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OlivierMilcamps和Lydie Ayme夫妇带着3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个男孩及一对双胞胎兄妹,搬入了上海这栋高楼顶层复式房,站在落地窗前,可以将整座城市蜂拥忙碌的街景尽收眼底,这是吸引他们租下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基本上他们未大张旗鼓地整修公寓,而是保留了原来的结构风貌,仅仅通过一直以来的艺术、手工艺收藏与经典设计家具,毫不费力地打造出一个优雅的五口之家。
他们来到上海3年,来自法国的他们喜欢原法租界,却未择居其中,反而与之微妙保持了一条马路的距离,这兴许是与他们渴望融入本地生活中的想法相关,而非依循过去在西方的生活方式,Olivier和Lydie乐于走街串巷,去探索和体验一个平常而真实的中国。早在香港工作和居住的那一年,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喜爱,他们带着孩子走访了众多内地城市。搬来上海之后,旅行的足迹渐渐遍及浙江、桂林、山西、云南等地,甚至深入农村寻找传统手工艺,“我觉得特别可}昔的是,原以为可以直接在当地商店里找到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品,而实际上那里大多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只有走到非常遥远的乡间,才可能发现惊喜,找到真正的手工艺人”,而这般寻觅的过程也令Lydie感到颇为值得一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精湛的传统工艺具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当代气质,就像Olivier在浙江龙泉村觅得的青瓷系列,虽创作于多年之前,却因简洁纯净的造型与线条,其生命延绵至今,“这些旅行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收获,孩子们也对这些体验感到乐此不疲!”
也因此,一旦进入这个五口之家,即会发现他们的收藏焦点汇聚在当代艺术与传统手工艺品。Olivier和Lydie在年轻时,都是从拿到第一笔工资就开始了收藏之路,“最初当然不可能买得起昂贵的作品,但竭尽所能地去尝试收藏自己喜欢的”。他们从未想过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艺术作品就是你家的一部分,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只选择真正喜欢的作品”。他们一同用艺术打造这个家,意气相投的两人在艺术收藏的过程中难免也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因此他们早已定下原则:必须是让两个人同时产生“共鸣”的作品,于是,对藏品的遴选态度更趋客观,相应也提高了标准。不过也会有例外的情况,Lydie说起收藏来自中国广西的艺术家叶红杏作品的经历,“我第一眼看到她的这件彩色作品并没有立刻就喜欢上,我告诉自己它不适合我的家,但越看到后来,我越感受到一种力量,就像上海这座城市的能量,结果就是我买了人生第一件有着如此多色彩的作品,而这从未在我以前的收藏中出现过”。Olivier在一旁静静地聆听,仿佛也和我们一同感受到太太眼神中那种难以名状的兴奋之情。
在中国,他们不断接触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改变了我们,以前在巴黎的收藏基本都是以黑白色为主的极简作品,”Lydie将之解读为一种心境的自然转变,“也许也是生活在上海的缘故,这里的丰富多彩使得我们都慢慢开始接受一个绚丽多彩的家。”
如今,只要是天气晴朗的周末,他们就会约上三个孩子一同去探索上海,尤为着迷于上海老城厢的里弄建筑,这可从他们收藏的法国摄影师Ugo diMauro的里弄系列作品中窥得。谈及里弄,Lydie也不无惋惜道:“Ugo当时拍摄的是即将拆迁的江宁路上的里弄,非常难得的是他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些瞬间与景象,而这些里弄现在已经从上海消失了。”
家里随处可见的艺术作品与当代设计家具,让孩子们自小受到了熏陶。而且在孩子们出生之时,夫妇俩就请两位法国的艺术家为孩子特别创作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足可成为其一生的珍贵记忆。然而更有趣的是,他们绝不强迫孩子去接触艺术或设计,“如果他们在美术馆画廊里感到不耐烦,我们就离开了,因为如果你硬是拉着他们逛展,孩子们很容易会产生负面印象,下一次就会抵触了,总而言之,秘诀是给他们留下好的回忆,那样他们才会自发去接触。”现在,孩子们也会常常关心他们收藏了哪些作品,和他们同去上海西岸的艺廊看展,也会相互交流对艺术作品的看法。
在孩子步人人生发展关键的青少年时期,Olivier夫妇俩选择带着他们踏进这个从未熟悉的国度,生活在他乡,“在异国的生活能够让孩子更独立,他们得去適应当地的生活方式,以开放而包容的心态去遇见不同、接纳不同,这也是生活让人着迷的缘由所在!”Lydie满意地告诉我们,而借由艺术,夫妇俩和孩子们都不断地发现与思考生活的丰富内涵,这五口之家里的艺术作品不仅营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居所,更承载了一家人的记忆与情感,以及与身处的这座城市的悄然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