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12-29 00:00:00陈燕
今日财富 2017年10期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能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我们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本校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目标激学: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课堂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视。在课堂上要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学: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汉字输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玩中求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玩也是他们的一个天性,在玩中学习计算机知识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生学习“鼠标操作”这一节课时,让学生玩Windows自带的游戏《纸牌》,先给学生讲清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让学生带着“在这个游戏中,你用了鼠标的哪几种操作?”这个问题自己玩,自己总结。然后,在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学生很快就学握了“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右击“这五种用法。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用画图、“扫雷”、“纸牌”、“金山打字游戏”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让学生认识键盘,上机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重直观,化繁为简。比如讲键盘的使用,对于初中学生,他们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接受更快些,那么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每介绍一个键,大家立即动手操作这个键,立竿见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它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重教法,生动灵活。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 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有了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平时就主动积累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

4.重精讲,熟能生巧。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03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学科,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同其他文化基础课有较大区别,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不过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我們还需要再加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实践。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泗水县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