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花
马河乡位于宁安市东南部,与吉林省汪清县接壤,行政区划面积592平方公里,辖23个村屯,人口2.2万人,是典型的山区,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的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农业服务中心技术牵头立足优势,凝心聚力,坚持做好黑木耳富民增收这篇文章,推动了黑木耳全产业链健康发展,让经济得发展、百姓得实惠。
1找准项目领老百姓致富
近年来,乡农业服务中心认准了“黑木耳”这个富民好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一是领进“致富门”。马河早在20年前就有人种黑木耳,但始终不温不火,群众看的多、干的少,只有一些有经验的才能挣点钱。乡农业服务中心看到了黑木耳致富增收的巨大潜力,组织各村头脑灵活的村民到种植大户家里“入户取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身边的例子让农民看到了种木耳的好处。乡农业服务中心趁热打铁,引导大家广泛种植。2015年,争取上级资金为部分食用菌种植户打井、架电,为木耳种植浇上“引流水”,又争取资金90万元,投资建立了宁安市前斗村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马河乡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树立了标杆,短短几年时间,马河乡黑木耳产量发展到5000万袋,占地规模5000亩,年产量约2000吨,销售额近1亿元。成为宁安市“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二是搭建“服务圈”。黑木耳生产成本大、技术标准高,农民最怕出了问题,血本无归。为了打消顾虑、降低风险,乡农业服务中心不仅协调农村信用社推出了5户连保贷款业务,还多次邀请市农委专家和省农科院教授入户实地指导生产,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后斗村技术能人李德高与多位菌农结成“服务对子”,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讲解技术要领,用自家“无菌室”教其他菌农做菌种,赢得了村民一致认可,还被选为市政协委员。
2合作經营促生产规模扩大
腰包鼓了的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生产零敲碎打、各自为战,投入不少,增收不快。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从合作经营和提升菌包生产入手,推动黑木耳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强力推动合作社发展。为了解决分散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发展壮大的问题,借鉴兰岗果蔬产业发展经验,大力推进黑木耳生产合作化发展。一方面由各村支部牵头,包村干部协助,引导菌户申请注册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乡农业服务中心积极申请上级扶持资金,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促进合作社带动农民加速发展。目前,全乡已发展黑木耳专业合作社9家,入社农户达到210户,带动各村黑木耳种植980户。二是提升菌包生产水平。在原有后斗村建设1个日产3万袋菌包厂基础上,通过资本运作及向上争取170万元,又在前斗村建设日产3万袋菌包厂1个、后斗村1万袋菌包厂4个,直接辐射头道等3个村发展食用菌,实现了从生产原料采购、菌包制作、菌种使用、生产管理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用工成本和菌包污染率,菌包厂生产的菌包每袋比农民自制的便宜了4毛钱,既实现了质量和品种的统一,又解决了散户小作坊生产的危险性和提高了菌包生产效率,还带动了部分劳动力转移增收。2016年,通过菌包厂加工的菌包约3000万袋,全乡地栽木耳达到5000万袋,预计纯收入达到5500万元。
3做大产业促沟域经济发展
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推动城乡大发展。我们持续推动黑木耳产业升级,实现从“民富”到“乡强”,为宁安市重点打造“两带六沟十二园”夯实基础。一是农民经纪当“领头”。乡黑木耳经纪人队伍逐年扩大,他们上连企业、下连菌户,成为黑木耳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采摘季节,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黑木耳经纪人收售的身影,他们土生土长、人熟地熟、信息灵通,走村串户,登门服务,全乡80%的收购量来自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的“领头”带动,提高了黑木耳收购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占领市场当“龙头”。好木耳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关键是要掌握市场话语权。马河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良,黑木耳相对产值较高,同比周边东宁、海林食用菌的价格,每斤售出价格均高出3至5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安装了宽带,连上了“网”,通过学习,纷纷在电商平台开设自己的网络商铺,推行线上销售。2016年,开设各类网络店铺15个。三是循环利用可持续。过去,废弃木耳菌包无法处理,不仅破坏环境,还影响产业后续发展。为此,乡农业服务中心鼓励各村引进循环利用企业,把废菌糠变成了生产活性炭的好原料,加强废弃菌包处理,积极引进企业进行废弃菌包再利用。借鉴东宁市成功研发废弃菌包处理工艺经验,2017年,重点引进相关企业投资,把全乡废弃菌包全消化。通过循环利用,既攒下了金山银山,更留住了绿水青山,也为马河乡申报全国生态文明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