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光耀香港

2017-12-29 10:58刘星辰
收藏·拍卖 2017年7期
关键词:香港文化

刘星辰

璀璨的东方之珠香港,不仅以其高度的经济繁荣著称于世,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窗口。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使“一国两制”构想得以实现,这标志着香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香港文化总体上讲,是以商业性流行文化为主流,东西方两种文化、中外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混合体。

在香港文化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早在公元300-250年,香港文化属中国东南沿海“百越”文化类型。从秦代到清代的2000多年中,香港地区一直处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香港地区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后陆续占领九龙半岛并强迫租借新界地区,这一区域居民多是祖籍东莞、新安等县的本地人和来自岭南其他各地的移民,文化主体依然是广东文化。

香港很早便是自由港,西方人来华多先到香港。英国在港实行殖民统治,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各方面的英国传统文化。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发展成为工业城市,70年代后港府推行多元化文化政策,香港文化国际性和多元性增强,西方文化流入。如香港当代文学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西方大众小说的流行;香港当代艺术中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技法的传入;香港的传媒也是归英国管制,按资本主义的规则运行,香港的教育在1945年前为殖民主义教育,1945年后为实用主义现代教育;宗教生活中基督教和天主教影响较大,这些都说明香港当代文化中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

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华洋混杂的人口结构、国际市场经济的发达和相应的法律政治制度及港府实行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促进了香港文化国际性和多元性的增强。进入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大都有一种兼收并蓄和开放的态度,使其成为“梅菊争俏、百花齐放、杂草要延”的文化园地。

文化的自由开放,源于经济的自由开放,而又与经济的自由开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香港经济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政府实行“积极不干预”的政策,减少或废除对经济不必要的干预,让它按自由经济自身的规律运转。与此相似,在文化上,政府虽未订有像经济方面那么明确具体的政策,但基本上亦是“少干预”,让文学艺术的各個领域、社团和个人自由发展,包括自生自灭。这里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理论家有较多的创作自由和艺术民主。他们可自由深入生活,自由选题,采用自己熟悉和得心应手的形式和技法,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由于香港特殊历史条件决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渗透,形成这种多元混合文化。一直以来具有鲜明“香港性”的“本土文化”蓬勃兴起。这种本土文化,特别是文艺,是香港多元混合文化本地化的产物。一方面,战后出生的第一代、第二代本地作家和艺术家,随着日益兴旺的香港社会同时成长起来,他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既带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和香港风格,又都受到东西方文化思想和创作技巧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大陆、台湾和海外的一批文化人,在香港生活的时间较长之后,也逐渐融入香港社会,他们运用东方西方、古今中外的多种文艺形式,描绘香港的都市生活、社会百态,使他们的作品也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第三,商业性强。流行商业文化成为主流,是香港的特殊社会条件造成的。香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决定一切,利润主宰一切,它为文化事业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使大部分文化事业都必须按照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规律活动。

香港回归祖国已20周年,20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为香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是香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政治前提和保证,香港自由港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香港文化发展创造了文化氛围,加之香港有一批素质较高的文化队伍。在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艺术上期待香港未来能有更加和谐辉煌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传承 民族 文化
香港ifc商场
什么是文化
香港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