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抢险救灾中心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12-29 00:00:00唐晓宾
今日财富 2017年10期

一、目前矿山抢险救灾中心财务管理的缺陷

(一)观念之后,缺少创造力

近段时间以来,全球财务学说更迭频繁,财务管理的观念逐步渗透到领导层,然而我国特别是矿山抢险救灾中心,其财务管理依然只是辅助项目,并且有一部分还要通过记账、财务汇报归纳方面,高强度的财务项目让财务人员不堪重负,并且没有为自己充电的时间,并且决策功能与参与决策的能力不强。而且,其理财理念、经济觉悟、风险认知、财务理念的匮乏让财务人员的理念滞后,无法打破传统财务的做法,缺少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二)中心的内控不完善

1.权责层面。缺乏清晰的授权管控系统,权利与责任混淆,职位职责不明,财务管理一盘散沙。

2.考评层面。在考评层面,考评数据是体制的基础。当前,中心尽管也有考评体制,然而考评数据无法完整地映射中心的实际状况,考评数据的科学性与价值还亟待提升。

3.固定资产层面。固定资产是中心财产的有机构成元素,资产运用率不理想,并未派遣专门的人员去监督与管理资产的运转状况,而是纯粹的盘库、报盘点表,而无法透过盘点表来解析盘点成果,提升资产使用率,对资产运用的所有流程并未及时监督与管理,唯有在采购与废弃的管控方面差强人意。而对常规的调试、维保、协调等缺少严格的管控。

4.原料层面。对矿山来讲,原料损耗是矿山抢险救灾中心的一笔高消费,原料周转率不合格,库存极大,并未通过专业的体制来约束原料采购、协同与应用。

二、矿山抢险救灾中心财股管理問题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财务管理项目的执行通常以会计核算、成本管控与资金管控为核心。然而,伴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与活动的日渐繁杂化,此财务管理模式与我国经济实力并不相符。对矿山抢险救灾中心来讲,在国际国内的发展都出现了良好态势,并且也为矿山抢险救灾中心供应了一类有效的投入平台。所以,矿山抢险救灾中心要利用投资的先天优势,让理论用于实践,并且对投资的项目要经过严格的考评,对其发展潜力实施解析与解读,订立与本身发展具体状况相适应、并且可行度较高的投资规划,例如,在抢险救灾中心筹措资本阶段,对抵押模式进行甄别,考察其是不是能够抵押相关的采矿权与矿物资源等,或引入外部资本,提高企业本身的综合经济功能,让中心的财务管理从资金管控飞跃到资本管控层面,持续健全矿山抢险救灾中心的资金管控体制,推动中心财务管理合理化。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中心财务管理目标与经济实力间的关联度较高,但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更与经济发展的持续升温都会对财务目标的达成形成障碍,让其偏离预定的轨道。在一部分较为繁荣的国家,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需要经历从利益极大化过渡到股东权益极大化,然后再从股东权益极大化逐步过渡到企业价值极大化。然而,这些改变都没有让非企业股东约束企业运营目标的可行度降低。我国的矿山抢险救灾中心仅重视短期效益,对股东权益极大化极为推崇,并未对债务人、企业领导层、企业职员的权益实施权衡。

(三)变更财务职业理念

财务人员的进步分成三大历史时期,从古时候的财务的结绳记事、木头记事、四柱清册、龙门账等演变而来。财务人员仅是生产活动中的附属人员,而从近现代财务人员的情况来讲,复式记账法的权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另外,在1950年以后到目前,财务人员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类旁支,管理会计的出现标志着财务工作出现质的飞跃。

回到现代会计,需要财务人员走出思想的误区、变更思维,不再“沦落为”过往的审核、报账、记账、算账、编写财务报表等核算的附属角色,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提升的情况并不吻合。伴随市场经济的出现,会计电算化、ERP等一些会计软件的投用,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那么财务人员需要做什么呢?这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特征,其更为倡导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功能,完成财会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预估、管控、解析,构建健全的财务警示系统,预防风险,建立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制。

三、结语

矿山抢险救灾一直是我国政府与民众极为关心的事项。而近年来,伴随次贷危机的出现与国际国内矿山领域的竞争渐趋白热化,矿山抢险救灾工作也变得极为复杂。这对矿山抢险救灾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综上,矿山抢险救灾中心融合具体状况与本身的特征,挑选变通性强的管控方式,并且应全方位建立财务系统,执行财务管理方略,方能够确保整个产业集团财务系统的运转与发展,进而实现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与高效化。(作者单位为河南矿山抢险救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