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犹翠

2017-12-29 19:38吕红霞王石平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

吕红霞+王石平

2003年9月14日,山东省首次社区居委会直选,陈叶翠当选为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第一居委会主任。从那时起,人们叫她“小巷总理”。

1988年起,她就在这个社区工作,从33岁到62岁,这个小区见证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燃烧了自己、点亮了社区的不平凡的人生。

2017年11月11日晚8点,陈叶翠因病去世。

之前,有人知道她病了,不知道有那么重,问她也不说。这年夏天,有人发现她戴了假发,不知道是化疗头发都掉了,她说省了洗头了,方便。

这一年,她像往年一样忙着社区的事,有的时候嗓子哑了,哑得说不出话,也没耽误她在社区里跑前跑后,有的时候她的脸都肿了,眼睛是深深的黑圈,也没耽误她楼上楼下地跑。7月1日,这个社区舞蹈队的队员兴高采烈地唱了他們自己编的歌《社区我的家》,跳了他们自己编的舞,他们太高兴了。演出后陈叶翠给宋秀珍发了个短信说,“我们的社区太美丽了”,这是她给宋秀珍发的最后一条短信,之后小区的人们再也没见到她。

11月12日,陈叶翠回来了。回来的是运送她遗体的灵车,她有那么多的不舍,在她那只有三十几平米的家里,她那盼着她回家的85岁的老母亲,她心心念念最放不下的唯一的女儿,住在养老公寓里的残疾人张大美,患了癌症的李道鲁夫妻,82岁的王保英老人,她爱着的社区。

人们听说她回来了,互相招呼着从家里走上街道。

那一天非常冷,是入冬后最冷的一天,上午10点,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的道路两旁已经站满了两千多居民,他们自发地为自己的“小巷总理”陈叶翠送行。这一天,这一刻,他们同哭一声。

之后的新闻播出了居民们为陈叶翠送行的场面,在每一个楼宇电视的跟前,经过的济南市民都会停下脚步看着,看着这个叫陈叶翠的女人的离去,让那么多人流下了热泪,人们喊着她的名字,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孩子,说着陈叶翠的故事,说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看的人因此也流下了眼泪。

一个人的离去,让一座城市为之动容。

很多走在路上的人,都在重新思考着:什么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什么是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叫陈叶翠的人又是如何做到的。

1988年到2017年,陈叶翠用29年,把一个老旧社区改建成了全国闻名的人和乐居;

她用29年,践行了“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工作信条;

她用29年,阐释了一位女共产党员的大爱与信仰;

她用29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激昂乐章!

“我们的社区党员我们的老百姓,见不到习总书记,也见不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他每天见的就是我。我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职务,但是 我就能代表我们的党在行使着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我要是干不好,他们就在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就会对党寄予厚望。”——陈叶翠

作为山东省首位公推直选的居委会主任,陈叶翠曾说:我决不失职。她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甸柳一居住着近三千户居民、一万多人,在这个只有0.4平方公里的地盘上,陈叶翠的女儿杨歆说,“没有我妈不管的事”。

可管可不管的她都管。大到拆迁安置,小到居民家的下水道堵了,事无巨细。

甸柳一居是拆迁集中安置区,离退休、残疾、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众占了30%。

李道鲁三级智力残疾,他和肢体残疾的张建华结成夫妻,他们下岗了,只能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2001年,夫妻同时被确诊患癌症,巨额的医疗费,孩子还在上学,夫妻俩觉得走投无路了。

陈叶翠总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居民的情况,确诊的当天就联系好专家把他们送到了医院。从医院回来,她没吃饭,马上发动全社区居民为这对夫妻捐款。

手续不全,李道鲁的医药费迟迟不能报销,陈叶翠急坏了。她一遍一遍联系李道鲁的原单位,补办证明,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在历下区和天桥区之间跑,有时候,一天要骑好几趟,双腿累得晚上都上不了床。

她心里急啊。你想想,追着人家办手续,人家能有好脸吗?

陈叶翠干事有一股韧劲,从不轻言放弃,她一次一次打电话,一趟一趟跑,逼得李道鲁原单位的负责人终于盖了章。

那个负责人非常感慨,也非常感动。他实在拗不过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个子不高有点瘦弱的女人。

他说:“真是没想到,一名社区干部与居民非亲非故,却甘愿为他们的事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我们单位虽然困难,但这个忙我们帮了。”

一个人,就是为自家人的事,也不过如此上心吧?

陈叶翠把跑了十几趟争取来的3万元交到李道鲁手上,夫妻俩泣不成声。

陈叶翠说:事情是我干的,人家念的是共产党的好。这就是我的责任。

在甸柳一居,群众生活有什么麻烦,自己不用跑,陈叶翠会主动贴上去,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7号楼于老师的老伴患病卧床了,陈叶翠马上知道了,第二天给他办好了居家养老,社工上门帮扶照料。

习长青家有两位老人卧病在床,妻子身体也不好,但家里的生活井然有序,因为有陈叶翠的关照。不管谁家有困难,该有的福利、待遇,陈叶翠都会主动贴上去,帮忙申请。

这个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人穷志短,人穷烦恼多,是非也多。陈叶翠认为首先要解决群众的生计问题,民以食为天嘛。可她一个居委会主任,手里没权,没有资源,靠什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靠的是她的心肠,她的责任,她的担当。靠的是她那辆自行车,骑着它满世界地跑。终于协调了驻区30多家企业,达成就业安置意向。对行动不便、缺少技能的人,她以居委会的名义办起了纸盒加工厂,她一个个跑来订单,求了多少人,她自己不说。她从来不说,她从来不说自己的委屈。

她立下了规矩,所有人,包括她在内,纸盒厂的收入居委会一分钱不拿。纸盒厂开办不久,陈叶翠跑来了个1万个纸盒的大订单,没想到的是,单子太大了,工人们在合同期内根本无法完成。

怎么办?陈叶翠说,党员们该上了。她不能让纸盒厂失信,工人们从此没了生路!多少居民指靠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呐!

陈叶翠以身作则,带出了一个好班子,风清气正,他们发动社区党员加班加点干,每天干到深夜3点,终于没有违约,按时交货。

这样的社区,这样的主任,怎么能不让群众竖大拇指!

从陈叶翠家到社区居委会她上班的地方,走一个来回也就十几分钟,她一早出门,晚上回家,从家出去几个小时也到不了居委会,从居委会回家,几个小时也走不到家,沿途听到谁家遇到了难处就直接奔那人家去了,谁家婆媳打了架,谁家夫妻动了手,她虽然一只耳朵有点背,但她心里清静,啥事都入心入耳,啥事都放在心上,第一时间就到了现场。有她在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29年,居民有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人是陈叶翠,第一个找到的人是陈叶翠。

群众管陈叶翠叫主心骨,把她当靠山。他们说这就是安全感和获得感吧。

2012年,社区内的济南第二汽车改装厂片区改造,这可是涉及到那么多群众安身立命的大事。开发商拿着回迁房图纸找到陈叶翠,让她帮着做拆迁工作。

陈叶翠一看气得直哆嗦,房间只有7平米,有的房间甚至成天都见不到阳光,没听对方解释完,陈叶翠就拍了桌子:“这些设计都是些什么?居民能住吗?这样的户型,老百姓为什么不搬,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身上。”

她说:“我就要求——房间能放得下1米8的床!!!”

她对开发商说的第二句话,让这个小区的人能记上一辈子:“你们先回去量量自己家的卫生间,再回来说!”

多硬气的话!多给群众撑腰的话!!多贴心贴肺的话!!!

拆迁是多难的事,要兼顾多方的利益,尤其不能让群众吃了亏。工作做好了,人们搬了新居,从心眼里感激政府;工作做不好,群众吃了亏,就可能引起无休止的上访、诉讼。陈叶翠遇事不推诿,敢迎难而上,敢动真碰硬,从来都是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方案前前后后修改了11次。其中的博弈和艰辛,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相信陈叶翠,陈叶翠那一席话砸在地上,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坑。

修改了11次的方案,被大家接受了。不到3个月,247户居民签了字。陈叶翠还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合理的安置费。

搬迁时,租不到房子的,陈叶翠帮着找、帮着搬。新房建好,他们欢欢喜喜过节一样搬回小区。

新房子敞敞亮亮,漂漂亮亮。坐在家里,阳光洒了一地。居民们说托了共产党的福,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他们愿意住在这里,因为故土难离,更是因为陈叶翠!有陈叶翠在,他们的利益就不会受损失,有陈叶翠在,他们什么都不怕,有陈叶翠在,他们的生活就没有后顾之忧。

这就是身为社区一位普通居民的幸福!

陈叶翠说:“我们的社区党员我们的老百姓,见不到习总书记,也见不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他每天见的就是我。我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职务,但是我就能代表我们的党在行使着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我要是干不好,他们就在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就会对党寄予厚望。”

几乎没有人知道,拆迁时,陈叶翠因为罹患癌症,刚刚做完手术不到两个月,她一边忙着拆迁,一边到医院做化疗。

不仅是拆迁这样的大事,只要是有关社区的事,哪怕再细小,在陈叶翠那里都是大事。因为她知道,再小的事都可能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幸福。她最知道如何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有一天陈叶翠听到居民议论,甸柳一居有座临街楼,窗户不隔音不隔冷,住在里面可受罪了唻,她以最快的速度协调,给临街楼换了铝合金的窗户。

居民晚上能睡个好觉了,家里暖和了,人们的心也热了。陈叶翠听到居民说:真赶上好时代了,多享福,可得好好活着。陈叶翠高兴了。

陈叶翠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她在居委会的一个开放空间放了张桌子,和一个同事打着对桌,她把最好的位置腾给了志愿者。她害怕单独的办公室关着的门隔开了群众,她害怕因此而聽不到群众的声音。

来自德州的老张,在社区做清洁工作,因为家里困难,儿子张福星一直不能完婚,陈叶翠协调腾出一间30平米的门头房,个人借款1000元,开起了蔬菜店,由张福星经营,还在社区活动室给他们张罗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从会场布置到司仪,陈叶翠像自家娶媳妇一样精心筹备,社区艺术队100多人敲锣打鼓地把新娘子风风光光地迎进小区。张福星说,这辈子他都忘不了那场婚礼,忘不了甸柳一居,忘不了济南这座带给他爱与温暖的城市!

陈叶翠是这座城市的心肠。

曾经有人问陈叶翠,你理想中的居委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她说:“老百姓没有愁事,老百姓没有难事,老百姓没有办不了的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居委会!”

“我就把这个心掏给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把心掏给我。”——陈叶翠

“思想超前永远走在前面”,这是同事眼里的陈叶翠。

甸柳一居是济南首个引入社工的居委会,陈叶翠非常好学,她先后聘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等专家做社区高参,成立了全市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甸柳第一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

她是山东大学的旁听生,有点空闲的时候,她就骑着自行车到学校去听课。手术后,她也没有停歇。她常说:“我如果眼睛是瞎子,耳朵是聋子,那我这个社区如何往前发展?”

她考取了社工证书,山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洪英说:“她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了,她是我们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2008年,陈叶翠到香港考察学习,7天参观了26个社区。一行人,数她的笔记记得最认真、最详细。自由讨论时,也属她的问题最多,问得最仔细。回济南时,她把考察时收集的宣传材料一张不落地全带上了飞机,回来仔细研究。

那次考察,她知道了一个词儿:社工。

之后,她把专业社工请进了社区,是一个反家暴项目。那会儿,反家暴法还没有出台,人们普遍把家庭暴力当作“家事”,外力干预不足。她已经开始了反家暴宣传,为受害者提供帮扶和解决方案。

现如今,甸柳一居的社工服务模式已经十分成熟,连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来考察,都赞不绝口。

今年的8月份,她因为生病已经不能去上班了,居委会的人去看她,小屋里堆满了书,陈叶翠坐在小马扎子上还在学习,她害怕孩子们偷偷把书扔掉了,她说我以后还要看呢。

“最美家庭”评选,她也摸索出了花样。评选出的最美家庭,在社区张榜,敲锣打鼓上门去戴花。居民们从楼上听到锣鼓声,探头出来瞧热闹,下楼加入送花队伍中,有拿手绝活儿的,还会表演几个节目;获奖的家庭,站出来讲故事;新闻中心的志愿者扛着摄影机,挨家拍片子,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

这些“最美家庭”的好故事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社区,真正是一户带动一大片、影响一大片。

甸柳小区是个老旧的小区,这个小区老人多,陈叶翠一直在探索居家养老的模式,办社区医疗服务站,办日间照料中心,从2016年7月开始至今,甸柳一居社区服务站与500多户居民签署了“家庭医生”协议,多是孩子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还有行动不便的重疾老人。

居委会北边路西,原来是一些小门头房,开着几家小饭店。陈叶翠带着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家家做工作,一家家搬迁,建成了一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面的社区食堂,是为了解决社区内1700多名60岁以上,尤其是空巢和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让每位老人都能吃上健康的、热乎儿的饭。每天上午11点,82岁的王保英老人会准时拄上拐杖,拎着饭盒,到社区食堂点上一份菜、一个馒头和一碗稀饭。

一份菜分量很足,吃不了带回家就是一顿晚饭。工作人员会和王保英老人聊聊天、说说家常话。王保英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在这些老人的眼里,陈叶翠就是他们自己的女儿。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的大同,在甸柳一居实现了。

甸柳一居和甸柳一小在一条街上,双职工家庭为下午接孩子发愁。

陈叶翠在济南市妇联那里听到了“四点半课堂”,她马上找到了专家、志愿者、报社的记者,办起了济南市的第一家“四点半课堂”。孩子们下午放了学,社区工作人员把他们接到居委会,带着他们写作业,组织免费的合唱班和民乐班,寒暑假,居委会办“冬令营”“夏令营”,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这些孩子的眼里,陈叶翠就是他们的母亲。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梦想,在甸柳一居实现了。

陈叶翠自称是一个现代的老太太,她用协商民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摸索出了“四议三评两公开民主工作法”,把“让群众当主角”落到了最实处。

一居民家里失了火,陈叶翠第一个发现了。她不在办公室待着,成年在社区里转悠,为的是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她带着人往上冲,还吆喝着让人打119。

这一把火烧出了一件事,就是协商民主。

当天她就去了消防大队,请人来检查社区的消防设施。这一检查不要紧,43栋楼只有3个消防栓,还不出水。改造是个漫长的工程,消防建议,每栋楼都先安上灭火器。陈叶翠算了一下,一共需要5万余元。这笔钱,社区拿得出来,但是她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晚上她骑着自行车去了山大,找到了社会学系的教授,向她咨询怎么让居民参与进来,让大家有防范意识。

回到小区,召开居民大会,陈述消防安全的重要,商议每家每户出一部分钱再加上居委会的经费购买消防设备,同时进行安全培训。居民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同意了由大家出一部分资金。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要搞这么复杂呢?为什么要每户出钱呢?因为这样家家户户才会爱护消防设施,才会提高消防意识呐。

陈叶翠有句话,“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参与进来管理好”。这个经验,就是“四议三评两公开民主工作法”——

凡是社区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區党委会提议,经社区、驻区单位党员代表组成的党员议事会商议,并听取由楼长、党员小组长、退休人员管理会会长等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建议后,才交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社区“两委”工作以“季度—考核、半年—述职、年终—总结”的方式交由社区党员群众测评;决议、结果“两公开”。

这个经验,她和每个做社区工作的人都分享过。

遇到事情坐下来商量,已经成了这个小区的习惯,大家提出的建议,陈叶翠也特别乐意接受。一家子人还有勺子碰锅沿的时候呢,何况上万人的社区,有事他们会坐下来商量。

小区的居民在电视前看十九大的盛况时,听到习总书记说到协商民主,有事坐下来商量,他们互相看看笑着说:咱们小区就是啊!陈主任就做到了呀!话里透着幸福和自豪,他们幸福是因为遇事陈叶翠一定和他们商量,他们自豪是因为每个人都为小区建得更好贡献了才智和力量。

宋秀珍是退休后到的甸柳一居。她说,从单位退下来,就像个流浪儿,怎么个活法都不知道,陈叶翠找她做社区新闻中心,刚开始她有点打怵:新闻中心是干什么呢?陈叶翠告诉她,新闻中心就是要宣传正能量,谁家评上了“最美家庭”、谁谁过百岁大寿、谁家的孩子结婚、哪对夫妻过了金婚……如数家珍。宋秀珍一听顿时来了劲儿,得做好这项工作!她开始学找新闻,学写新闻,学拍新闻,学播新闻。

陈叶翠常说的一句话是:“咱们社区的老人不能和别的老人一样,不能活得畏畏缩缩的,咱们得与时俱进。”她开办了老顽童电脑班,已经培训了一千多人。起初,老人们坐在电脑前面,碰都不敢碰,学啥呢?

陈叶翠说,学网上购物啊,学滴滴打车啊,咱们不能让时代给抛弃了啊,从初级班办到了中级班。宋秀珍说我的命怎么这么好呀,这么有福啊。以前想着退休等死了,没想到现在这么幸福。

社区组建了十几支文体队,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画画的,有剪纸的,有踩高跷的,有学电脑的,有做新闻播报的,还有在社区、学校路边指挥交通当志愿者的,人人有事干。

甸柳一居的老人们比上班族还忙。

73岁的张怀芳老人和宋秀珍一样忙,他得学电脑,学摄像,还要学非线编。他是新闻中心“管技术”的。

在甸柳一居,年老的,没有落伍这俩字。

在甸柳一居,那些困难的、生病的、外来务工不能回家的,端午必能吃上居委会送的粽子,中秋必能吃上月饼,每年小年、年三十,也必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在甸柳一居,清洁工还有个热闹的“环卫节”。

这一切都是陈叶翠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老党员和志愿者们做的,那份从口入心的温暖,火烫而熨帖!

自己的孩子还有发脾气的时候呢,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好啊。

在甸柳一居,陈叶翠是所有老人的孩子,也是所有孩子的母亲。这个小区的人近距离地感受着陈叶翠的人格魅力,她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模范党员,这个小区的人们见证了陈叶翠29年的奋斗历程。

陈叶翠说过;“我就把这个心掏给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把心掏给我。”

她做到了!她捧出了自己的一颗真心,换回千百颗心,千百颗爱她的心,爱党的心,爱社区的心,爱国家的心!

“不管是90岁的老人还是刚会跑的孩子,几天不见我就说可想我了,我很知足。”——陈叶翠

陈叶翠的家只有三十几平米。这个家,是陈叶翠的第二个居委会。

女儿杨歆的童年,是跟着陈叶翠在走街串巷中度过的。忙不开的时候,陈叶翠也会把女儿锁在家里。女儿饿了,就吃妈妈用来治嗓子的润喉片。

面对居民的诉求,陈叶翠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在家里,母女俩的交流并不多。

女儿7岁就会做饭了,是住在楼下的房东奶奶教的。女儿在屋内,房东奶奶隔着窗户教她加水、淘米、打开炉灶。陈叶翠下班回来,就看到一锅白白的大米饭。

陈叶翠经常借女儿杨歆的压岁钱,今儿是给舞蹈队买扇子,明儿是给文化大院添摄像机,连家里新买的电脑,她也搬到社区去了。这些事,女儿已经习惯了。

女儿杨歆一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母亲都是缺席的。

女儿高考的那几天,是自己坐公交车去的,陈叶翠没有去送去接;

女儿的婚礼正好是党的十八大开幕前,作为十八大代表,陈叶翠没给女儿送嫁;

女儿生产那天,陈叶翠的丈夫病情加重住了院,分身乏术啊,她没在女儿身边。

女儿一点也不怪妈妈,因为知道妈妈是爱她的。

妈妈在家里是里里外外的“一把手”,早上一醒来就打扫卫生,做的面食特别好吃。

妈妈和爸爸的感情好,出门牵着手,每天下午6点,爸爸都会去居委会给身患糖尿病的妈妈送饭、打胰岛素,没办法,妈妈常常忙得忘了吃饭,忘记自己的病。

杨歆打趣他们,哎呦,你俩太恩愛了,不要再在我们面前秀恩爱哦!妈妈总是笑着说,我愿意!

2012年,陈叶翠因患癌做了大手术,同时还患有糖尿病,他丈夫也患有癌症,这么大的病,这么高的医药费,这个家拿不出一点余钱。许多人都换了大房子了,陈叶翠的家还是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她没有一点抱怨,社区那么多经营,她想要钱有的是办法。但是,她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只讲奉献,不为自己谋一丝利益。

2017年5月,她的病情开始恶化,前后5次住院化疗,她都保着密不让群众知道。

7月22日,丈夫离世。

那个每天下午6点,准时去居委会给陈叶翠送饭、打胰岛素的男人去了。

107天后,陈叶翠离世。

上有八旬老母亲盼女儿归,下有独生女儿,在这一年成了孤儿,陈叶翠该有多么不舍。

陈叶翠85岁的老母亲是在电视上看到女儿去世的消息的,大恸,失声痛哭,肝肠寸断。

退休后在陈叶翠带动下积极投身社区工作的王英仙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转正了,她大哭,喊着陈叶翠的名字说:你走了,谁拉着俺的手做入党宣誓呢?

陈叶翠说过,“不管是90岁的老人还是刚会跑的孩子,几天不见我就说可想我了,我很知足。”

甸柳一居,一个小区的人都在想念她。济南,一座城的人都在想念她。

人们在怀念她的好,怀念她像一团火一样的人生。她高贵的政治品格,她无私、她宽广的胸怀;她的担当,遇事从不推诿,迎难而上;她对党忠诚,不谋一己私利,扎根基层29年,两袖清风。

她以29年的无私奉献,让小区的居民获得了安全感、幸福感,用落细落小落实的工作凝聚了人心,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陈叶翠走了,她的精神不会倒下。十八大代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淑贞说,就像在战场上,陈叶翠的身体倒下了,我们会扛起她的大旗,继续前行。

陈叶翠的女儿杨歆在街道做妇联工作,妈妈的精神她将传承下去。

王英仙的入党宣誓会有新的书记坚定地举起手带领她诵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链接——山东省妇联关于向陈叶翠同志学习的决定

陈叶翠,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1974年12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5月到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工作,2000年5月任社区居委会主任,2004年以来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曾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17年11月11日,陈叶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陈叶翠同志扎根社区30年,从事妇女工作13年。她出色发挥“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职责使命,把社区当舞台,视群众如亲人,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竭力为社区妇女儿童和广大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陈叶翠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妇联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对群众的无限热爱、对工作的至臻追求,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基层妇联干部的优秀代表和全省广大妇女学习的榜样。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妇女和妇联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力推进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中实现新作为,省妇联决定,在全省广大妇女和妇联干部中深入开展向陈叶翠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陈叶翠同志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为党尽职的忠诚品格。

学习陈叶翠同志牢记宗旨、情系万家、一心为民的巾帼情怀。

学习陈叶翠同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巾帼之志。

学习陈叶翠同志至善至正、不畏困难、敢于碰硬的巾帼担当。

学习陈叶翠同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巾帼之美。

省妇联号召,全省各级妇联要把开展向陈叶翠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事迹报告会、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掀起学习宣传高潮。全省广大妇女和各级妇联干部要以陈叶翠同志为榜样,将忠诚履职、一心为民、创新实干、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具体行动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影像社区
左脑风暴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