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桐
我们一直都在守望,守望着那些惊世之作、惠人之学,守望着那心灵中的一方净土,那是我们传承千年从未消亡的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
何谓往圣?过往圣人,教与我们做人之道、处世之理的,便是往圣。他们才智过人,心系天下。是他们,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何谓绝学?此之谓造诣独到之学。它们不效仿,重在领悟。能够灵活运用,有助于社稷,有利于百姓。绝学的源头是一片浑浊的云天,不可析辨,我们只能从中捕捉一些散碎而又零乱的故事。
从百家争鸣开始,人们已有了继承与发展学说的意识。例如儒家,就算如今已过千年,但,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儒家经典传承至今。两千年来一直都守护着的儒学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尊重并坚持守望绝学最有力的证據。但,绝学多如漫天星辰,并不是所有都如此幸运,能保存于世。在历史的长河中,纷争与战乱冲散了学者也泯灭了绝学。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集其毕生所学,呕心沥血编辑成书。奈何世道如此,书失传于刀光剑影的乱世。但幸运的是,后人通过一些资料将其重新编辑成了《石氏星表》。内容失了大半,已没了往日风采,但能重现于世已属不易。而同样失传的《乐经》几经波折最终还是与我们无缘,不再现身。原本的“四书六经”因为少了它而变成了“四书五经”。失传的绝学还有很多,它们都在见证了历史后隐了身,让人无迹可寻。
失传的绝学已不可找,我们对此感到遗憾与失落。但,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沉浸于悲伤,而是立足现在,去保护尚未失传的绝学。它们历经苦难,辗转几番来到我们面前,定是不愿终日待在尽是黑暗之处。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保护、守望它们。为万世开太平万世,万千世代。绝学在这万千世代中大放异彩,用它自己独特的方法为历史添砖加瓦并抹上属于自己的色彩。能在不同世代中发挥用处,绝学必有自己的绝妙之处。
蕴藏在中国绝学中不朽的精神与哲理在今生仍大有用处。或许,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不一定完善与完美,但其所述绝无半点害人之辞。相反,绝学中句句箴言都能警醒众人。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宋明理学所记载“格物致知”,顾炎武首先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结晶,精神的源泉。
五千年的沉淀让我们多了一份冷静与睿智,我们从未淡忘过绝学。绝学的力量也从未被削弱。太平,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词语,能带与人无限的美好与可能性。我们尊重绝学亦向往太平。太平能给我们继承绝学的环境,绝学也能让太平得以沿续。我热爱太平,热爱满是蓝天和笑脸的世界。为了太平的世界,我们终身奋斗,不惜一切代价。利用绝学无疑是开太平的最好方式。它集往圣们的智慧于一身,其蕴含的价值无法估量。绝学,这样小小的两个字,却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改造一个世界。
法家给了秦一统六国称霸天下的基础,儒家给了中国延续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兵法给了乱世创造奇迹的条件,礼义给了盛世万古流芳的机会。这是绝学奇妙之处,是我们誓死守卫的宝藏。守望绝学,我们添砖加瓦。尽管我们可能不是领头羊;守望绝学,我们继往开来,尽管我们可能不是开拓者。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
守望,那是一个人最美的姿态,因美而生,为美而活的我们无所谓害怕,勇敢前行;无所谓不满,诚诚恳恳。无需言语,无愧良心,无尽守望。
只愿谨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指导教师:杨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