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在平衡木上跳舞

2017-12-29 20:44陆洋
齐鲁周刊 2017年49期
关键词:活儿尼康商业

陆洋

身处“读图时代”,文字令人厌倦,只有图片可以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触动人们麻木的神经。商业摄影,作为一种最直接和纯粹的视觉表现语言,渐渐充斥了人们的生活。虽然,摄影趋向商业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可是商业摄影师的价值却被严重低估。商业还是艺术?很多次,周文彦想到过放弃。从事广告摄影的他,就像是在平衡木上跳舞,不断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着平衡……

成为一个商业摄影“个体户”

初见周文彦,他正在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内工作,镜头后面摆着一瓶酱油。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周文彦的外表并不像很多摄影师一样,有着个性化十足的艺术做派,谈吐质朴却不乏激情。

周文彦至今记得,小时候老师问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大家的答案不外乎常见的几种。轮到他,“摄影师”三个字脱口而出,大家面面相觑。那时候,在山东邹平的这个小城市,几乎没太有人知道“摄影师”是干什么的,就连提问的老师也不清楚。后来,大家搞清楚了,摄影师不就是“照相的”吗!

十几年后,周文彦美梦成真,成为了一个“照相的”。确切地说,是一名商业摄影师。有人对商业摄影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商业摄影就像一篇命题作文。对于广告摄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再现各种商品所具有的特性,商业摄影尤其如此。“当然它规定了你发挥的范畴,但没有限制你想表达的内容。”周文彦补充。

2004年,周文彦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摄影系,家里给他买了第一台相机尼康FM3a。在当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种世界首创混合快门系统,用以替代著名的手动对焦单反相机尼康FM2。价值一万多块的尼康FM3a对于周文彦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大学四年,周文彦被学校灌输:商业摄影绝非随意随性,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操作和执行。在这样恒定的规则背后,周文彦花了大力气,渐渐找到肆意发挥的自我空间。

近年来,商业摄影逐渐被证明是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虽然摄影趋向商业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可是商业摄影师的价值却被严重低估。实际上,一个成熟的商业摄影师需要多方面的綜合实力,甚至有强大的拍摄团队的全力配合,可就算这样,数年的时间也未必能独当一面。

在这条道路上,周文彦已经走了十几年。2008年,周文彦大学毕业,只身前往广州“闯世界”,随身带着的是一台新添置的尼康D200还有一千块钱生活费。

在广州,周文彦应聘了几家摄影公司,最终都没有入职。很大的原因在于“收入跟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当时商业摄影师单独接活儿的日薪在五百块钱左右,而摄影公司给摄影师开出的月薪只有一千五,也就是相当于“个体户”单干三天的收入。

“一件与艺术无关的事情”

大多数颇具摄影天赋的人会选择自己单干,以周文彦为例,在广州两个月期间,比较正常的收入在七八千块钱左右。紧接着,他又在网络上的广告摄影群里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去汕头拍内衣。群内的一名摄影师要在原公司离职,推荐周文彦过去,底薪和提成都相对丰厚。

在汕头的这个小镇上,人们大多经营内衣、家居服的生意。当地摄影人才稀缺,所以拍摄相关题材的活儿不用费力找,源源不断地就找上门来。在这里,周文彦度过了稳定到“有些无聊”的一段时光,每天上午去棚内拍模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日薪90块钱,完成任务后额外赚取提成。周文彦几乎天天迟到,按照规定,迟到一次扣一百块钱,一个月下来,周文彦反而倒找公司三百块钱。但他不很在乎,“因为提成高啊!”那时候周文彦的收入稳定在一万五左右。

逐渐的,周文彦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那时的我还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只能无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当摄影变成了一个机械的事情,周文彦感到绝望,他决定逃离出这个困境,回到济南。

周文彦执意要走,却被公司以各种理由克扣了八千块钱工资。他突然反应过来了,当初离职的摄影师之所以强烈推荐他来,正是遭遇了同样的事情。随着在这个行当中混得久了,周文彦也开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其中,“找人接替工作以保证自己的工资不被克扣”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那时候的周文彦就已经意识到,“商业摄影不应该是一件与艺术无关的事情”。在他看来,摄影在商业方面的实际应用,应该把一个商品应该有的氛围展示给消费者,除了面貌还要有意境。“商业摄影师并不只是卖劳动力的,拿起照相机也不应该只为了混口饭吃。”

很多商业摄影师都能够轻松地把客户的产品拍得美轮美奂,也能把模特拍得婀娜多姿,但却很少能够使观者目光为之停留。周文彦认为,商业摄影,技巧只占三成,剩余的是艺术。当你举起相机,镜头后面的不单单是衣服、瓶子、工业制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哲学,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的情感。当你捕捉到那种情感,它的棱角、质感、曲线,它散发的气味、光芒,甚至它的表情、性格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

一端是商业,一端是艺术

回到济南,周文彦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与南方的市场环境不一样,在济南周文彦往往十天半月接不到一个活儿。

有一次,周文彦接了一个玻璃厂的活儿,一天内拍了两千多个玻璃瓶。时间紧,周文彦感觉拍的潦草,没想到厂家却异常的满意。直到现在,那家玻璃厂的产品目录上,依然大多沿用了当年周文彦的作品。那一天,周文彦挣到了一千五百块。

虽然挣到了钱,这样的活儿对周文彦来说却“相当于鸡肋”。没有创作的空间也就意味着没有自我提升的空间。但尽管如此,苦于没有途径,这样的活儿周文彦也不常接到。最难的时候,周文彦连下顿饭的饭钱在哪都不知道。那一次,他狠了很心,既然这条路这么难走索性放弃吧。他拿好设备,准备去二手市场卖了。走到门口,屋内电话响了,接起来是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个拍摄家具城的活儿。第二天,周文彦扛着设备去家具城,干了一天一夜,挣到了四千块钱。转行的事情被搁置了。

此后,每当周文彦产生放弃、转行的念头时,总有契机使他通过瓶颈。直到他开设了自己的商业摄影工作室,生活才算是稳定下来。这期间,“商业是途径还是目的”成为周文彦思考最多的问题。坚持自己的态度,显得与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型社会格格不入。索性,周文彦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度假”回来,周文彦开始为自己的创作制定某些“规则”:首先,拍摄对象不能low,“对自己的拍摄对象有要求”是彼此接纳的前提;其次,与客户达成有效沟通,并在摄影这件事上产生共鸣;拍摄的过程留给自己足够的创作空间……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中国市场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认可优秀商业摄影师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效益。但从国内整个商业摄影的市场来看,商业摄影师的生存空间并不理想。商业摄影的舞台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平衡木之上,一端是商业,一端是艺术。很多商业摄影师坚持不下去,往往都会转向其他摄影领域。而坚持下来的人,他们都像周文彦一样,不仅看到了商业摄影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在这段拍与被拍的关系中找到了平衡。

猜你喜欢
活儿尼康商业
打假是个技术活儿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尼康Z7
商业前沿
全能单反 尼康D850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惊喜与失望并存 尼康D7500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