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高等阶段,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普通高校侧重于培养高水平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于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以人才的职场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
在国内,很多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存在一定的负面心理因素。他们以考试的失败者居多,不少学生自卑感较强,心理素质较差,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低,学习能力差,这一点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听说学习的过程中尤为突出。美国心理语言学和教学法教授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曾经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Comprehensible Input即理解性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可见心理障碍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问题,而且其对于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影响较大。在此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听说实用能力及心理素质双向培养课程实例研究应运而生。
本课程实例研究紧紧围绕当前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中强调的以职场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实现逐步从“群体到个人”、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听说实用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向超越。
在现今高职教学改革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服务。只有在职场环境下,英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将这一教学理念植根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为指导。依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基础英语和职场英语内容进行有效深度融合,凸显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将学术界和英语教育界所称的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融合在一起,以阶梯式的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稳步提高。EGP和EGP二者相互依存。EGP是基础,没有EGP的学习,ESP难以进行;同时,ESP是从EGP发展来的,是EGP的延伸。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将ESP贯穿到EGP的英语教与学中。
整个课程实例研究分“准备阶段、问卷阶段、研究初期、研究中期、研究后期、研究尾期及效果分析阶段”七大块实施。目标是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通过问卷、调研、实际教学改革、课堂内外反馈、效果分析等一系列过程,考核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心理状况改变,融合“EGP+ESP”的模式,以职场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实现从“群体到个人”、从“熟悉到陌生环境”的听说实用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向超越。
研究具体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学习者。结合心理学理论知识及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活动激励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进“EGP+ESP”的以职场需求为导向的听说教学环节中,逐步实现高职学生从“群体到个人”、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听说实用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向超越。
整个课程实例研究的过程运用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听说课程的特色,整个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课件,整合听说内容,进行序化,逐步从“EGP”转向“ESP”,即从日常听说转到职场听说,难度成梯度,结合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序化实践步骤,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学生从“群体”听说逐步提升至“个人”听说,并从熟悉环境适应到陌生环境。
掌握心理学的有关规律,了解高职学生入学前后的心理状态,并用心理学有关规律进行分析,为实施高职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心理问题分析和策略研究作铺垫。本次课程实例研究的对象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软件工程学院软件专业的大一学生。
对高职入学新生在班级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通过一系列关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听说方面的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1.问卷调查目的
本课程实例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听说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分析,希望更好地促进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
2.问卷调查对象
本次实例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软件工程学院软件专业的大一学生。形式为课堂现场问卷测评调查。
3.问卷调查工具
本调查工具基于莫利和查莫特 (0’Malley&-Chamot,1990)有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以及奥克斯福德(Oxford,1990)有关直接策略(记忆、认知和补偿)和间接策略(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划分与内涵的研究成果,修订编制了包含元认知(Met cognitive,Met)、认知(Cognitive,Cog)、补偿(Compensatory,Com)和社会/情感(Social/Affective,Soc/Aft)4类共18个选项题及1个开放问答题的听说学习策略调查表。量表采用4量级计分法:4通常是,计5分;3有时是,计3分;2很少,计2分;1从不或不知道,计0分。
4.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选择几乎从不晨读课文的人数最多(56%);
(2)大部分只是有时能听懂英文会话(65%);
(3)几乎一半的学生完全不能随心所欲用英语表达(51%);
(4)语法(45%)及词汇量(48%)异常薄弱占接近一半;
(5)近一半学生承认朗读的语音语调明显比平常口语对话的语音要强(41%)
(6)近一半学生认为词汇是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影响听说能力的提高(40%)
(7)近一半学生最想提高的是英语听说能力(43%),远高于选择提高应试能力的人数(21%)
(8)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出提高听说能力的途径为:小组对话,开展口语秀,朗读秀,课外大量看美剧及欧美电影,记忆词汇,夯实语法。
5.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普遍听说能力薄弱,口语交流有一定障碍,绝大多数认为听说口语能力需要提高,也认可小组活动、各种口语秀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而后进行了大量具体的听说梯度性活动。
全班集体英语听说练习,并进行反馈,了解人在群体中进行语言活动,会降低人的紧张感、畏惧感和自卑感这一心理特征,首先以群体为单位,抽选有梯度的听力及口语内容,让学生集体一起进行听与说的练习。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等手段。集体练习中,教师适时给予全班学生以引导,新生从高中过渡到高职的学习体系中,逐步构建并适应起听说为主的英语学习模式。教师进行调查反馈,了解学生心理。
分组进行英语听说练习,并进行反馈,了解人在群体中容易获得依存感,进行有梯度并适合自身难度的听说练习,逐步树立自信,听说内容的强化演练后,加以教师的鼓励,开始分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样采取有梯度的模式进行:
1.分大组进行,即一个班可分为2组,进行大组听说练习。结合“大组辩论”、“大组听说练习与比赛”等方式。
2.分小组进行,在熟悉了分组学习的模式和组间组外的班级成员后,将一个班级分为6—8组左右,进行小组听说练习,结合“听力片段复述”、“电影片段欣赏并角色表演”、“分组抽签,进行话题讨论并听取别组讨论内容进行口头评论”、“分组抽签,进行主题分解制作PPT讲练”等多种方式,让各组成员以组为依存感都进行听说练习的进一步强化,并进行调查反馈,了解学生心理。
其中合作学习分组的主要方式为:异质分组。教师系统地向被试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有关信息和评估标准,然后一个一个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参照性别比例、学生的成绩水平和性格特点。分组后,教师宣布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和评估标准,即每个组员都要对全组的表现负责。小组成员平等参与。为了确保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将EGP与ESP相融合,要求各小组给每个成员分派如ESP职场环境下的角色与任务,如组长、报告者、提问者、组织者、表演者等。
分个人进行英语听说练习,并进行反馈。了解个人在分小组练习中容易找到依存感,脱离了大的群体,在小组听说内容中得到能力的强化和自信的建立,加以教师的鼓励,开始分个人进行练习,同样采取有梯度的模式进行:由个人简单进行听说复述及回答、针对有关听说内容进行讨论到演讲和表演等方式,强化个人听说练习,树立学生脱离小组中几个成员后的自信和无畏的心理,听说内容拓展至职场ESP 环境中,有“IT 问答”、“复述归纳”、“IT 主题演讲”、“职场英文风采秀”等多种方式,并进行调查反馈,了解学生心理。
合班进行英语听说练习,并进行反馈(听说能力的升华)。学生在个人练习中得到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和自信的建立,加以教师的鼓励,邀请陌生班级合班进行听说练习。同样采取有梯度的模式进行:通过班级全体、大组、小组及个人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听说巩固与强化机制,结合学生的心理反馈,将学生带入到陌生环境中进行听说练习,将EGP与ESP相融合,创设专业主题与职场环境,采取“表演、IT话题讨论、游戏、职场微电影”等方式,学生在陌生人群中开展听说练习,进一步越过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1.抽样访谈简述
对学生从“群体———个人”,从“熟悉到陌生环境”的听说课程实施完成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其中的效果分析以在学生中随机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抽样访谈来获取第一手有效信息。
2.抽样访谈学生案例
中学不重视口语,现在老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进行大量有趣的口语活动,我从不敢说到主动参与,有了明显进步。
我英语基础不好,尤其是听说口语这方面,老师先让大家以集体的方式一起参与,还有奖励,我慢慢地摆脱了胆怯的心理,挺好。
以前就觉得学语言就要多说,但以前机会少说的少,现在这样参与性强的口语课堂,感觉挺好,自己心理上也慢慢不那么害羞、不自信。
口语一开始是采取大家一起的方式,老师还不断地鼓励,后面分组、慢慢鼓励个人,内容也由最简单的问候、建议这类慢慢提高到商务方面的面试、推荐产品,我觉得挺好。
最后的微电影拍摄对我是极大的挑战,不过之前一直有各种口语的训练,最后看到自己拍的微电影,有点小激动。
点个赞先,我一直喜欢看英文电影,一直觉得口语很重要,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多多益善。
3.其他形成性效果
除了抽样访谈中获取的这些信息,另外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课堂内外听说的具体活动、口语展示、课外职场微电影拍摄、电影配音等实践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听说能力与心理素质均得到了阶梯式提高。
本听说课程实例是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软件工程学院软件专业的大一学生整学年的教学实践,由教师创设由“群体到个人”,“从熟悉到陌生环境”的有梯度
的听说练习方式,了解学生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与改变,最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变能力,并培养了高职学生重要的英语听说的实用及职场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引导启发法、情境参与学习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活动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整个课程实例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听说内容充分体现了横向与纵向的梯度构建,既体现了“群体到个人”,“从熟悉到陌生环境”的特点,也体现“EGP+ESP”模式的延展,实现了日常听说到职场专业听说的拓展,同时也阶梯式地提升了学生运用外语交流的心理素质。
[1]降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8-72.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东昌.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流利表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外语界,2004,(1):15-20.
[4]张玉秀.高职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8):92-93
[5]马丽伟.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对学习者听说能力影响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57-59.
[6]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
[7]Weiner B.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J].Orlanda:Academic Press.1984:28-31.
[8]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