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2017-12-30 17:42武云成
数码设计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科类人文实验室

武云成*



人文社科类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武云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理工科类的实验室建设。而在当下,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普遍流行,实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

引言

促进人文社类实验室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应该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结合国内外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的现状,考虑互联网时代下科技飞速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对科学地进行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采取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1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现状

1.1 人文社科实验室的内涵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是指集课程实验、学习、实训及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开放化、现代化、网络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重在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特点,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技能训练,是针对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最优化教学的实验基地。建设人文社科类实验基地的目的要求,是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教材知识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解,在了解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下,通过实践训练,对知识形成深入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社科类实验与理工科类实验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实验对象上,理工科类的实验对象大多数情况下为没有意识的物质实体,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而人文社科类的实验对象常常是具有复杂意识和意志的个人或群体。在实验过程上,理工类实验在实验过程上很少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常常以封闭形式进行;而人文社科类的实验无法排除社会因素,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要以社会中的因素作为主要的实验主题,以开放的形式进行。在实验目的上,理工类实验旨在发现自然因素之间的确定因果,可以通过技术方法进行量化,具体准确地掌握;而人文社科类的实验,则是以探求已知自然现象中的规律为目的,规律是必然存在的,但对某个实验来说,不必然能被研究者探究出来。因此,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理工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在要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应用,人文社科类的教学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的学习研究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在研究方法上的很多层面可以触类旁通,相互借鉴。在当下,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对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的作用,人文社科类实验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充分的发展。

1.2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与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密切相关。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实验室及理科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理工科实验室有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规模,有重点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之分,重点实验室又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不同规格之分。学校普遍对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实验室面积和专业技术人员也都有较为充足的投入。

相较于理科实验室在高校的发展情况,文科实验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随着现阶段对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人文社科类实验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高校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影响着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没有得到重视的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必然面临实验室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投入产出效益实际考虑的影响,高校更加倾向于把有限的实验经费在理工类中容易得到成果回报的学科实验室中投入使用,对人文社科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1.3 忽视实验室的实际应用性

人文社科类的实验,对软件和管理有必要的需求,而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没有提供足够的软件设备支持和合适的管理环境支持。在软件设备支持上,一些高校受科研资金限制。没有为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提供足够的设备技术支持,而部分配备实验设备的学校,往往局限于形式,没有将软件设备投入科研使用。学生在进行相关实验时。仍然缺乏足够的软件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各实验室、各高校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实验室的软件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和流通,既不能使得学生获得完整全面的技术支持,又造成实验室资源闲置,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管理环境上,由于实验室设备成本高、专业性强,在管理时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很多高校忽视专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另外,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也应依据学生的实践时间进行灵活调整,为学生开展实验项目提供保障。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容易导致投资效益不高和资源的浪费。

1.4 实验室发展建设状况不平衡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在不同学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受到学校自身层次和发展定位不同的影响,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发展状况不平衡。一方面,部分定位于文理综合类的高校逐步重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和加强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一些偏重理工的高校仍然没有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给予关注和重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在不同高校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人文社科类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发展不平衡。人文社科类学科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管理专业学科、金融专业学科、法学专业学科、人文传播专业学科、外国语学专业学科、艺术学专业学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专业学科、旅游学专业学科、营销专业学科等众多学科在内。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在普遍的共性上,存在个性的不同,不同的学科对实验室要求不同。人文社科类实验室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实验室建设发展差距明显,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升。

2 加强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应当着眼于文科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文科类人才的发展方向。应当依据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划,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建设适应教学发展需要的不同的实验室。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配备相关设施。提供人文社科类实验室教学的网络环境、资料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模拟教学系统、多功能教室、多功能语言学习系统、大型演播厅、微格教室等设备设施。

2.1 重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要加强建设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重视力度,促进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加强政策倾斜力度,为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和社会人才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当重视当地高校的文科类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发展,促进文科类专业的教育水平提高,为当地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高校要树立文科实验室发展的准确定位和方向,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从而增强实验室的基础建设。

2.2 明确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目标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要契合国内双一流教学改革和发展主流,要充分结合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方向,明确实验室建设的具体规划。此外,要考虑高校自身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上的不同实际,在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在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上的预期收益进行明确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具体规划。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准则,重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成效益,紧随学科专业的发展,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科专业自身鲜明特点和和优势的人文社科类实验室。

2.3 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除依托专业设备外,专业人才的支持是关键。热爱实验室工作,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着力培养文科实验技术带头人,培养稳定、综合素质强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一批专心致志、素质优良、技术性强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3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

3.1 建设富有特色的文科实验室管理模式

现阶段,高校在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管理上,普遍采取统一的规范。但文科实验室管理与理科实验室管理存在很大不同,应当在吸收理科实验室管理模式经验的同时,研究适合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工作安排、人员配备、设备使用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和分配。

3.2 建设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室管理机制

文科实验室要建设高效率、准则统一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有效规范地运转。强调管理集中,层次鲜明的管理运行机制。统筹考虑建设资金、建设规划、实验人员、仪器设备、建设环境、实验教学安排,对各要素统一协调,集中管理,从而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

4 结束语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不足,建设资金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和理工科类实验室建设目的不同需要,人文社科类实验室要在吸收理工科类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自身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要结合文科类不同学科、专业在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上的需要,提供适合不同学科发展要求的实验室设备及专业人才。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自身加强自身,共同助力于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发展,从而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要适应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着力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探索适合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的管理模式。

[1] 崔宝双. 7S管理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 (03): 208-211.

[2] 蔡晓. 基于能力培养的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6, (03): 88-91.

[3] 高丹, 王英刚, 董怡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 广东化工, 2016, (22): 182-183.

[4] 刘佳琦, 王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下实验室建设管理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07): 24-27.

[5] 张兰. 网络数字化实验室管理的探索和实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07): 18-20.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Laboratory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ies

WU Yunche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Liaoning Dalian, 116052,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B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 impac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far behind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the pres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generally popular, practical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aborato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武云成. 人文社科类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数码设计, 2017, 6(5): 132-133.

WU Yuncheng.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Laboratory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ies[J]. Peak Data Science, 2017, 6(5): 132-133.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05.054

G644

A

1672-9129(2017)05-0132-02

2017-01-12;

2017-03-05。

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科研规划课题《依托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编号:LZY17480)》的阶段性成果。

武云成(1982-),男,辽宁大连人,工程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实验室管理科长,主要从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E-mail: 156982313@qq.com

猜你喜欢
社科类人文实验室
月度荐书单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关于社科类社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完善探析
一束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社科类专业开展研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