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雅爱(安庆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安庆市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以发展生态、高端、品牌农业为目标,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组织实施各级农业科技项目,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难题。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中央引导资金科技扶贫项目4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项目4项,省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4项,省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21项,获国家、省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支持887.4万元。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着力从人才培养、“菜篮子”科技、绿色生态科技及农业信息及装备等多方面同时发力,服务农业调转促,助推产业升级,培育农村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
2017年,久点农业星创天地和双山湖现代渔业星创天地被科技部备案批准为国家级星创天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依托星创天地,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依托皖江水产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杂交鮊种质创制与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和池塘循环水流水养鱼技术研究,开发鱼类新品种和创建池塘养鱼新模式;依托安徽宇顺种业暨省农科院棉花所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展机采棉品种选育和适合安徽省棉花轻简化、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为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省、市农业专家牵线搭桥,共同开展“稻鳖共生”“稻田养虾”和“一种两收”等农业养殖、种植新技术研究。
2017年,安庆积极组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选派来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75名专家到全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并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三区”人才计划配套资金161.2万元。制定出台《安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共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7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287名。“三区人才”、市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与各地农业领域相关部门、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实施结对帮扶,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实施、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了科技特派员更好地提供技术报务,全市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桐城市名优物农产品产业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4家工作站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获60万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补助。
安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2017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经过数年建设,园区成立了2个联合体,拥有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涵盖特色粮油种植、有机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物流等产业。实现了粮油种植加工、高效园艺、现代食品加工、水产养殖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布局。园区核心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达16558万元,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项,获得国家、省、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1634万元。园区建有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农业科研基地1个,园区企业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挥科技优势,突出科技特色,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2017年实施“油茶早实丰产技术示范及扶贫工程基地建设”等国家级科技扶贫项目8项,共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支持;实施“岳西县红心猕猴桃生态立体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省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21项,共获省级科技项目经费292.4万元支持。这些科技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建设生产基地,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或贫困村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支持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下一步,安庆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一方面,强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和应用,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柔性引进农业高技术人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另一方面,强化绿色发展。将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选准做优与安庆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现代旅游观光、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精准提供科技服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实现“点绿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