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浅谈读整本书的魅力

2018-01-01 02:02李园园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9期
关键词:整本瑞德整本书

李园园

(合肥市南艳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宋代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的“魅力”就在于于无声处动情达意,正是这一圣贤名言的写照。何谓“魅力”呢?读整本书的魅力何在呢?该如何获取这一“魅力”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见。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单篇短章”指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每天带领学生精读的教科书上的一篇篇独立的文章。“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这就是在叶老心中“读整本书”的魅力。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书”一直是课程标准的要求,用一个时髦的词语——从未停歇,由此可见在教育人心目中,读整本书的魅力。那它“魅力”何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整本书阅读易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提高表达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如同流潋紫喜欢红楼体,广大网友喜欢甄嬛体一样,创作源源不断,乐而不觉文思如堵。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在整本书里,读者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句子里的感受奥秘、魅力。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有人说“生活是最好的教材”,也有人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正是因为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多经历生活,就能多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我的教学和教育。

生活选择了“语言”来表达自己,也正是因为“语言”自身的丰富多彩,几千个汉字构成了万亿个词语或句子,只要我们有足够强大的思维和积累,就一定能随心所欲表达生活。读整本书无疑不是在为自己生活添姿加彩,而这些都需要读者尽可能多的接触各式各样有意思的句子和词语的运用。当这些发现了足够多的语言魅力,便能形成一种强大思维和丰富的积累。

因此,从这方面讲,“丰富的言语是最好的语文教学”“丰富的言语是最好的语文教育”,作为语文老师,可能更要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多让孩子在整本书感受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这一的魅力。

二、整本书阅读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和深度,使思想愈加成熟。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与作者长期、持续对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让学生对书中人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较为丰满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形成整体观念。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了悟。

下面是我与曾经一个酷爱读书的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老师:对于整本书中某一个人物的了解是否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不断丰满呢?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这样的过程吗?

学生:比如飘里面的瑞德,一开始以为他是个无赖,后来觉得他是奸商。

老师:能结合书中的情节具体谈一谈吗?

学生:开始出场,女主觉得他的眼神很坏,而且当地人都传说他不是好人。不是上等人,然后他邀请已是寡妇的女主跳舞,更惊世骇俗不拘理法。战争中大家都穷的一塌糊涂,他却倒买倒卖转了一大笔。到这里几乎都是坏印象,除了他对眉兰的正经态度。但是战争中他去救女主,觉得还有点靠谱,可是半路又把她丢下,又觉得她不喜欢他只是玩弄她,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们结婚。然而结婚后,却渐渐发现其实他是个很聪明勇敢的人,甚至到最后,女主才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瑞德,对艾希礼只是幻想的美好空壳执念。可是瑞德却要离开她。他说:他对她的爱,已经消磨殆尽了。到这儿感觉瑞德很真实、很聪明、很优秀、够成熟,是有担当的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书中瑞德的认识,不是在一个篇章内全面了解的,只有深入到整本书的阅读,环顾整本书中内容,才能逐渐认识到人物的不同面性格。在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就感兴趣的情节、人物命运进行大胆的猜测等;同一位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都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其次,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也能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

三、整本书阅读更利于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练习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没有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分,教师在授课时喜欢把每一篇课文精讲细读,反复咀嚼语言文字,寻找语用训练点,尽力做扎实。但实际课外阅读时,方法是多样的,精读与略读、浏览;朗读与默读、背诵;这些在读整本书时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通常情况下,经过二年级默读训练之后,大部分学生读整本书都采取默读的方式。遇到主要情节,描写主要人物或是自己喜欢的部分,学生会反复读,精读、思考甚是背诵。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读《红楼梦》时特别喜欢其中黛玉的诗词,于是一字不漏地抄下来,反复吟诵直至背诵下来。部分学生不感兴趣部分,如不是有阅读目的,学生基本一带而过,略读或浏览即可。

叶圣陶说“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这也可谓读整本之书的魅力之四,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利用课外阅读课,做好读前导读,读中交流,读后反馈,带领孩子走进读整本书的世界,在整本书的浸润中,在多本书的洗礼中,相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感必定在“博观”中“约取”,你的“魅力”就会厚积而薄发……

猜你喜欢
整本瑞德整本书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光影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长篇小说整本阅读教学研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Close to Heaven
Market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