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影响预报的商丘智慧气象平台的研究和初探

2017-12-29 02:35郑文静闫研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商丘

郑文静++闫研

摘 要:发展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是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气象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突破。气象影响预报是构建智慧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气象影响预报构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针对交通、农业等不同领域,开展气象研判、预测分析,为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互动式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影响预报;智慧气象;商丘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93

1 气象影响预报的现状和前景

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已经对气象预报事业造成了全方位的重大影响,并为转变气象预报业务发展方式增添了新动力,气象预报业务能力和水平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需求。仅就一般公众来说,对天气预报的需求也不限于是否下雨、温度如何升降了,他们渴望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预报,甚至需要气象部门直接指导他们的生活。因此,2016年初中国气象局印发的《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发展影响预报与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的要求。气象影响预报简单来讲就是利用集合预报提供的海量预报信息,结合各行各业用户信息,提供影响预报和决策支持。气象影响预报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数值预报,通过资源集约、系统智能化等途径,将气象预报打造成一个内容更加丰富、科技性、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气象预报,这与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预报服务水平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2 商丘气象灾害特点和智慧气象平台

商丘下辖2个市辖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4个街道办、61个镇、116个乡。商丘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

商丘受太阳辐射、东亚季风环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旱涝不均,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1941.4~2217.4h,全天日照时数平均5.871h,全天最高日照时数13.6h。年平均气温14.1~14.6℃,极端最高气温43.0℃,极端最低气温-16.7℃,年均温度略有差异,四季变化较大,夏季温度最高,平均温度26.1℃,冬季温度最低,平均温度1.4℃,90年代以来,温度偏高,总体趋势升高。年平均降水量700.7~785.8mm,年最大降水量1246mm(2003年),年最小降水量322.7mm(1966年),商丘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4%,冬季降水最少,占年降水量的6%,近10a来降水偏多,总体趋势增加。强降水、干旱、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特大雪灾和冰冻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物排放和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以及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事件也呈增多、增强趋势,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构成更加严重威胁,对农业、林业、水务、环境、能源、建设、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关键行业的安全运行。

智慧气象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主要是为了推动气象业务布局、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的转变,真正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体现“智慧”的特征。商丘智慧气象平台的建设是以气象信息化为契机、以数据集约化为基础、以预报现代化为依托,经过商丘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与遥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与遥感学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等多家研究院所、高校、机构共同商讨研究,最终确定了商丘智慧气象平台的建设方案。商丘智慧气象平台主要是基于市县数据集约化整合省局CIMMIS建立市县一体化共享数据库,实现“上通、下融、中统筹”,即对省局业务打通信息孤岛,对县局业务完全融合,市局统筹建立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市局平台建设耦合省、县2级,推动省市县一体化业务发展。

3 气象影响预报在商丘智慧气象平台上的应用

气象影响预报作为智慧气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气象人对智慧气象的不断探索,气象影响预报将成为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敏捷、多元和开放等整个智慧气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共享、协同、集约是当前信息化的内在要求和典型特征,要把信息化內涵和要求注入到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打好信息化基础。

基于气象影响预报构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针对交通、农业等不同领域,开展气象研判、预测分析,为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互动式气象服务。

3.1 气象影响条件分析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气象部门要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例如水利、电力、交通、农业等部门对气象各有需求,各类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有的关注降水,有的关注气温,有的关注灾害,有的关注风速风向,而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各行各业对气象的需求也不一样。

以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云存储计算、方兴未艾的大数据技术、可扩展的下一代互联网、多源异构的遥感信息、可信可靠的网络架构体系为技术支撑,凭借单位、公司、高校等社会力量,实时收集相关行业的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国民经济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其它产业数据、社交媒体信息,为综合分析社会需求和气象融入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依托智慧气象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认知学习等技术提取范例完成自发式训练形成多行业气象服务模型,嵌入无缝隙、精准化预报结果自动生成气象服务产品。

3.2 气象服务渠道的扩展和下沉

以气象服务产品作为规模化流通企业的增值服务产品随其自有渠道进行传播,完成气象服务产品传播渠道的扩张和下沉,以扁平化的模式实现渠道价值的不断丰富,增强规模化流通企业传播渠道的附加值,气象服务增值产品可加持规模化流通企业产品价值,增强客户对规模化流通企业产品的购买粘性,为终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打包服务。

气象影响预报是商丘智慧气象平台的一部分,依托于智慧气象平台开展各种预报服务工作,随着智慧气象平台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气象影响预报服务也将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成长为1个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借助此平台,气象部门可以将气象服务深入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商丘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俊德,倪云虎,孙治贵.智慧气象在津南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61.

[2]李昱文,黄锦灿,梁建辉.佛山市南海区智慧气象平台的架构和关键技术[J].广东气象,2017(4):39-4,2.

[3]侯雪松,周玉卓,于男洋.辽源智慧气象平台.农业与技术[J].2015(35):22.

[4]李建,马琰钢.浙江省“智慧高速”气象数据交互网络设计与实现[J].浙江气象,2013,34(3):18-19.

[5]谢静芳,秦元明,叶琳.消化系统疾病的气象影响分析和预报[J].气象科学,2003(12):31-6,393.

作者简介:郑文静(1988-),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商丘市气象局,助工,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商丘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