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与《长靴》的悲喜剧精神

2018-01-02 18:37汤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长靴鞋厂

一.《百鸟朝凤》——中国人延续千年的悲剧精神

曾在中国热映的《百鸟朝凤》是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

影片讲述的是1982年,八百里秦川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地方,一天来了一个要向唢呐王焦三爷学唢呐的学徒。带他来的孩子的父亲一直有一个吹唢呐的梦,无奈无法实现,只好把这个愿望寄托在儿子天鸣身上。想学的人很多,焦三爷死活不肯收徒。但是看不过父亲在焦三爷的面前痛打孩子,勉强收下了天鸣。接下来,他一直没有教天鸣学艺,而是让他手拿一根芦苇,从湖塘里学吸水。一天终于把水吸了上来,师傅又给他换了一根更长的。风吹雨打日晒人言,天鸣都顶过去了,师傅和师娘都看见眼里。几个月后,又来了一位学徒蓝玉,他聪明灵光,但是不细心,师傅和师娘也心知肚明。师傅开始让蓝玉学吹唢呐,天鸣伤心地离开了。天鸣刚要进自己的家门,听到父亲和邻居的对话后,又折了回来。父亲对天鸣寄予了全部的希望。

这天师傅高兴,在兴头上拿出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几个唢呐向两个爱徒展示。其中一个有几百年的历史。师傅给两个学徒两只练习的唢呐,嘱咐他们唢呐“离口不离人”。一天天鸣和蓝玉外出参加出殡演奏活动,睡觉时蜡烛引燃稻草发生火灾。蓝玉阻止天鸣搜寻火中的另一只唢呐,遭到师傅严厉指责。

几经考察,师傅决定教天鸣学《白鸟朝凤》,蓝玉离开。天鸣随师傅参加了多次婚礼和殡葬的演奏,但是配得上为死者吹奏《百鸟朝凤》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有一天,力不从心的他正式宣布将焦家班传给游天鸣游家班。“我老了,吹不动了。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声!”游家班遇到市场巨变的挑战,唢呐声不再有魅力。西洋乐队的演奏,风头盖过唢呐班子。一场传统与西洋乐演奏的竞争,导致唢呐班子被侮辱,唢呐被踩烂。

传统被现代打败。因为人员退出,师傅不得不加入进来。在唢呐班子中,只有社会公认的人,才能享受为其吹奏《百鸟朝凤》的待遇。一天师傅为一位配得上吹《百鸟朝凤》的村长演奏,直到“杜鹃啼血”,送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肺癌已经到了晚期。游家班子为师傅凑钱治病。在师傅离世前夕,天鸣答应为师傅吹《百鸟朝凤》。

天鸣在师傅坟头吹奏这一首著名的曲子,唢呐声中师傅含笑向天边走去。

这部片子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中,体现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的牺牲精神,中国人身上有一种延续千年的坚守精神:尽管生活沉重,但信念不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华夏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影片中焦三爷身上的“匠人精神”——正是这种不为商业价值屈服、不为利益所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品质。然而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商业理念的冲击,这种以世袭制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内陆农业文明,过于守旧、缺乏自主独立创新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这就必然导致悲剧结局,导致传统家业被市场经济大潮裹挟而去。

二.《长靴》——西方人自由开放的喜剧精神

《百鸟朝凤》这部片子让我自然想起2005年英国喜剧片《长靴》(Kinky Boots)。该片讲的是英国北安普顿的一家有115年历史的传统制靴工厂发生的事情。2013年百老汇根据这部电影改编的音乐剧,上演后很快就成为最为卖座的音乐剧,当年就成为托尼奖最大赢家:一举拿下最佳音乐剧、最佳原创词曲、最佳男主角、最佳编舞、最佳编曲、最佳声音设计六项大奖。如今仍然是百老汇最受欢迎的音乐剧。

影片中的男主人查理·普莱斯(Charlie Price)本来打算和自己充满幻想的未婚妻尼古拉一起逃离死气沉沉的家乡北安普顿,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然而家中突发不幸,父亲意外辞世,把家族产业Price & Sons鞋厂留给了他。这个祖辈创业的鞋厂,从查理记事时起就开始生产坚固耐用的男鞋。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查理只好接手了鞋厂的管理重任。但他很快发现,制鞋业面临现代技术的强烈冲击,传统鞋厂大量倒闭,老旧的市场路线已经难以让鞋厂兴旺,自己的鞋厂也难逃脱濒临破产的命运,首当其冲他必须解雇15位忠心耿耿的老员工。查理难于启齿地告知这些忠诚的老员工工厂即将倒闭。背负着巨大压力、查理在辗转各地处理库存鞋子的过程中,在陌生之地邂逅了“变装皇后”劳拉(Lola)。查理迅速发觉在这类人群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因为没有一家鞋厂为这特殊群体制作能够承受男性体重的女式长靴。他灵机一动请劳拉作顾问,回到家乡后抵押了房产,说服守旧的工人和未婚妻,开始孤注一掷,甚至期待自己的产品能够走上米兰的T台。

劳拉自幼就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孩。这种以变装作为爱好的习性,被很多人视为变态而无法接受。劳拉的父亲因此早已断绝了与儿子的父子关系,因为父亲一直寄望于儿子能够成为具有男子气概的拳击手,儿子的生活让父亲十分失望。劳拉自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劳拉开了一家酒吧,酒吧是变装爱好者的天堂,他们无须介意普通人的眼光,他们感觉在那里他们才是正常人。

长靴出来的效果讓劳拉大为不满,查理这才了解到对于女性而言,长靴的鞋跟和性联系紧密,但他们制造出来的宽桶平跟长靴看上去很粗糙,鞋跟毫无美感。查理为了制造完美的长靴,决定让劳拉留下来帮忙设计。但是劳拉的出现,引起了工厂里其他工人的不满,工人甚至向劳拉发出挑衅。一批忠心耿耿的工人甚至离开了工厂。

查理正准备为米兰鞋展做准备的时候,女友告诉他,其实他父亲早已经决定要把鞋厂卖掉。查理显得十分困惑。其实父亲并没有特别强求查理继承父业、承担责任把这个家族经营多年的鞋厂继续办下去。

查理因为去米兰的经费不足,参加鞋展活动的信心受到动摇。也因此受到劳拉的误解。工厂的那些忠心耿耿的工人主动回来上班,并退回了发给他们的支票,让查理深受鼓舞。出发前,查理到处找不到劳拉,只好带几个工人去了米兰。在米兰鞋展的T台上,查理出尽了洋相:他穿着长靴,在台上摇摇晃晃,最后倒在地上挣扎了半天也没有爬起来。正在这时劳拉带着他的酒吧演出队伍像天使般从天而降,在鞋展T台上惊艳演出了一场,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endprint

这个喜剧结局,把长靴的故事推向高潮。

喜剧精神是理想主义的精神。同样显得有几分守旧的英国人对于一些道德敏感且不能接受的事物能逐渐接受理解,表现出的是西方人一种相对开放的心态。这个带有西方特有的幽默故事以喜剧方式告诉大家:不管穿什么样的鞋,走出你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西方人具有的这种自由独立的精神,是创新的前提。同时西方人具有的现代商业精神:求变、在市场中寻求生路,这也能帮助他们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冲击下,找到继承家业的最好办法。

三.灵魂之路——以朝圣精神拍摄的中国电影

出了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电影院,我的思绪还停留在影片《灵魂之路》(Paths of The Soul)的情节中,它带给观众的震撼一时难以消逝。

1.朝圣之路是灵魂洗涤之路

中国导演张杨的新作《灵魂之路》讲述了生活在西藏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叫尼玛的村民,与亲朋好友一行11人前往拉萨布达拉宫与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是世界公认的神山,有“万山之王”的美名,在多种宗教中享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在藏传佛教中,它是至高无上的世界中心、须弥山的化身,是释迦牟尼的道场。每年,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这里转山转湖,朝圣祈福。

对于尼玛和朝圣的村民来说,这段来回长达2400公里的朝圣之旅,是人生中最为艰辛的旅程。他们将徒步跪拜,遇山翻山、遇河涉水,经历路途劳顿以及恶劣的天气和疾病的考验。没有极为坚定的信念是根本走不完这段旅程的。但是尼玛和这些立志朝圣的村民们相信:无论路途有多么艰险,只有走完这段路程抵达神山,才能帮助自己和委托代为朝圣的他人洗刷前生所有的罪过,求得来生的幸福。为了这个神圣的目标,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意念。在踏入朝圣之路前,他们将家里饲养的牦牛和羊宰杀掉,制成肉干;用牛皮和木头制成跪拜的垫子和护手板、用牛皮和棉纺品制成厚厚的被褥。尼玛驾着一辆带拖车的拖拉机带着朝圣者露宿的帐篷和引火做饭的木头和餐具,在村民的送别中上路了。

这11位村民中引路的是摇着转经筒的老人。除了青壮年男子,还有几位妇女,其中一位还有孕在身,还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孩。他们不是一般的行走,而是每走三步就要双手拍掌于胸、再举至鼻尖、额头后五体匍匐滑行几步,磕一个长头起身。就这样不停地重复,直到朝圣之地然后回转。所有的跪拜动作不得有任何的偷懒,否则将被视为不虔诚。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上山的路要一步步攀登。行走在公路上,身边飞驰的卡车也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多变的气候让他们一会顶着太阳,转眼又会遭遇飞雪带来的严寒。每天走不了十公里,还要不时在路边点火烧奶茶补充能量。晚上他们在路边搭起帐篷后,11个人挤在一起吃饭。主食就是肉干,鲜有蔬菜,水果更是奢望。集体颂经之后尼玛一声令下熄灯,众人便钻入各自厚厚的被褥之中。第二天天一亮,众人在严寒中又从厚厚的被褥中钻出来,踏上新的征程。

2.面对人生磨难苦中取乐

一次他们在路上遇到山路塌方,飞石发出轰鸣从天而降,砸在他们周围。几乎是奇迹居然没有出人命!不过还是有一个村民被飞石砸中了腿鲜血直流,他仍旧坚持行走。

有一天半夜,孕妇出现临产征兆。众人抬起孕妇,尼玛赶紧发动拖拉机往最近的镇上医院赶。几个小时后,孩子在当地医生的吆喝声和护士的拼命挤压下来到人间。随后赶来的村民为新生命的出世而欢欣鼓舞。产妇没有休息继续踏上了朝圣之路。她在路途中只要听到婴儿啼哭,就返回到拖拉机上给孩子喂奶。然后下车继续磕头前行。

在旁人看来几乎受尽人间苦难的这些人,对现实的痛苦和肉体的折磨几乎无动于衷,反而能在苦中取乐。面对被水淹没的公路,他们匍匐滑行像一艘艘小艇在水上飞驰,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入夜时分,他们围着篝火跳起了锅庄舞,歌声笑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在遭遇车祸拖拉机歪在路边失去动力之际,小伙子们用绳子套在身上,拉起装载生活用品的拖车继续上路。拉车上坡的一幕镜头几乎让人掉泪。他们边走边唱,步履沉重但歌声高亢:

一步一步走上坡,

迎面碰到下大雪。

我和雪花来相遇,

想起妈妈在家乡。

我们同是妈妈生,

为何命运却不同。

有人幸运成喇嘛,

我们生活下层中。

在艰难路途中处处再现了藏族淳朴的民风。沿途招呼他们喝茶的人随处可见。一位老人甚至招呼他们住在自己家中,还亲自传授磕头的技术,嘱咐他们要以虔诚的心去朝圣。老人还拿出食品和拖拉机零件让他们带上。即使出了车祸,村民们也放过了急于赶路的肇事者,双方同意回头办完事情再来处理。

这些藏民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孩子在路上出世和领队的老人在途中离去,都似乎是平常之事。对人世间生生死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生死等同,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与膜拜。朝圣之路,是灵魂洗涤之路,是人类自我认同的最高境界,人世间的苦难换来的将是来世幸福。就这样,他们在朝圣的路上走了一年多。

3.非常规的“真实电影”

导演张扬经过三年的苦心筹划,他领导的整个拍摄团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随着这支朝圣队伍,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全程真实记录了这次行程。在这一年里,他们被村民们执着的信念感动,几乎也是以朝圣的精神完成拍摄。“无论吃住还是工作,我们全程都在这条实实在在的朝圣路上进行。对我们而言,比拍摄电影更困难的是不得不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导演说。

这部以纪录片的形式完成的一部非常规的故事片,被导演定义为“真实电影”。它没有剧本,只有一个三十三人的随行小组,整个影片中的人物都是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因为是拍故事片而非纪录片,要真实表现藏民生活,张扬在拍摄前设计好了一条朝圣路线,亲自丈量了1200公里土地,然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到藏东村子里寻找最适合这样一部特殊电影的演员。在张扬的构思里,这条朝圣的队伍中要有中年男人、怀孕女人、十五六岁的孩子,和不到十岁的女孩,还要有老人,有家庭,有宰牲人。当他告诉村民电影以及拍电影时,村民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看过电影。但是对藏民来说,能去拉萨和神山朝圣是他们一生之中的梦想。朝圣队伍很快成型,十几个演员、三十三个工作人员,整个四十多人的剧组便上了路。

《灵魂之路》一路上浓缩了人生必须经过的生老病死的考验和人生的各种波折,几乎将一个人一生所能遇到的最重大难题都呈现在了路途中。孕妇生产和老人去世,象征着生死轮回。张杨力保电影能尽量冷静、客观、真实再现藏民生活,为此忍痛割爱,删节了一些人为痕迹较为明显的镜头。正因为如此,这些镜头中出现的为寻求精神的安宁、为信仰而生的善男信女,与为物质奔波的城市的人们,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这是电影的本意。

一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朝圣队伍,有的一家人十几口一起上路,有的仅夫妻两人带一头驴,上坡让驴子拉车,下坡则让妻子拉着驴子休息。有的朝圣者是一人拉车上路。他先把车拉到前方,再折回去五体投地行磕头大礼。这些都被张扬收入到镜头里。

2015年9月,在第40届多伦多电影节上,张扬带来的藏语电影《灵魂之路》入围影展“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张扬形容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一次朝圣,当电影完成奉献到观众面前的时候,他说他也將迎来这次朝圣中的艰难路程。

(汤伟,旅美学者,现居美国纽约。)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长靴鞋厂
外贸鞋卖3.5元一双
俄媒:火灾造成7名中国人死亡的鞋厂房东已被软禁
情侣偷鞋被抓:为筹钱办“体面婚礼”
廓形+过膝长靴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长颈鹿的长靴
长靴风暴
热门靴 拼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