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凝重华贵的战鞍
做好赴死的准备
我是一头战象
和战友一线
抵得上千军万马
在打洛江畔
子弹与象蹄的拼杀
血染的晚霞
战友决绝的吼叫
伴着枪声激荡在江畔
战鞍已布满弹孔和血迹
我也已身负重伤
身下的礁石在水中静躺
战斗的鼓声随风远去
战友的尸体在我眼前入葬
二十六年过去了啊
只留下我这一头孤独的战象
在这里
这风平浪静的寨子
彷徨
老了
老了
忘不了当年的威武辉煌
忘不了当年的浴血搏杀
忘不了战鞍上的每处划痕
我也忘不了你们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回来了
回到那打洛江畔
我回来了
回到那当年的战场
这里曾是我们洒过热血的地方
我的眼前浮现一幕幕往事
我呼唤
呼唤我的战友
我
回来了
土地下埋葬着战士
埋葬着英雄
我们为和平而战
我
为忠诚而来
【肖老师的话】
风萧萧兮江水寒,青春一去兮不复返。这应该是小作者读了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有感而发写的一首诗。诗歌的一至三小节给读者描绘了打洛江畔,战象金戈铁骑、浴血拼杀的悲壮场面,“血染的晚霞”“决绝的吼声”仿佛是一部大片缓缓拉开帷幕,呈现出凝重的画面感和历史感。文字铿锵简练,节奏明快,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有听觉的渲染力。
一句“二十六年過去了啊”充满了沧桑感,小作者以战象内心独白式的咏叹表达了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感念,同前三节的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张一弛,百转千回,可谓是此情可待成追忆,战象迟暮亦英雄。
诗歌最后一小节的语言显得有些口号化,同前几节极富韵味的语言形成了落差。有些用词还需锤炼,如果将“我回来了/回到那打洛江畔/我回来了/回到那当年的战场”中的“那”改为“这”,将更具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