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从舵
内容摘要:《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语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鉴于对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较少的事实,探讨“疑、知、转、行”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语言事实中掌握理论方法,然后进行程序性操练,获得语言技能,有助于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疑、知、转、行” 教学模式
《语言学概论》被教育部列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第一位,其专业性、基础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该课程“主要讲述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结构体系,以及语言的发展规律,初步具有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利有效地使用语言和驾驭语言。”(郭谷兮1987:前言)
由于知识覆盖面广,根基庞大,《语言学概论》自开设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既难教又难学的一门课程。近几年,高等教育发生了诸多变化,象这样理论性、知识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基础学科难免受到冲击,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为突出。为适应地方人才培养需要,我们尝试建立一种“疑、知、转、行”教学模式,加强课前主题预习、课中知识建构、课后实践应用的联系,在提升大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认识的同时,旨在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疑、知、转、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学思结合”思想
《论语·为政》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里的“学”,即掌握知识的活动,统括从不知到知的求索过程;“思”,即思考和主动思维的活动,富有融合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智慧。前面一句话属于求知过程,辩证地阐述学和思的关系,强调只有结合两者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方式。不过这仅仅是知的开始,而不是终端。后面一句话总结了学习过程的五个阶段,把学、思、行三者之间的联系贯串起来,强调学习的目的是“行”,即改造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实践活动,明确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孔子这种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后世人们的影响甚远,国家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
(二)“知行合一”思想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知”是行为过程的开始,“知”不能无手段,故“知”不离“行”;“行”是有目的的认识的实现,“行”不能无主意,故“行”不离“知”。[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惊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3]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阐述的是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也但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發展,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1972)提出,后来经过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其理论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在与周围环境交互的情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终达到内在心理表征自主建构的目的。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迅速流行,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疑、知、转、行”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模式内涵
关于教学模式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们采用这一定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何克抗1997)
“疑、知、转、行”教学模式坚持科学的语言观,突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遵循能力培养的过程原则,注重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语言和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基本环节
1.情境置入——疑
情境置入是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应对学生作起点分析,充分利用课堂语境、教材、故事、多媒体等学习环境要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设计教学目标并转换到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语境中,为语言理论学习和教学提供完整语境与实际场景。学生在课前主题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语言现象,串起旧有的知识,锁定学习范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一种最佳学习心态,从而产生对教学目标的积极关注。
情境创设从语言事实出发,目的是为了明确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式提问进行诱导,限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主要内容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抓住要“学什么”,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鞠玉梅2007)
2.探究明理——知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要求,概论课的理论学习要求准确、实在。针对教学目标,我们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经过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从而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教学思路高度清晰,组织活动有条不紊,教学内容高度聚焦,重点突出,理论方法简明实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不断追问下,整合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并充分思考,由浅入深,不时激起智慧的火花,感受和发现语言规律,明白道理。该步骤的目的是把握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并能够讲述基本原理、方法与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以利于建构知识体系。在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必须进行补充讲解,抓住要点,以点带面。
3.研习讨论——转
语言学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认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解到运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贺阳2015)endprint
语言技能是连接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中介。在理论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适当的语言技能训练?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好语言技能训练的要点,进一步创设各种情境,寻找兴趣点,选好切入点,安排好技能训练序列,让学生得以在实际操练中学会理论方法。其次,组织好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凭借已学的理论知识、经验和相关资料,有目的地按程序性知识进行反复性操练,举一反三,获得语言技能,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再次,对一些独立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成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相互解释、说明和维护自己的观点,发展求异思维,学会多途径、多角度、更全面地认知事物、分析问题,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讨论结束,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作为小组总体成绩评价和奖励个体成绩的依据。最后,教师可根据不同小组或个人的情况给予辅导,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可以向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但是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也不呈现问题的答案。
4.实践应用——行
“学以致用是理论教学的根本目标。”(贺阳2015)致用践行指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语言能力外化为言语行为的过程,需要逐渐养成习惯,才能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与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不同的是,学生面对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或者根据个人认为有意义的问题,要自觉运用所学过的语言学理论方法去分析解决。
课堂实践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实践则是无限的。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没有必要讲清楚,要启发学生进一步去挖掘,要留下悬念,不但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外。特别是课尾,教师应有意识地适当拓展比有限知识范围更广的问题。
三.“疑、知、转、行”模式的教学实例
(一)词义的各种关系[4]
1.多媒体场景:客厅的桌子上先呈现葡萄,后呈现香蕉、苹果、西瓜、猕猴桃等。
提问:桌子上只放了一串葡萄,你请客人吃会怎么说?如果与香蕉、苹果放在一起,一般又会怎么说?
提问:为什么这些事物或词语总是能够联系在一起?(意义上有联系。)
2.语义场概念
请说出下列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1)葡萄、香蕉、苹果、梨子、西瓜、猕猴桃 (水果)
(2)电脑、手机、电视、收音机、洗衣机、数码相机(电子产品)
(3)father, 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sister,unclecousin,nephew,niece(relative)
时间场、空间场、生物场、事物场、行为场、性质场、关系场……
语义场:在某一语言的词汇中,一组在语义上具有某一相同特征的詞的集合。
3.分组讨论:怎么样才能说清楚词义之间的各种联系呢?(义素分析法)
甲、多义关系:多义词的引申义与基本义之间存在隐喻或转喻的派生关系。
(5)活人(基本义)[+生命]→活捉[+生命+状态]→活人无数[+生命+状态+抢救]
(6)吃饭[+用口+咀嚼+食物]→靠山吃山[+用口+咀嚼+产食物+场所]
……
乙、同义关系:同义词之间的基本义素相同,附加义素相异。
(7)边疆[+地域+靠近国境+面积大];边境[+地域+靠近国境+面积较小]
(8)奔腾[+快速+行进+跳跃];奔驰[+快速+行进-跳跃]
(9)果断[+从事某事-犹豫+褒义];武断[+从事某事-犹豫-褒义]
……
丙、反义关系:反义词之间的基本义素相斥。
(10)快乐[+情感+满意];痛苦[+情感-满意]
(11)忘记[+知道+停止];记住[+知道-停止]
……
丁、上下位关系:下位词比上位词的基本义素多。
(12)兽[+动物+四足];牛[+动物+四足+家养]
(13)human[+human];Woman[+human-male+adult]
……
4.语义场理论
现代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欧洲的一些语言学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代表人是德国特里尔和波尔齐希。(理论观点从略)
(14)人民、人类、群众、百姓
(15)金、木、水、火、土(五行)/金、银、铜、铁、锡(金属)
(16)兄、弟、姐、妹(汉语)/brother,sister(英语)
在一个语义场中,每增减一个词,这个场所包括的语义就要重新调整。如现代汉语“亲属场”中,“大姨”“弟媳”越来越少用,“姐姐”“妹妹”的意义就相应扩大。
5.研习讨论
甲、词汇量积累
豺狼虎豹(动物)、谷肉果菜(食物)、锅碗瓢盆(厨具)、笔墨纸砚(文具)、风花雪月(自然美景)、行走跑跳(下肢动作)、煎煮烤炸(烹饪)、酸甜苦辣(味觉)……
鳏寡孤独、泣啼号哭、很特极超、是非曲直、轻重缓急、悲欢离合、成败得失……
乙、诗词应对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违心不敢说,别汝益相思→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
6.实践应用
词义辨析及公考试题等词语训练(略);XX行业词语分析(略)。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5]
1.情境置疑:我们平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里有没有规则可言?endprint
(17)白人、黑人、*黄人……
(18)一个白人、*一个衣服……
(19)老板的爸爸=老板爸爸 老板的娘≠老板娘 老板的公司≠*老板公司
(20)*衣服被裁缝缝。/衣服被裁缝缝好。/衣服被裁缝缝好了。
语法规则潜存在大脑里,是大家必须遵守的习惯,语法分析的任务就是最终要把人们大脑里这种难以言状的规则说清楚。
2.语法的组合规则
词法规则:人;蜻蜓;第-三;木-头;研-究-生……
句法规则:_____+名词;_____+动词;_____+形容词……
组合规则就是把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成更大单位所遵循的规则。
3.组合结构的特点
(21)淡红(一层)
(22)淡红色(二层)
(23)淡红色的云(三层)
(24)淡红色的云破开了(四层)
(25)突然间,淡红色的云破开了,人们几乎叫了起来。(六层)
组合的层次性特点和作用(略)。
情境置入:(山、庙宇、和尚的画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組合的递归性特点和作用(略)。
4.研习讨论
甲、结构层次分析(题略)
乙、用递归性的两种表现形式对“我看书了”等句子进行扩展。
5.实践应用
调查一段时期内的某类网络新闻标题(或某地晚报、某类商业广告、某校园用语等),就失误语例进行评议。
四.结论
以上探讨的“疑、知、转、行”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其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学习,获得语言技能,从而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化。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理论课程教学较为适用,增大了教学容量和理论应用范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较明显。当然,这种教学模式除了增加教师的上课压力、学生的课下投入时间、教室的设备条件等外,诸如怎样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理论知识如何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如何从语言事实中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当的理论方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谷兮.语言学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社会科学版),1997(5).
[3]贺阳.语言学概论教学与理论运用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4]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注 释
[1][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
[2]任凤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J].前沿,2004(7).
[3]同[1]:1290.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26-138.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9-99.
本文为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理论教学模式探讨”(NG150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