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刺槐是水土保持林和西北地区抗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本文主要從刺槐种子采集、种子播种前的处理、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播种、苗期管理、幼苗病虫害防治几方面作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浅析;刺槐;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60
1 种子采集
选择树体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0~30a的中龄刺槐作为采种母树,9月份刺槐荚果成熟,即可采种。采后经过晾晒,碾压或敲打,经过风选变成纯净种子,晾干后装入麻袋,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保存。
2 种子播种前的处理
刺槐种子皮厚而坚硬,不易吸水,因此,在3月下旬—4月中旬播种前,必须经过热水浸种催芽处理。
将纯净的刺槐种子放入缸内,倒入45℃左右的温水,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使其均匀混合,滤出水面上漂浮的杂质和轻粒种子,然后用塑料布将缸口包严,种子在浸泡24h后,滤出已膨胀的种子,将其堆放在草帘上,再在上面覆盖湿麻袋,也可以装在纱布袋中,保持温暖状态,注意每天要浇些温水,保持种子的湿度,几天后,种子会有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把剩余的“铁粒”种子继续放入缸内,倒入80℃的温水,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进行汤种,在持续4~5min后,迅速倒入冷水,使其水温迅速下降到30~35℃,种子浸泡24h后,捞出膨胀的种子,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种子全部膨胀萌芽为止。
3 育苗地的选择、整地与作床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砂质土壤,灌溉条件便利、排水良好。育苗地选好后,秋季要进行整地,翻耕要尽量加深,深度为30cm为宜,要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kg/667m2左右。
刺槐播种一般采用床播。一般采用宽1.9m、长10m、埂高10cm的苗床育苗,床面要平,土壤要松软。
4 播种
刺槐播种一般选择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量约2~3kg/667m2。采取宽幅条播,每畦播6行,行距30~40cm,沟底要平整,深浅一致。将种子均匀撒入播种沟内,覆土1~2cm,然后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有利于种子发芽。
5 苗期管理
5.1 出苗期
刺槐种子从萌芽到出土,直到幼苗长出真叶的这段时间为出苗期。为了能够保证苗木顺利长出,出苗整齐,在苗木出土前,必须用钉耙抓地,防止板结,保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防治种蝇及立枯病。
5.2 缓苗期
幼苗从长出真叶开始,地下根系迅速生长,到苗木出现侧枝迅速生长为止的这个时期为缓苗期。此时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根系部分生长迅速,根系生长深度达到35cm左右,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培育优良苗木,苗高达到6~8cm时要对苗木进行及时间苗定苗,留苗12~15万株/667m2为宜,株距5cm左右。此时由于苗木根系生长迅速,幼苗细嫩,进行合理的浇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灌溉周期为15d,结合灌溉要对苗圃地进行松土除草,由于此时苗木幼小,在松土除草时不宜过深,以免误伤幼苗,还要防止地蛆、蚜虫、立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5.3 速生期
苗木6—8月份进入生长旺盛期,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很快,苗木侧枝较多这个时期为苗木速生期。此时期是决定苗木质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此时的抚育管护尤为重要,苗木生长期间,宜在6月下旬—8月中旬追肥2~3次,追肥宜氮、磷、钾肥料为好,每次追肥量7.5~12kg/667m2为宜,后期多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要对刺槐苗木采取去梢打叶的方法,抑大苗助小苗使其均衡生长,以后每隔20d进行1次,8月份结束。
5.4 生长休眠期
9月中下旬随着气温下降,刺槐苗木生长速度逐渐变慢,直到霜降苗木落叶后进入休眠期,此时刺槐苗木要控水控肥,防止苗木徒长,提高冬季苗木越冬抗寒能力,一年生的刺槐冬季可以进行平茬越冬,结合冬灌,培育良好的苗木。
6 病虫害防治
刺槐小苗的病虫害有立枯病、地蛆、象鼻虫、蚜虫等。对于立枯病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喷洒,进行灭菌保苗。对于虫害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洒防治。
7 结语
通过对刺槐播种育苗相关技术的阐述,可以指导刺槐育苗生产,对于培育良种壮苗,提高苗木成活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刺槐播种育苗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08,25(10):120.
作者简介:李学明(1976-),男,林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