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将过去的营业税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根源上直接为企业财税体制深化改革提供助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负税,有利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因为营改增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状况,因此对“营改增”下增值税会计模式创新探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现存增值税会计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对“营改增”下增值税会计模式创新进行探讨,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营改增”下增值税会计模式的发展现状
在2011年国务院提出的营改增模式,其最早是我国借鉴于韩国,这主要是一种价税分离的计算模式。在企业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在购买产品、接纳劳务或者服务工作时,这些所付出的劳动成本将均不计入产品的成本中,在最终的纳税过程中,税务部门将依据票据进行纳税。基于此种经营模式,使用者无法向外部透漏企业内部经营的增值税信息,随着试行的不断推进,营业税逐渐被增值税取代,原来试行的会计科目逐渐退出市场管理体制。
二、“营改增”的发展效应分析
(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税负,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其不但对大型企业受益匪浅,同时对小中型企业发展也提供极大的动力,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建设速度。
(二)极大的促进税收制度的完善
营业税作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纳税过程中分为营业税和增值税。但是在后期的营改增影响下,地方财政将统一实行增值税科项目,在短期看来,此种模式下,地方财政收入受到极大冲击,但是以长远目光来看,这项举措对于地方税务体系的完善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逐步实现了地方税收健康增长。
(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增值税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困惑的环节,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税负。但是避免了过去企业重复征税的现象,为企业的发展及其升级提供重要的保障,加快了企业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营改增”政策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于弊端。
三、增值税会计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报表过程中增值税核算信息无法全面展示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的税种,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增值税的因素十分多,比如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资金流动情况等都会对增值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证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发展及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财务报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增值税的直接体现,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对此项增值税会计信息进行单独分析,这则给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现阶段增值税会计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使得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给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造成极大困扰,这对于企业的经济建设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二)企业会计计量基础不牢固
在现阶段的企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增值税会计主要推行价外税,主营业务收入中不含包税销售额,从会计收入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会计准则》中这样明确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动服务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是就目前增值税会计内容而言,销项税额与收入放入定义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存货成本内扣除外购货物的进项税收额,则会出现存货成本缺失的状况,基于此种状况,这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值税会计的实际运用价值。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计量的基础是极为薄弱的,这则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企业内部的决策工作造成极大阻碍,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存货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按照国家相关税法规定,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买进货物,应用进项税额一项进行抵扣。而从小规模纳税人买进的货物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因而则会出现价税两项分离现象,这样的状况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为,在企业的存贷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购进渠道不同,因此存货成本组成成分则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增值税会计模式下缺乏可比性。除此之外,如果企业购进的货物用在员工的福利和工程建设上,那么进项税则不给予抵扣,则应该通过进项税额转出的方式进行,则出现采购货物相同而使用方向不同导致存货成本发生变化,同时差率退税出口政策将原有的格局打破,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存货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四)进项税额核算和税收征管不够协调
在企业纳税过程中,“票到扣税法”是最初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制度,这种方式在很长时间内得到使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在企业纳税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出现部分企业故意逃税,因此出现大量的违章发票,从而导致大量的税款流失,同时有关业务关系到不同企业之间专业发票的互相开具,导致部分税款后移,其不但违背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同时造成国家资金造成严重的流失。由此可见,现阶段企业纳税过程中的进项税额核算和收征管不够协调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国家税收的管理造成极大的困扰。
(五)缴纳税金的会计核算违反会计核算原则中的明晰性
税收是国家经济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在企业纳税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应交税金”一项下面设置“未交增值税”这样的格式来核算企业当月上交上个月还没交的增值税,同时在月底对于上个月没有缴纳的增值稅应该及时上交,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由此可见,虽然对于增值税的缴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但是这种会计核算已经严重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导致在税金核算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思路,给缴纳税金的会计核算工作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对增值税会计模式下的缴纳税金会计核算进行科学改进。
四、“营改增”背景下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体系的构建
(一)坚持税法原则,严格办公
在企业纳税过程中必须秉承诚实守信的基本的原则,但是由于各种体制的不健全,因此在过去的企业纳税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基于存在的此种状况,首先,应该建立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会计为基础,同时兼顾税法的各项规定,开展统一核算,将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利益兼顾起来,避免过去逃税、漏水的状况出现;其次,国家税管局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各个企业营业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及其经营状况做出科学分析,在执法过程中公平、工正、公开,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从根源处确保增值税会计模式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二)构建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
为了确保新型增值税的有效性,则应该明确增值税的费用属性,将商品出售过程中的收取及支出的增值税纳入到商品的成本中。除此之外,在企业购买经费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另外一种形式,在核算过程中分开核算,这样则确保了核算的准确度。另外必须做好记录工作,在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下,为了确保增值税科目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增值税会计核算公式开展工作,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按时交纳税款,同时将核算及其交纳税款的数目进行详细记录,在报表项目设置方面,应该严格操作,将增值税费用进行精确核算,从而确保记录工作的有效性。
(三)保障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
基于营改增的背景下,嫁接性是增值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个特征在我国财政收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增值税的这一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两者统一命名为增值税,同时在下面的第三栏,对于待扣税金和销项税金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则实现了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的消除进项税额与税收征管之间矛盾,同时也促進了企业经济建设的效率。
(四)建立价税合一的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
营改增模式推广以来,各个企业都在对增值税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会计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秉承尊重税务模式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税务处理工作,将增值税作为费用单独计入企业的利润表中。同时将销项税额逐渐费用化,确保其与税费之间的联系,这则确切表现出增值税存在转嫁的特征。在新型增值税会计模式下,不断完善增值税理论依据,从而有效提升会计模式的服务质量,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及其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营改增”下增值税会计模式创新进行探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针对于企业过去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尤其是增值税会计模式的创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优化设置会计科目。同时建立统一的增值税会计模型,使会计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过程提出科学依据,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士卓曼(北京)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