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凌:患者的守望天使

2017-12-29 00:00:00梁晶
科学导报 2017年47期

人的一生,是一个寻找爱和奉献爱的过程。一个拥有真爱心灵的人,她整个生命里程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爱的诠释和表现。爱的奇妙,在于它是超意识、超自我、超物质的一种感觉,是心灵中一种美丽的牺牲。爱,没有灯塔,心灵便是唯一的航标。冯燕凌用行动践行着大爱的真谛,为患者在茫茫医海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七月的盛夏,骄阳似火。7月11日,当《科学导报》记者如约来到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内分泌科主任冯燕凌时,她面色苍白地躺在值班室里,一位医护人员正给她的指头放血。示意记者落座后,冯燕凌说:“天气热,我可能是中暑了,马上就好。”担心她的身体状况,记者原本打算改天再约,冯燕凌却挣扎着坐起来,跟记者攀谈。带病还要坚守岗位,彰显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正如冯燕凌所说:“一线医护人员经常是能坚持就坚持,能不请假就不请假,这不是啥大事儿。”

妙手仁心的医者

受父母的影响,冯燕凌自小就经常接触到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也亲眼看到父辈们用精湛技艺从死神手中一次次挽救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从医,是她的梦想。1985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冯燕凌被分配至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1991年,冯燕凌开始了由内科医生向内分泌专科医生的专业深造,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之后,她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专业会议及内分泌科主任高研班,在求知的道路上一路驰骋,不断充实着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她过硬的医疗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6年,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内分泌专业,填补了该院二级学科的一项空白。刚起步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辛,冯燕凌没有丝毫的退却与畏缩。在她的努力下,内分泌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一两个人、五六张床,到如今拥有26名医护人员、年门诊1万余人次、年出院10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12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8%,名副其实地成为晋中市内分泌专业的“领头军”。

内分泌专业多是慢性病,面对常年服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工作更加琐碎、费心,潜在风险更多,健康教育特点突出,有时候少交代一句,患者就会多走弯路。多年来,冯燕凌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些特点灌输到每一位医护人员身上,力求工作细心、谨慎,力求为每一位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工作管理上,她遵循等级医院要求,根据科室疾病特点,制定本科室疾病护理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减少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遇到突发事件,无论白天黑夜,她总是身先士卒、随叫随到,参加科室每一次抢救工作,并给予新员工急救培训,力争提高科室的急救水平。生活中,她是全科人员的大家长,她关心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生活,为大家排忧解难。

谈到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冯燕凌归功于团队的努力。2009年冬日的一天,内分泌科接诊了一位32岁的年轻患者,患者呼吸困难,处于昏迷状态,经过一天的治疗都测不出血糖值,情况危急被转至重症监护室。冯燕凌和科室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地进行抢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才使患者转危为安。看着瘦了40多斤的患者重新站起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冯燕凌的内心更是百转千回。

除了对患者细心体贴、关怀备至,冯燕凌还尽可能为患者着想,替患者省钱。作为科室主任,她带头禁用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的辅助药,用实实在在的措施为病人切实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使病人得到更多实惠,努力构建着和谐的医患关系。许多病人都认为与冯燕凌相处,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妙手仁心、情暖人间”。

孜孜不倦的讲者

1998年,冯燕凌创办了糖尿病学校,开通“健康咨询热线”,在晋中市率先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至今,参加人员逐渐增加,开展的活动项目也逐渐丰富。方式由最初单一的授课及播放录像方式到目前讲课、讨论、跳健身操、观看录像、发放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等,从开始以医护为主体到目前医护患及家属共同互动,糖尿病学校成为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个亮点。

同时,冯燕凌还组织参与每年的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组织科室人员到晋中市各县(区)下乡义诊,到社区、厂矿、休干所、卫生院等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受益者达上千人次。特别是近年开展的晋中一院医联体工作及晋中市“医卫双优下基层”、糖尿病“基石计划”等活动,将送学术、下基层、提能力活动推向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让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虽然我们辛苦一点,但是能让患者少走路、少花钱,也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我觉得意义重大。”冯燕凌说。

冯燕凌还指导科室医护人员建立了两个名为“甜甜圈”的微信群,利用时下流行的方式定期普及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科学知识,方便对患者进行跟踪服务并提醒患者多做检查。

冯燕凌对教学工作也紧抓不懈。科室常年担负着山西省各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实习及见习任务,并承担着基层医生进修带教及院内新分配人员的轮转带教任务。每次接到任务,冯燕凌总是认真对待,选派高年资医师指导,从入科教育开始,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指导,更注重医德教育,对每一位入科学习人员均进行登记考核,严格要求,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等我退休了,我希望自己能继续发光发热,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继续在自己所熟知的领域奋斗。”谈及今后的发展,冯燕凌有着美好的憧憬。

上下求索的研者

除了治病救人,冯燕凌更关心糖尿病专业的发展。多年来,她始终紧跟国内国际新技术、新理念,并引进内分泌疾病治疗新设备、新方法,造福一方百姓。

2002年,馮燕凌率先引进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并主持安装了首台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2004年,她领导开展了糖尿病普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2006年,内分泌科紧接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开展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使部分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期,摆脱了药物治疗的痛苦,收到较好效果。

近年来,冯燕凌在晋中市榆次区率先开展了糖尿病足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工作以及早期诊断工作,开展了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治疗工作,引进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治疗技术更加成熟,这些先进的技术使晋中市内分泌专业治疗水平更上新的台阶。而她本人也逐渐担任了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骨矿盐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山西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专家等职务。在与同行的交流讨论中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及诊疗技术,不断地带给全科新视角、新知识。

多年来,冯燕凌始终紧抓科室继续教育,不仅自己坚持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更鼓励科室人员通过外出进修、参加会议、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2000年,她带头并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人获硕士学位。科室常年坚持业务学习及病例讨论,并与兄弟科室联合组织相关知识学习以及病例讨论。

在科研方面,冯燕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开展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参与编写《医学生临床指南》一书,在省级以及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有价值的论文20余篇。科室人员也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2007年,《晋中市城镇人口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近采访结束,时间已过中午12时,当办公室门被打开的瞬间,一位在外等候的患者快步走上前,询问起了自己的病情。冯燕凌接过化验单,强打起精神微笑着向记者挥手告别。她的那句“在病人面前,医生是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候”的感慨久久回荡在记者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