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痴”爸爸

2017-12-29 00:00:00梅疏雨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17年5期

“老爸,快点,再不走要迟到了!”一大清早,我就冲老爸练起了嗓门。“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来了。”爸爸嘴上答应着,眼睛却始终没离开身边的兰花,双脚像粘着胶水似的一动不动。当我再次拉高调门催促一番后,他才急匆匆向我跑来。这就是我的老爸——一位年纪不大却满头白发的“酷哥”,一位身材魁梧却细腻执着的“兰痴”。

要说起我爸对兰花的痴迷,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单看从院子里到客厅里的那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兰盆,独具匠心的布置,错落有致地摆放,就足以让人信服。更让人惊讶的是,几百盆的兰花,它们各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长新芽,爸爸都记得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叔叔来串门。他看到院子里的兰花,就随口问老爸,这里都有哪些品种呀?这一问,爸爸可欢了。于是,就乐滋滋地一盆一盆跟叔叔介绍:这叫“大富贵”,它花苞圆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这是“宋梅”,它可是春兰“四大天王”之首呢!……一盆接着一盆地介绍,把邻家叔叔惊呆了,满脸疑惑问道:“老梅啊,这几百盆你都了解得这么清楚,那得花多少时间啊?”爸爸笑笑说:“因为喜欢,每天研究研究就知道了不少,现在它们就已经像我的孩子一样了。”妈妈一听这话,立马接话,“哪里只是把它们当孩子,简直比亲生的孩子还亲呢!”这一说,逗得邻家叔叔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夸老爸不仅兰花种得好,兰花的知识也了解得多。老爸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爸爸对兰花的喜爱,除了肯下功夫了解兰花外,还常常会因为兰花“误事”。那是一个星期六上午,爸爸带着我去乡下喝喜酒。车开到半路时,爸爸看到路边一户人家门口放着许多兰花。这不看不要紧,一看,车子就再也无法前行了。爸爸笑嘻嘻地跟我说:“梅梅,爸爸想去看看他们家的兰花,马上就走,你稍微等等我,好不?”我知道这时候就算我不答应,他也不会听我的,只好无可奈何地点点头。爸爸把车停在路边,飞快地跑到那户人家门口,与主人热情地攀谈起来。透过车窗,我看到他俩一会儿拿起兰盆,上上下下看一遍;一会儿摸摸叶子,按按植料;还不时地点头、摇头。那神情仿佛就是两位医生正在商量紧急的救治方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了,爸爸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我只好起身去催促,可一连叫了好几次,都没有把老爸叫上车。最后,着了“兰魔”的老爸错过了乡下喝喜酒的时间,我们只好饿着肚子打道回府。除此之外,爸爸还隔三岔五把钥匙落在兰棚里;偷偷拿妈妈的新丝袜擦兰叶;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因兰而起的“小插曲”时常会在我家发生。也正因为太多这样的经历,让爸爸成了名副其实的“兰痴”。

“这盆兰花需要浇水了。”“这盆兰花又长出新芽,可以分盆了。”你看,我老爸又在院子里伺候他的“孩子”了。每天,我总会看到老爸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这种喜爱已经到达痴迷的境界了。当然,也正因为老爸的这种痴迷,让我们家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

【余老师的话】

小作者紧扣习作要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选取具体事例,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兰痴”老爸的形象。文章对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将人物的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选取具体事例的叙述能做到有详有略,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爸爸不仅了解丰富的兰花知识和见兰就着迷的“兰痴”形象,读来人物特点鲜明突出。另外,小作者的语言朴实中不失幽默,平淡中不失童趣,如,“双脚像粘着胶水似的”“年纪不大却满头白发的酷哥”等,讀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小作者在两个具体事例的描述中,都是选取了语言、动作描写为主,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果选用的描写各有侧重,各有不同,那么人物形象会更丰满,会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