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双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2018-01-01 00:47:45李玉萍
关键词:双语国际化院校

李玉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学习的过程。[1]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是要吸收和借鉴其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将本国的特色文化、优质企业和产品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向外推介宣传,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吸引国外学生来中国的高职院校留学。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选取适当的专业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无疑是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1 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双语教学的意义

1.1 顺应国际趋势,贯彻落实政策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多次颁布文件,倡议世界各国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使职业教育在“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的过程中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我国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配合国家战略,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并不断扩大规模,支持高职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显而易见,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高职双语教学提供了机遇。

1.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高等院校之间存在着生源竞争的问题,尤其是处于高等教育系统末端的高职院校,在招生、升学、就业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同类、同层次院校生源竞争中占据相对领先地位,高职院校要努力形成院校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双语教学可以作为突出国际化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抓手,有利于高职院校打造特色专业,提升院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1.3 推动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实效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参加过高考的高中后学生,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系统学习过基础英语课程,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通用英语,[2]对基本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容和学习形式并不陌生。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仍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和难度与高中英语相差无几,有的甚至更为简单,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和未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英语为专业服务、与专业融合、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领导层重视不够,国际化发展力度不大

虽然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形式不同、程度不等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或活动,一些优秀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和专业教学资源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就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意识不强,院方推动力度不大,其根源是院校领导层对国际化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国际化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培养国际化师资、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并不关注,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

2.2 国际化师资匮乏,双语教学氛围不浓

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国内高校毕业,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相对较少,极少能引进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高职院校能与世界知名高校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很少,教师国外进修及与国外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项目的机会极其有限,少数教师即使获得了国外进修或访学的机会,大多也是以提高语言水平、观摩教学方法等内容为主,很少能够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且时间一般比较短,语言水平提高的程度也十分有限,回国以后,因为班级规模、教学对象的差异,国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难以应用。

2.3 学生国际意识薄弱,外语水平整体偏低

高职院校学生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仅有的一点国际意识间接来自电影、电视剧、书报杂志、网络视频等媒介,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难免会形成对国际社会和人文环境不全面、不准确的看法,甚至持有偏见。由于家庭和经济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会上课外英语学习班,所受的英语教育限于校内的课堂教学。毋容置疑,我国目前的农村和城镇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不高,教学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教学手段落后,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畏难情绪强烈。英语对多数专业来说也只是可有可无的公共基础课,很多学生只求课程考核及格过关,加之多数教师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内容缺乏吸引力,导致高职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成为开展双语教学的障碍。

3 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开展高职双语教学的对策

3.1 转变领导观念,做好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和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以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把国际化发展列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详细制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设立专门的国际化发展管理机构和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路径,确定国际化专业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校(院)一院(系)一专业教研室-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层层负责的建设体系,定期考核,客观评价,及时反馈,并修订完善执行方案,为院校的国际化和双语教学构建有利的组织保障。

3.2 实施激励制度,培养双语师资

高职教育国际化和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教学的师资队伍。因此,要制定针对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大建设数量足、质量高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以优厚的政策吸引外籍教师或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或兼职,另一方面定期输送在职的有国际化视野、英语基础好、口语能力强的英语教师或专业课教师赴海外知名院校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进修访学,学习最新的专业课程知识和教学方法,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鉴于执教双语课程要比一般的母语教学课程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课酬计算方面应有所提高,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从物质和精神2个层面激励教师投身双语教学的热情。

3.3 改革英语教学,开发双语课程

面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和学生英语基础整体薄弱的客观现实,应采取理性的渐进模式,在开展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合理地衔接和设立双语教学专业课程。首先根据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开展公共英语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对基础不同、专业和就业方向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考评办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英语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增强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开设相应的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掌握专业英语阅读和应用行业英语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最后,选择适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如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或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对需要引进或输出的国际化专业内容,开发成双语课程,在相关的专业班级和学生群体中进行教学。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高职院校应努力立足本校特色专业和教育资源,重视引进和培养国际化师资,强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紧盯国际先进水平,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形成国际认可的专业标准和双语课程标准,并应用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时积累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运作模式,利用巨大的国际教育发展空间,积极向职业教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职业教育标准和模式,实现学校、人才、教师、成果的国际化。

猜你喜欢
双语国际化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