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宝鸡高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7-12-29 00:00:00徐宝勤肖竞
今日财富 2017年10期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是作为一定经济活动和一定地理位置复合而成的国民经济组织单位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区域经济技术是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诸多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根据马克思的社會再生产理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劳动,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而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由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因此,面向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以宝鸡市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区域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1.区域经济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一般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财政收入越多,地方财力越强,对当地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就越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越好。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正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高职教育无论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工业城市,宝鸡市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宝鸡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宝鸡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2.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顺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设计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都是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对接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服务为遵旨,紧贴关天副中心经济圈发展实际,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繁荣、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宝鸡建设等需要,发挥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齐全、对接产业宽广的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大产业、九大产业群和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对接制造业、现代农业、医药卫生、财经管理、文化教育和土木建筑等行业,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专业体系,推进专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推动或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技术信息服务和劳动创业就业培训等。实证分析表明,2001-2012年,全国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为0.36%,大于普通本科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0.23%。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地市来讲,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是地区经济发展所主要依赖的教育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作为宝鸡地区唯一一个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职教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口支援交流、技术退广与服务、校企行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带动关天经济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瞄准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对接。我院瞄准汽车、现代农业、石油机械、制药等新型产业,成立了院级研究所,进行了深度合作。在农作物栽培、家禽养殖等方面种植示范,建立中草药引种栽培繁育基地。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软科学研究,为政府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重大建设工程及技术攻关项目提供咨询、参谋和决策意见,更好地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二、宝鸡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宝鸡市现有高职院校2所,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和宝鸡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综合性的高等职业院校,设各类专业68个(包括1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以医药卫生、文化教育、财经和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作为宝鸡地区重要的高职院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定位为市属综合类高职院校,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应用性、实践性,为宝鸡和关天地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院以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围绕观天经济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寻专业新的增长点,先后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院校,为宝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宝鸡高等职业教育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1359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输送到各经济区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他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而且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是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行业特点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能够有力地带动区域内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速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宝鸡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对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实施服务定位,特色发展,使宝鸡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

在宝鸡市的“十三五”规划中,宝鸡市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提出,要做大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即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即航空航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通信、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三大特色产业,即建材、纺织服装、有色冶金。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到2020年比2015年翻一番的目标。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将给宝鸡城镇、农村劳动力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但这些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宝鸡区域经济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然要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工人再就业提供岗位培训。 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通过资源整合。发挥优势,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

(二)优化专业设置,使高职教育的主干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

依據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适应发展的观点,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相一致。

十三五时期是宝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优化结构的攻坚期、追赶超越的关键。也是宝鸡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冲刺期。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工业转型提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改善民生,由粗放型、高消耗式增长,向集约式、转型升级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以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深化职教改革,构建具有宝鸡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加快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设宝鸡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的专业,促进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职业技术学院要牢牢把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等,实行专业适应产业提质、课程适应技术升级、教学适应生产变革的“三个适应”行动,优化专业设置,淘汰陈旧专业,开辟对接新兴产业的专业,修订和完善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推广,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助力宝鸡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增效。

(三)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应积极搭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想方设法竭力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和行业的指导、统筹与协调作用,发挥行业企业在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供需、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促进专业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动行、企、校联动发展。尽可能地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科技开发、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提升基础能力为根本,全面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者单位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宝鸡地区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5Z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