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蕾
母亲是山西平遥人,离开家乡很多年。去年的冬天,是我第一次随母亲回平遥,对平遥的所有,都是那么好奇,短暂的停留后匆匆离开,依稀留下好多再回来的向往;今年的夏天,其实说好是去其他地方小游的,临成行,好像某种召唤,母亲默默改变行程,依旧拉着我的手,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受到母亲的感染,特别是因为和母亲从小一直以来的亲昵,潜移默化的爱上了这座古城,听着母亲细细长长的低音描述,看着眼前萌憨古旧的一砖一瓦,走在斑驳古韵的小城街道,很多的画面涌现出来,立体而且丰满,感激母亲可以带给我的这帘心灵瀑布,洗刷着零零后的我。
小城故事多,零零后的孩子们都喜欢自由,在平遥古城里我这颗心有了释放的感觉。这里人来人往,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那么多,自然回归质朴。
1.历史
随母亲一起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古迹一起凝神对望,感受着不一样的古城,感受着震撼的晋商大宅院,遥看古人指点商海!
平遥古城作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保存了完善建制的古城:县衙,文庙,城隍庙,票号,镖局,武局,道观,佛庙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小中国。晋帮走出了山西,丝绸之路上响着他们的驼铃。甚至,他们走到了欧美,东南亚。他们的警卫护队--镖局也尽显威风。好像看见了挺直硬朗的镖杆,时时飘扬的镖旗,还有那浩浩荡荡的队伍......
2.城墙
外观平遥城墙,历经了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城墙保存尚好,不像西安城墙后期修建较多,基本原汁原味,沿着城墙上漫步,看着城墙下的院落和民宅,母亲和我融合在其中。
城墙将古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通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感叹不已的小城,母亲怎能置身其外。
3.街道
平遥城里居民还有很多,生活气息浓郁。商业繁华了这个古镇,各种店铺生意兴隆。
古城街道宽窄纵横,两旁青砖灰瓦的宅门前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熙熙攘攘的街道两侧摆满小吃和货品,店家大都是安安静静的,所以这里的商业气氛并不让人反感。母亲看到不少老辈们小时候玩的老物件,随手把玩,轻轻告诉我它的用处。
平遥古城慢游最好,街道挺干净,几乎看不到垃圾,古城里不让汽车进入,在古城里悠闲地散步,走走停停,闲散慵懒。在胡同深处,穿街过巷寻找昔日宅门大院,体会古城文化的底蕴。
二十多个景点藏在各条街道中,母亲说小时候没有开放这些景点,只有藏不住的城墙和市楼,是印在记忆里的,她感概时间去哪儿了,一勺勺舀起来的亲情从中收集起来,拉着我的手更紧了,留住时间是多么迫切。
晋商根据地名不虚传,见识了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镖局,古老而先进,如果让古人穿越到现在,或许比现代人更智慧。母亲指着似曾相识的一些古物,喃喃自语述说着在哪里见过。
鸡市口的耍杂技,县衙里的县太爷升堂表演,游客都围得水泄不通,母亲小声给我讲解着,我听不清却兴致很高,见多了城市的水泥森林,此刻特别轻松。
4.民宿
古城以最具规模的大宅院为特色,亲戚们住的是三进四合院,每进一个门就是一层院子,东西厢房陈列左右,跨过高高的门槛,又是第二层院子,再是第三层院子,一层层递进,逐渐有特色起来,最里面的院子的上房是窑洞。窑洞与土炕的绝配,冬暖夏凉,不用空调和暖气,夏天凉爽,冬天暖和,母亲等着我的附和,因为儿时母亲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予的爱都种在这里面了,也试着让我去感受。
早上,母亲和我被窗外的小鸟叫声叫醒,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送来温暖。推开门,青檐灰瓦,鸟语花香,白天的古城,将黑夜的痕迹抹得一点不见。
在这样的老宅子里呼吸都是一种享受,一遍遍洗涤自己的心灵,不由得会生出那么一点点羡慕和自豪,羡慕这样的院落,自豪家乡的特别。
5.夜景
傍晚來了,古城慢慢静下来,好像在霞光的掩映下呢喃着两千年沧桑与辉煌的历史。
夜色中,花灯装点下的古城很有气息,区别于大城市喧闹繁华,这里的一切热烈而恬静,灯火通明却不拥挤嘈杂,美景不断,养养心情,绝佳的意境。
母亲总有一些记忆被掀开来,顺道买一些小玩意儿犒劳一下不再有的儿童节的遗憾。
6.美食
古城小吃、正餐和零食,应有尽有,有些在都市里还真是找不到呢,而且古城街上的食物最精彩的全是现场制做。
平遥的粗粮种类多,据说有80种特色面食,比如莜面栲栳栳、拨烂子、猫耳朵、刀削面、碗托、莜面格纤纤、剔尖和柳叶面等等,比面条筋道,味道很特别,透着优雅厚重。面食各地都有,但是古城的面食如朴实的街头小巷一样,有平遥特色的口味。
平遥的美食很丰富,比如拔丝山药、过油肉和蜜汁长山药,平凡不惊艳,平价不粗糙,吃起来顺口顺心意。在平遥不用刻意的点主食,面既是菜,菜也是面。
遇到母亲记忆中的豆腐脑,味道很不错,一碗白白的脑,再淋上特别制做的汤汁,滑溜中还透着一股清香,真是好吃。路边有现做的谷物油茶,很有特色,不贵。母亲说以前家里都是自己炒油茶,还会放进去自家种的核桃、芝麻等,香甜丝滑,喝下去口有余香,不由得舔舔嘴唇,继续下一口,我被勾起了馋虫,细细品味,果然好喝。
母亲钟情于故乡的吃食,劝我品尝着浓浓的乡情,一定是希望传承对故乡的感情。
7.特产
平遥陈醋很香,最有名气,奇特的是从工艺里流出来到最后入瓮的醋还冒着一缕白雾,母亲直接小口喝着、品着,好似美酒。古城里醋坊不少,有的把醋坛摆到了院外,远远的闻着醋香,吸引着去……
平遥的牛肉很嫩,腱子肉都那么嫩、薄、软、香,似乎入口即化,这可是都市里最常说的硬菜。
母亲说,临走的时候,这些是一定要带一些的,不担心会重,再重也重不过那份牵挂。
8.过年
平遥的过年味儿好浓郁。母亲说,过年从腊月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才结束。 因为古城是个小县城,所以保留着很朴实的农家情节,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三十晚上,会守岁,晚上12点的时候,会放鞭炮。
大年初一,城里城外非常热闹,大家跑着赶着追着迎接春天来了,到处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脸上的喜气洋洋,是我不曾见到过的。
沦陷在这份掩饰不住的喜悦中,母亲想起小时候,毫无违和感,也一起去庆祝了。
9.衔接
母亲说小时候会在城里看到煤矿工人走动,俗称煤灰子,现在已经彻底看不到了,现在工业设备的发达,改善了煤矿人的工作环境,不会再是一脸黑、一脸灰的下班,走出来哪里还能分辨谁的职业,干净整洁成了最基本的底色。我想象着煤灰子的模样,努力从空气中嗅着哪怕一点点煤的味道,但也是无用,这就是悄悄的变化,古城悄悄飞奔的步伐挡不住。
漫步在古城中,所有的节奏突然放松下来,路边随处可见的手工织布机和跟着音乐敲打手鼓的姑娘为这个城市增加了一些韵律和动感,让人感觉古城充满了生活气息,并不遥远。
所有大都市里有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配置,古城一样不缺。古城有的,别处也许没有;别处有的,古城都有了,无缝对接,非常完美。
母亲记忆中的痕迹,无不提示着古城的进步,循着古人走过的街道,追循今人许过的期望,一一实现中却不张扬,依旧质朴归真。
10.和谐
天空很蓝,风轻云淡,古城里时不时出现一些古装人的小队伍,表演着特色习俗,比如早上明清街的县太爷巡街,有意思极了。经常有警察小分队在此巡逻,保护着安全,你来我去,相安无事,看得见的穿越,听得到的过往,浓浓的时间鸡尾酒,品不完,喝不尽。
虽然历史已去,但是留下了很多财富,在新与旧的更替中,古城会有更好的将来。
11.再现
和我的题目相同的,另一出《又见平遥》准确的拍出了平遥的历史变迁,不是舞台剧,而是一出一边走一边看的戏剧。
王潮歌导演的这个戏剧很特殊,前一个小时没有座位,完全是跟着演员走,剧场全部实景化,建造了一个微缩版的平遥。街道,票号,绸庄,店铺一应俱全,伙计店家也在店里忙活。根据剧情,演员不断行进,观众时而看戏,时而在街道任性逛逛,汾酒可喝,平安枣孩子一人一个……最后的半个小时,演员引导观众到了传统的小剧场,完成最后的演出。我和母亲置身于其中的震撼,对于这么走心的表演,落泪也不奇怪。
母亲更多的了解了平遥,时光承载着记忆,她深信古城的未来也如《又见平遥》蹦出的惊喜一样重现繁荣,有更好的发展。
12.亲情
为了远道回来的母亲和我,平遥的亲人拿出很多好吃的,不顾疲惫的为我们准备着,这一种亲情,浓香而热烈,獨有一坛,无以复制。母亲让我有机会分享到这份爱,因为亲人的众多而低调,尤为珍贵,我会将之藏在身体的每个细胞里,保存足够的氧气,让爱长大。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会有爱到无法自拔的一种态度,母亲回来几天以后依然在梦里梦到古城情景。
13.传承
母亲看我写着,脸上一丝喜悦,我悟到和感觉到的,一定有和母亲血脉相通的体会,不虚此行。我们这代人有点浮躁,缺乏踏实,一步步量下来,我会有沉淀,认真前行,继续向上!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