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角度看兼并与IPO

2017-12-29 00:00:00凌代红
今日财富 2017年10期

我们的企业要卖掉,看你这东西是是什么产品,假如说你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创业项目,那你极有可能这个阶段就可以卖了。我们有一个做芯片的就是在中关村,它是我们投资的这家公司,他是斯坦福的一位老博士,在美国成功的两次退出都是被兼并和收购,并且都是一款新产品也没卖过,就被兼并和收购了。他也非常成功,人生很自由,财务很自由。

当然,你要被中国的上市公司兼并,上市公司一般用两种兼并方式,一种是它的产业基金,基本上这个就是你的效益和各方面的数据还没出来,它就用它的产业基金或者叫并购基金来收购你了,放在并购基金先养一养,养到哪一天你的业绩已经出来了,再并购给上市公司。当然,这种并购方式可能并不一定是 100%,也有可能是投资的。

另外是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基本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并购都很现实,基本上一说 PE 就是十几倍,一般不大会超过 15 倍。当然也人人超过 80 倍的,基于目前阿里市场的 PE 比较高。

上市公司直接把你往里面装,你可能是这个阶段的,你已经有效益了,你没有效益,它没法跟股民去交代,所以有两种并购方式。

假如说我们是个产品型公司,我们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卖,假如说你是一个服务型公司或者其他的公司,你没有一些核心的技术,别人这么早的来并你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当然,世界上有很多案例是技术跟服务揉合在一起的。比如 Facebook 收购 what'sup,也就是几十号人,160 亿美金再加 30 亿的股票,叫净值股票, what'sup 那个时候是快速上升的阶段,太可怕了!几个亿的用户,所以它又花了这么大的一个价格把它给收购了。否则对 Facebook 的威胁太大了!因为 Facebook 本身不是一个移动时代的产品。

这张图的话,不管你做创业还是做投资,就算这是一张理想化的图,也要把它给牢牢的记在心上,你看到任何一家公司,你马上就知道这个公司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大概有什么样的风险,等一会儿我再跟大家具体的说明。

刚才讲了,在阶段性的时候被其他公司收购,这也是非常成功的。像 Facebook 花了 160 亿美金+30 亿美金的股票把 what'sup 了,在美国被兼并和收购的成功退出的公司的数量是 IPO 的 8 倍,现在中国大概是 5 倍左右,但是这种数额迅速的上升,今后我们也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成功退出或者被兼并和收购。

独立 IPO 和被兼并、被收购这种方式都是成功的退出,我要讲一下这两种会有什么区别。

像剛刚上市的 Snap 在历史上有两次拒绝 Facebook 的收购,最后坚持自己独立上市,一上就是三百多个亿美金。what'sup 有 160 亿美金加 30 亿美金的 Facebook 的股票,其实他们两个在数量级上没多大的差别,都是百亿级美金以上的。但是中国的企业呢,很多的创业者特别偏爱 IPO,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国外根本没有这个区别。这个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中国过往的上市公司得到的利益太大了。

去年为例,刘主席上台以后不一样,去年中国上市公司一年的增发 1.7 万亿人民币,IPO 是多少?1/10,1700 亿,正好是 1/10。你们想想看上市公司不声不响就增发了 1.7 万亿,IPO 这么轰轰烈烈才 1700 亿,所以一旦进入了上市公司,银行对你的配资、组织并购基金都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基本上都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大的公司,大股东想去融资非常简单,这个就是前几年。你不能说这是一个怪现象,当然,中国的上市公司就这么一个现状,所以大家都偏爱 IPO。

但是在座的各位,再往后,我认为上市公司可能没有这种荣耀了,没有这种特殊的待遇了。刘主席上台过后,IPO 的速度,马上把堰塞湖 600 多家处理掉,这 600 多家处理掉过后,当然,听说现在又有接近两千家开始申报,三千万、四千万都开始申报,大家会发现今后报进去是个很不容易的事儿。所以创业家赶的机会比较好,已经在这个大潮之间报进去,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总之,这么快速的发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肯定会往下下降,不会像现在,创业板还有 70 位、80 位,中小板有 50 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在全世界是很奇葩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苹果今年是 16 倍的市盈率,谷歌是 20 倍,最多二十几倍,这么大的公司也就是如此大,我们中国一个不像样的公司一看一百多个市盈率,我就吓的差一点会翻过去,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偏爱 IPO,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者单位为创业黑马(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