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会议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多媒体、图像、音响等技术于一体的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将生产会议室按照数字会议室的标准来建设,通过集中控制系统、音视频采集系统、扩声系统等实现各类生产会议需要,将对电厂日常会议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会议系统;流媒体;模块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119
1 应用背景
生产会议室,作为电厂日常工作的重要中枢部分,在生产运行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大中型工作会议、视频会议、调度指挥等都在这里举行召开。因此,如何将数字会议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高效、智能、便捷的作用,将对电厂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
根据生产会议室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数字会议系统,结合了现代化的专业音响设施、会议讨论系统、数字音频处理控制、视频显示、集中控制等多种多样的功能于一身。方案设计的可靠性、灵活性、高效性、智能性、功能齐备性、技术领先性,将会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组件。
2 实施内涵
數字会议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多媒体、图像、音响等技术于一体的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现代化的数字会议系统早已摆脱了传统语言交流为主的单一应用,而是大量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集成发言讨论、摄像机同步跟踪、以及各种多媒体显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系统。
3 主要做法
生产会议室增加集中控制系统、音视频采集系统、扩声系统、视频显示系统、音频处理系统等,将整个会议的音视频通过后端主控设备集中控制,并通过传输至多媒体设备进行存储,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存储后提取查阅,为会议目的提供方便。
首先,根据生产会议室需求,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通过扩音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拾音设备,实现声音完美输出。为保证现场音频的输出清晰无反馈,有效覆盖会场,扩声扬声器是整个音频系统还音的最终环节,而作为音色、音质及还原度等主观声学听音感受,音箱的品质对最终聆听的影响很大。为了满足用户的听感欣赏要求,将音色放在重中之重,应本着“功能齐全、配置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科学态度,保证音箱对声音的准确还原。针对此生产会议室扩声厅堂,采用左右扩声方式和其他扩声的辅助扩声系统相结合使用,确保声音清晰。
音频控制系统要保证信号能够可靠、快速、高质量的进行控制、处理和传输,采用了目前应用最成熟和最广泛的数字音频处理器,能够很好的清除噪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2)配备主控设备和混合矩阵分配器实现信号切换。主控设备是整个会议系统的心脏部分,通过主控设备来实现简化设备操作,提高会场的效率。在系统功能确定、控制点到位后,该部分操作完全固定,不再需要控制人员进行任何操作。通过无线互联IPAD集中控制音视频输入及输出,并通过音量控制器达到音频效果的输出;混合矩阵分配器,把电脑输入信号和投影机等输出设备整合在一起,实现信号的切换。
(3)引入视频采集摄像机,确保视频追踪切换。通过带有预置位功能的视频采集摄像机和智能数字会议系统主机,实现会议中发言人的定位追踪。当有发言单元发言时,在开启发言单元的同时,会议主机接收到信号,联动响应摄像机的预制位置,摄像机迅速锁定开启发言单元的人员,其他摄像机继续运行,当发言单元关闭时,摄像机自动归位。
4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三个月的效果来看,生产会议系统满足了领导的各方面需求,达到了数字会议系统的标准,极大的提高了会议实施效果。
(1)功能完备实现数字化会议系统。采用数字化线路,抗环境干扰能力强,保密性高。系统内部传输的均为数字信号,确保与会者听到的音质效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字化会议系统将各个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了统一操作,统一管理。
(2)模块化管理实现“一键式”操作。设备集中控制就是把分布在各处的多种设备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整合,实行“一键式”管理。主控设备实现全程对会议室内的所有设备进行控制,会议进行中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调整,对会议设备的电源进行总体管理。将其编制好程序,实现一键式操作,它可以大大减轻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议系统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实现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本系统采用18倍光学变焦镜头的摄像云台一体机,具有自动变焦、自动光圈调节、高速全方位自动定位功能,可得到多角度的会场清晰画面,通过投影机和全新幕布方式能实现现场视频完美实时播放。全新的调音台内置了强大的数字音频处理系统,具有合理的系统分布、功能配置和可靠的系统构成,即简单又精确。通过左右扩声的方式,实现各个座位区域都有一致的听觉特性和良好的扩声质量,同时保持音乐扩声及会议扩声的声像一致性和语言清晰、均匀度。
(4)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现代化智能会议系统采用了许多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产品以及新概念,先进性是必然要追求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用性和可靠性。采用易升级的系统、设备和软件可升级的数字化系统,既可保证初装系统的先进性,又可保证系统未来的升级与扩展,使系统保证长期的可使用性和可扩展性。
作者简介:李俊青(1975-),女,工程师,从事信息专业应用程序管理,研究方向:电力信息化技术、网络安全与等级保护、网络高清监控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