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235000)
唐代诗圣杜甫曾在《彭衙行》中云:“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1]这是最早关于剪纸的史料记载,诗中的“剪纸招我魂”说明了当时唐代已有通过剪纸来进行招魂的民俗活动。传统剪纸艺术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十分久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而创造,是一种扎根于乡土社会的民俗艺术。
剪纸艺术的本体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在情感、道德、审美、认知等诸方面的需求,对于传统民俗造物艺术而言,其实用以及审美属性通常是人们观照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商品化倾向的逐步影响,剪纸艺术的商品属性在当下变得愈发明显。对于当下剪纸艺术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其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也要对剪纸产业化的合理性发展进行论证和考量。
我国剪纸艺术遍布全国各地,按地域划分大致包括东北地区剪纸、黄河流域剪纸、长江流域剪纸、东南沿海剪纸和西南少数民族剪纸,以上不同地域的剪纸都有各自的风格特征,总体特征可概括为“南秀北雄”。当下文化艺术都出现了泛商品化的趋势,而且文化艺术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对于发展剪纸产业可以认为是活态保护剪纸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基本模式。
1.剪纸产业发展的优势
由于剪纸艺术贴近大众生活,且历史悠久,所以剪纸艺术经常作为人们日常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销售群体。剪纸的制作不需要烦杂的工具和工序,只需一把剪刀、几叠纸和少许颜料就可以创造出造型多样的纸上艺术,所以剪纸艺术本质上不需要大机器生产并且产业生产十分环保。剪纸产业的投入成本也不需要很大,如果经营完善,剪纸的艺术价值将带来高收益回报。剪纸产业的发展也不需要政府的大笔资金扶持,只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对剪纸产业进行大方向的宏观调控。总之,剪纸产业的发展优势可以概括为产业发展灵活,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且投资小、回报高,并能大力激活乡镇经济,提供广大的就业机会的特点。
2.剪纸产业发展的模式
自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浪潮方兴未艾,各地的剪纸产业园、剪纸企业也随着逐一兴起,如山西省广灵县、河北省蔚县、辽宁省本溪市、福建省柘荣县以及黑龙江的海伦市都先后出现了一批剪纸产业园区或相关企业团体。这些剪纸产业园和企业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在全国范围的剪纸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型作用。剪纸产业的形成无疑是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最好融合,依据上述五个地区的剪纸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将剪纸产业细分为三个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
首先,活态文化模式。剪纸艺术是历史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剪纸艺术依据各个时代的审美趣尚以及消费时尚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风格,当下剪纸的发展注重结合审美的现代性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语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寻求突破。
其次,手工制作模式。手工制作剪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财富,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冲击,很多民俗造物艺术都转变了以往程式化的生产模式,或多或少采用了机器生产的方式,但由于剪纸艺术制作的特殊性,当下具有一定艺术追求的剪纸企业依然采用这种传统的制作模式,当然这种方式不是说以不变应万变,而是指剪纸艺人在制作中通过一定的创新来丰富剪纸的造型和制作工艺。
最后,商业市场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如果说剪纸艺术可以脱离资金和经济而独立存在,这无疑是空谈。剪纸艺术进入市场是艺术商品化趋势影响的必然结果,也是剪纸艺术扩大自身影响,吸引更多的剪纸从业者最好的途径。上述的三种模式相互依存,在整个剪纸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活态文化模式是剪纸产业发展的灵魂,手工制作模式是剪纸产业发展的艺术基因,而商业市场模式是剪纸艺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们三者共同促进了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剪纸产业人才的现状
不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民俗造物艺术的创造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人”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剪纸艺术以及剪纸产业化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和新鲜血液的涌入。自古至今,剪纸艺术的传承同其他的民俗造物艺术一样,都是通过亲缘、地缘和师缘三种方式进行传承。当代剪纸产业的专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的民间剪纸人才。他们大多采用传统的剪纸技艺,并且遍布各乡镇农村;二是当代剪纸人才。他们在结合传统剪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社会的审美倾向,从而进行大胆创新突破,丰富了剪纸的造型和创作手法;三是既懂剪纸艺术,又善于经营和管理文化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整个剪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既要通过筛选引入一批技艺精湛的剪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对剪纸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所以以上三种人才共同促进了剪纸产业的发展,他们为剪纸的推广、传承都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4.剪纸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政府在政策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倾斜,以及社会各阶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剪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纵观我国剪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首先,涉及剪纸产业的相关企业、团体的数量增多且规模增大;其次,剪纸的形式、题材、色彩、技法等方面更加多样、丰富;再次,剪纸产业的销售渠道从原来单纯的的国内外线下市场,到现在发展为线上与线下市场相结合的模式;最后,从剪纸产业的效益来看,原来的剪纸产业的兴建比较偏重于社会效益,而当下剪纸的相关企业则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并重。
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剪纸艺术产业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整个剪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在这繁荣的背景下,还是出现了许多隐忧、问题,它们都束缚着剪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找准问题并对症下药是剪纸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行业体制保障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都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所以造成了生产率低下、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弊端,这与机械化、流水线的现代商品生产相比很难公平竞争。而剪纸艺术的精髓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所以单纯地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商品对比,有失不公。由于当下剪纸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很多小型的剪纸作坊或个人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由于剪纸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当下一些零散的生产者,在缺乏体制保障的前提下,以恶性竞争的手段参与到剪纸的生产和销售中,最终致使具有传统特色的剪纸品质无法达到保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一个完善、稳定、健康发展的文化产业团体,不仅需要技术精湛的文艺创作者,也需要懂文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在学术界称之为艺术管理者。艺术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在消费者与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之间建立桥梁[2]。当下剪纸产业的经营者大多是剪纸技艺的传承者,通常他们的技艺得到了受众和市场的认可后,他们便开始笼络一批剪纸从业人员而成立公司发展剪纸产业,但他们不能熟悉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所以很多这类剪纸企业的举步维艰、后劲不足,制约了剪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品牌意识
由于剪纸产业的从业人员一般是出自于农村,他们的自我版权保护意识不强,而当下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他们所设计、创造的剪纸样式很容易就被其他剪纸企业或从业人员盗用。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是剪纸产业发展的最好品牌,但是由于相关企业的经营者急功近利,他们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愿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品牌建设和推广上,所以导致剪纸的艺术价值低下,从而使剪纸产业的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效果。
1.政府应制定相关激励性政策
当下我国政府已颁布推行了很多针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型政策,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力度不够、维度不广的问题。就剪纸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在财政税收、法律法规方面对剪纸产业进行激励。如对剪纸相关企业、团体可以优先贷款、优惠贷款,对剪纸技艺的传承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技艺创新者设立奖励资金,减免经营良好的剪纸企业税收等措施。上述的这些做法可以减轻剪纸企业或艺人的经营压力,并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仅优化了剪纸艺术流传的生存土壤,也可以促进剪纸产业的良性发展。
2.夯实“走回来”与“走出去”的步伐
剪纸产业在建国初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被作为一个出口创汇的行业,这些出口的剪纸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迎合了国外消费者的使用和审美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需求不断扩大,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转变过程使很多剪纸艺人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很多企业的产品积压滞销。事实上,在当下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国内的消费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渴望,根据这些变化,剪纸企业应灵活应变,将内销和外销的产品有区别的进行合理设计、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夯实“走回来”与“走出去”的步伐。
3.艺教结合,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传统工艺的传承通常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传承方式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当下我们应加强剪纸艺术与教育的结合,可以在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教育部门专门开设剪纸艺术的相关课程,并培养一批擅长剪纸技艺且熟谙市场运营规律的艺术管理人才,这种举措不仅可以普及剪纸艺术,也可以吸引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剪纸专业人才,为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剪纸产业的发展推送生力军。
4.地方生产自觉与创意型蜕变
传统工艺美术的流传基础是生活,剪纸艺术在很多地方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根深蒂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剪纸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受到侵蚀,曾经地方生产剪纸的固有自觉性也被严重削弱,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就业指导中心大力宣传剪纸艺术,让地方重拾生产剪纸的自觉性。对于剪纸艺术的传统制作工艺和造型样式,我们不能丢弃,我们应在坚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剪纸艺术的工艺,让其在时代的快速转变中,完成创意型蜕变。例如,当下出现了立体剪纸和动画剪纸的新颖样式,这些改变不仅可以让剪纸在现代社会中不被时尚潮流所淘汰,而且也扩大了受众群体,从而进一步促进剪纸产业的发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剪纸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势头虽然十分强劲,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剪纸的相关企业、教育团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切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促进剪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