需求。从各类网红店的爆红就能看出,年轻消费者仍然愿意拜访让他们感兴趣的店铺,并且消费产品、传播信息。当然,如果产品与服务本身没有提供太多差异化,当新奇感消失,网红店也只能寄希望于我们这个商业社会的人口基数了。

硬件装修上不断投入成本,对任何类型的店铺来说,都将是一笔有风险的投资。所以,小型店铺开始寻找机会推出各种软性的企划吸引回头客,大型综合商业体也在思考,除了引入那些能够带来人流的店铺,还有哪些可以长期使用的新方法。

我们见识过用艺术增加商业空间吸引力的案例—K11。这个商业空间品牌也在不断复制自己的模式,在中国各个城市扩张。展览,也成为很多运营者熟悉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类短期合作,它突破了美术馆的界限,进入购物中心、商圈,乃至公共街区。

这一年,各地的商业综合空间也喜欢上了书店,在商业空间内配置一小块卖书的区域。从产品定价来看,书的客单价虽然低,却也提供了入门级的消费可能性,让每个人都有能够轻松迈入商业空间的可能。书店的设计与风格,也能够轻松带来提升店铺定位的印象。但书店本身也存在挑战:太多人不再有在实体店购书的习惯了。

重新规划美食区域也是一个让人颇有兴趣的点子。很多年以前,我们熟悉的可能是类似于“大食代”这种食品广场的方式,现在,公司们正在考量更多在动线上更合理、在地理定位上更结合目标人群需求的新方案。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引入什么样的餐饮品牌。2018年年末在东京涩谷开业的Stream大楼就是这样一个新案例:位于写字楼楼下的“美食广场”真的连着一个可以举办小型商业活动的广场,一层偏轻型饮食,二层设计为一个穿越街区的大型通道,堂食餐饮居多。

当然,“目标人群定位”早已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方案,但判断结果仍然显得有些千篇一律。太多商业空间介绍文案上写着:定位新中产人群,可这个人群实在是模糊—哪怕收入位于同一阶层,在消费倾向上还是有太多不同。很多商业空间曾经的目标是显得“高大上”,最终却不得不适应各类人群环境,引入计划外的商铺,也失去了最初的定位。这一轮新趋势,则是重新回到商业空间的核心目的:让商业更有活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东京天空塔(Skytree)的商业空间,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个定位给外地人、观光客的地方,然后加以各种混乱、拥挤、低端的印象。但实际上,最近几年,它已经成为东京下町区域最有活力的商业街区之一。定位观光客不等于low,它在用不断改进的运营方式告诉拜访者,如何把握观光客的核心需求,如何吸引在意錢包的本地人下次再来。

01

营销:“快闪店”

POINT

品牌们更愿意选择用快闪店的方式测试市场

但是

店里有太多网红—好吧,除了用户体验,也不是太大问题

未来话题

如何量化一场营销对品牌的影响力

数数你的身边,今年有多少引起你注意的“快闪店”新闻?对品牌来说,这真是一个自带话题与传播属性的好方法。谈到这个话题就逃不开香奈儿,它在快闪店领域的简历证明了它在拓展年轻人市场方面有多努力:2017年Chanel Coco Café落地上海、运营了一周;2018年,Coco Game Center分别在上海与成都开了10天;国庆期间,它到北京开了8天的“香奈儿红色工厂”(Le Rouge Chanel),这个“工厂”也会在12月到深圳开一个月。

华为、京东、资生堂、SK-II、Google、Facebook……从中国到全球市场,品牌们在这一年都在各地“做试验”。有人质疑快闪店能够带来多少变现价值,但这个问题本身很具有中国特色。品牌们可能更多在思考如何量化一场营销对品牌的影响力,而不是这一批快闪活动成本在当年财报中的转化率。

02

消费:“外卖”

POINT

品牌塑造观念已经全面进入外卖领域

但是

你可能会重新审视消费需求

未来话题

一旦没了补贴,你还会选择那些显然加价的外卖服务吗?

在这一年,外卖频繁出现在生活中的原因既包括消费者需求,也包括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与交通成本。此前,外卖仅仅是我们到店消费的代替品,2018年,品牌塑造观念已经全面进入外卖领域。所以你会发现,卖麻辣烫的小摊已经设计了全套品牌标识、升级了包装规格(当然价格也变得更贵),也有瑞幸咖啡这样的新入品牌,撼动了咖啡消费市场,甚至影响了星巴克的营销策略—于是我们在有些地方也能喝上星巴克的外卖咖啡了。

这是个有趣的趋势,也意味着外卖市场像实体店市场一样,会有更多竞争出现。外卖领域的消费者们大多是价格敏感者—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么多外卖红包。问题是,除了它,又有什么能吸引你留在目前常用的外卖平台?当未来某一天,它们像打车软件一样不知不觉取消了补贴,我们还会选择那些单纯的外卖服务吗?

03

技术:“无人店铺”

POINT

重要的是技术挖掘出的数据

但是

店里还是有人

未来话题

这些创新者将会成为无人店铺技术提供方

媒体喜欢用“黑科技”形容一个看上去有点不明觉厉、带技术背景的新事物,无人店铺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拆解之后,它使用的不过是升级后的既有技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把无人店铺放在这一年技术领域的新趋势里,它吸引我们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公司们在关注无人店铺,消费者们又为什么拜访无人店铺。

做这些无人店铺创新的,大多拥有线上销售业务,比如亚马逊,国内则是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公司。也有一些零售连锁公司,采用无人货柜这类成本相对较低、更偏重于解决店铺端运营问题的解决方式。

2018年1月,Amazon GO正式于线下面向公众开店,亚马逊开发的计算机视觉与传感器技术可以识别、追踪顾客并自行结算。阿里巴巴做无人店试验是在2017年夏天与2018年9月,之后却并没有投入使用。京东与苏宁则开出了正式店铺。

这些公司目前仍在不断解决店内销售体验问题。对于它们来说,现阶段有两个相对直接的目的,一是获得用户消费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将帮助公司判断不同街区的消费属性;未来,甚至有可能与城市规划、地产等行业产生新的关联。另一个目的,则是将这些技术形成解决方案—这些公司喜欢宣扬的说法是“赋能”—意思是,这套技术可以打包销售给其他需要这类技术的公司,如此它们就可以收取维护运营的费用,就像你熟悉的IBM、惠普等公司转型前那样。

这些技术都尚未成熟,所以我们的体验可能是一个仍然有人的店铺,或者是乱糟糟的结账流程—甚至会算错(虽然亚马逊可能会表示:算错了?那就送给你了),但我们都不拒绝一个更方便的未来。用户的抱怨会继续,试验也会继续。

04

设计:“同款”

POINT

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看上去更美的产品

但是

我们都用上了一样的东西

未来话题

我们需要更多接受好设计的理由,包括价格

我们有时会嘲笑上一辈当年装修的眼光,因为我们能接触到更多新的信息,这让我们重新接受了美学教育。如今,对美的认知,也在逐渐改变我们对身边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看 法。

在目前的中国商业社会,消费者的消费力与认知力之间存在一个典型矛盾—经过品牌教育与不断刷新认知,消费者逐渐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好东西”,但是未必愿意为之付 费。

这也造成在这一年的中国,设计上的“同款”仍然层出不穷—它们未必是模仿,因为从商业上说,制造接近被证明热销的好东西,可以付出更少成本、承担更低风险。

看看你的手机—是不是都越长越像iPhone?或者数一数,身边有多少继承着“无印良品”风格的产品与品牌。

只要不违反法律,我们无法指责或者阻挡任何消费趋势,我们需要更多接受好设计的理由,包括价格。

05

社交:“Vlog”

POINT

把生活包装好给人看

但是

没有人能阻挡博主商业化的脚步

未来话题

社交就是社交,信息就是信息

对比你的追剧清单与阅读清单,你就会立刻明白,同样是信息,比起文字,你可能更易于主动接受视频这一形式。Vlog就是以前的博客的视频升级版,你可以通过它记录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像YouTube上的网红博主那样,收获一大堆粉丝,或者寻找商业机会。

一些软件已经帮助用户降低了视频编辑的门槛,也有一批制作水平更高的博主,成为新一代以内容为基础的网红。手机品牌OPPO、化妆品品牌Bobbi Brown、奢侈品品牌香奈儿等都看到了机会,在这一年找到各类Vlog博主,请他们为自己的品牌拍摄各类主题短片。

与此同时,社交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无论是抖音还是Vlog。微信又在改版,力求在社交中加入更多信息,问题是用户想要吗?

猜你喜欢
闪店商业空间店铺
老店铺杂事
基于品牌感知价值快闪店运营策略研究
“快闪店”信息整合平台可行性研究
Salvatore Ferragamo限时快闪店空降广州
“快闪店”在香港商场迅速蹿红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
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空间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