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探析

2017-12-29 00:00:00黄家惠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期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朗读过程缺乏情感、对朗读内容缺乏认知,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朗读教学方式,通过加强小学朗读教学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關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语感,提升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朗读教学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方式不恰当,机械化的朗读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指导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渗透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朗读方式可以称之为“喊读”,或者是“唱读”,即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诗歌、还是古诗词、甚至是白话文,学生都是用同样的语调“念”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没有投入情感的。这种喊读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对朗读的内容缺乏认知

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不重视,或者是整个朗读的过程,都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者是教师起头,让学生集体朗读。这样的朗读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缺乏对朗读内容的指导,学生对所朗读的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低下,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让朗读教学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强化教师指导作用的意义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朗读教学的指导,强化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认知和感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情感,达到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内容往往缺乏认知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加强自身的指导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强化对朗读内容的认知和感悟。例如,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喊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模仿,通过模仿,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

(二)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比较空白的。学生对于某件事物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崇拜心理的对象是老师,老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有利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和指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朗读效率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对策

以上,笔者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教师指导作用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改变当前传统落后的朗读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主要对策如下:

(一)强化学生对朗读重要性的认知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朗读重要性的认知。首先,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是课余时间能够大声朗读,大胆发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有需求就会有动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想要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加以实现。首cTPvprKYX8jc0+GpeAfLI1rITcCyD0ObCeNI0+ju6ik=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说普通话的信心。在贵州这种地区,由于平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西南官话,即地方语言,部分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信心。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让学生能够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前,可以大体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以及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调、手势进行朗读,或者教师直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比较规范的朗读示范,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或缺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着“喊读”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可或缺。要想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投入情感,光靠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还是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朗读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教师只要好好示范,必定会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举办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所接触的信息量大,“懂”的东西也远远比上一代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举办朗读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朗读过程缺乏情感、对朗读内容缺乏认知,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朗读教学方式,通过加强小学朗读教学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