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在湖南省益阳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推行的硬件条件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正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的微课制作与应用进行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为实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笔者调查发现,湖南省益阳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100%的教师和65.27%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34.73%的学生表示,虽然没有自己的电脑,但智能手机也完全可以满足他们课外观看视频、学习微课的需求。这说明,会计专业微课建设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
二、微课在湖南省益阳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推行的软件条件
(一)從会计专业教师层面分析。湖南省益阳市某高职院校高职会计专业有16名在编教师,其中含副教授6人,硕士学历12人,双师型教师16名,教师有相对较高的学历和较快地接受新兴事物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因为从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老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每年都要求有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和行业培训,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不断学习和升级的能力。笔者通过对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有56.25%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乐意尝试创新,25%认为愿意在外因带动下创新,12.5%认为创新和改变的意识一般,6.25%的人认为自己不愿意创新和改变。这说明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实现会计专业的创新性教学,这为高职会计专业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奠定了很好的前提基础。再加上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会计专业日常的实训平台基本都是全计算机操作教学,老师们具有相当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这也为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二)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层面。该高职院校共有会计专业学生约1800人左右,学生大都是以高考400分以下或左右的成绩考入该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在高等教育里面相对来说比较弱,有的学生在高考结束后会带有极强的自卑心理,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但据统计,该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在网络环境下沟通和交流的能力。68.8%左右的学生认为网络给学习带来了更大的便利,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想到借助网络来解决,具备较好的网络技术操作能力。76.5%左右的学生都具有在网络环境下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他们愿意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分享,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帮助。笔者在针对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微课教学调查问卷中发现,73.7%的学生愿意尝试网络和视频进行更自由的学习,15.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0.5%的学生更愿意保持现状。调查说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胜任“互联网+”课程下的微课学习。
三、微课在湖南省益阳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建设思考
(一)微课建设的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有力保障之一,微课建设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从微课建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微课建设质量可从教学文本、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风格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其中教学文本为核心和基础,占60%,评价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信息量充分饱和、教学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文字表达口语化、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方法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占30%,教学风格占10%。会计专业的微课评价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增加“实训教学”的评价标准。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也应纳入课程评价当中,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主观学习感受等。
(二) 微课建设的课程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微课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后续长期的保障和支持才能完善和巩固。这需要管理者首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制定微课建设的相关鼓励措施、政策,将微课的建设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系结合起来,可以与教师的各类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建立关联。其次要制定微课建设的课程标准,配合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才能理清思路和不断完善。应尽早出台微课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和升级。然后要建设多元化的微课评价体系,搭建专业化的微课建设平台。健全的评价体系是进行微课建设的重要保障,搭建专业化的微课建设平台使教师可以不用在硬件技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中,能使信息化教学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