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勇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电气工程发生漏电现象,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威胁施工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安全,因此要重视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将阐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原理,从选择漏电保护器、安装场所、优化设计、技术监督等方面深入探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旨在发挥漏电保护技术的价值,为技术人员提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漏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26-0074-002
Discussion on Leak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AO Zhi-yong
(Zhejiang Zh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Zhuji Zhejiang 311800,China)
【Abstract】Electr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building engineering.If the electrical leakage occurs,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but also threaten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users.Therefo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leak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Based on this,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leak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from the choice of leakage protector, installation site,optimization design,technical supervis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depth leak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designed to play a leakage Protect the value of technology for technical staff to improve reference.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Electrical engineering;Leakage protection
0 前言
漏电保护技术是建筑电气工程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于电气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我国技术发展,漏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运用漏电保护技术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电气工程漏电的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恰当方式将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原理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中電气工程施工能够是顺利进行,就需要通过接地保护、接零保护与三级漏电保护等方式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避免发生漏电现象。其中,接地保护就是将用电设备与大地连接起来,如果用电设备自身的绝缘部件被破坏,就能够通过接地保护避免电气施工人员发生触电的危险。接零保护就是将用电设备与变压器中的中点性连接起来,避免施工人员发生触电而威胁其人身安全。同时,为了能够全面保障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还要将漏电保护应用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具体来说,就是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用电设备的负荷线首端,以此来实现漏电保护的目的。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漏电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1)额定漏电动作的电流。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三级不同的漏电保护,其各自触发漏电保护动作的标准为:一级末端的电流保护保护标准为I△n1≤30mA;在二级干线路与支线路中的漏电保护标准为I△n2≥1.5I△n1;在电气设备的三级主线路、支线路的漏电保护标准为1.5I△n2≤I△n3≤300mA。因此,在安装与设置漏电保护器时,应该依据不同级别线路对漏电保护电流的要求,保障漏电保护的有效性。
2)确定额定动作的时间。依据相关规定,发生漏电保护动作的时间极差应该为0.2s,保护器末端保护动作的时间应该小于0.1s。另外,对于二级的干线、支线来说,其额定的保护动作时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延时,最多可以延长0.2s,而三级的主线与支线其额定的漏电保护动作最多可以延长0.4s[1]。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1 选择恰当的漏电保护器
在当前的市场中,为了满足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需求,将漏电保护器分为漏电保护插座、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继电器三种,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特定与优势,因此在选择时应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漏电保护器。通常情况下,漏电开关保护的结构、功能比较单一,对于漏电保护仅仅具有断电的功能,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电气工程施工的需求,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还要配合其他的保护装置,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漏电保护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增加建筑施工的成本,同时加大了电气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所以漏电开关保护的应用范围较小。其具体的保护方式为:当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在操作中违反了相关规定,漏电保护器就会在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此时漏电开关保护便会发挥自身的价值,开关保护会阻断即将威胁施工人员的电流,进而避免发生漏电事故,保护施工人员与用电人员的安全。基于漏电开关保护的特征,通常将其应用在大型的公共场所中。endprint
2.2 掌握安装保护器的场所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由于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大部分的电源端都具有临时性,会随着施工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电气工程施工环境中,很多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简化变更电气装置的环节,常常会忽略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无法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发挥漏电保护器的作用,需要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的场所,保障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在恰当的位置,进而避免发生用电设备漏电的现象。在安装漏电保护器时,施工人员要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以下位置:1)施工附近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用电设备;2)施工环境较为潮湿,也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另外,针对上述两种较为危险施工环境,应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进而充分发挥漏电保护器的作用与价值。在制定安装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因素:1)保障建筑工程实施方案時需要保障应急照明系统能够通电;2)在建筑环境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需要将消防报警装置应用其中,使工作人员能够即使发现漏电现象,避免发生触电。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保障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 优化配置保护器的设计
在使用漏电保护器时,需要对其配置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方式为:
1)选择合理的保护电流。当电气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时,单台用电设备的保护电流是实测电流泄露电气的4倍,而电气工程中配电线路的保护电流是其2.5倍,全网漏电保护电流的电流大小是其2倍。同时,漏电保护器的电流应该达到过盈量,以来避免电流增加的问题。
2)实施等电位联结。简言之就是将用电装置使用导线与零总线连接起来,均衡建筑工程中的电位,因此更适合与易燃、易爆等危险的场所。在单项220V 的线路中,漏电保护器仅仅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因此依然需要使用等电位联结的方式来消除漏电造成的火花现象,避免发生火灾。另外,在漏电保护中,应该单独敷设零线保护,而开关、熔断器等设备则不需要单独敷设。
3)将漏电保护器应用在二级与四级线路中。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为了彻底满足施工对安全性的要求,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线路、触头、电器的数量,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同时,电气施工人员还应该重视三相回路中的中性线,如果发生基础不良的现象,则会直接导致三相线路发生负荷不均衡的现象,进而使用电设备烧坏,甚至会发生火灾[2]。
2.4 漏电保护器的技术监督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发生漏电现象,就需要加强对漏电保护器的监督,并且制定具体、有效的管理体系,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将其落实在工作中,约束电气施工人员的行为,满足电气工程的施工标准。同时,漏电保护器的管理人员可以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所有电气工程的环节进行指导、监督,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漏洞、不足,要求施工人员进行的更正。最后,整理已经记录的施工信息,将其作为后续培训、发放奖金的依据,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电气施工的质量。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规避漏电事故的危害,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与建筑施工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以此为基础,依据漏电保护的原理,漏电保护技术得到了恰当的应用,发挥了其自身的价值,保护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并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所以,为满足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需求,可以将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在具体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黄贵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72.[2017-09-28].
[2]胡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分析[J].门窗,2017,02:107.[2017-09-28].
[3]王新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7,17:108.[2017-09-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