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鉴,浅谈我国银行资管的发展

2017-12-29 00:00:00黄致君
今日财富 2017年10期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管市场,其中银行系资管占据核心地位,呈现出行业集中度高、偏爱权益类投资的特别。我国银行资管业务从2007年发展到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到40%,发展速度远超其他行业,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美银行资管业务,找出我国银行资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美国为鉴,进而探寻出我国银行资管业务创新与发展之路。

一、美国资管全球最大,银行深度布局其中

(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管市场,银行系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是全球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规模最大的市场。2014 年,在全球前 500 强资管机构中,美国上榜217家,占比53%;在全球前20强资管机构中,美国上榜11家,占比65.5%。

资管机构受客户所托,在美国,法律上是一种信托关系。美国的资管机构主要包括注册投资咨询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系、私募基金等。从规模来衡量,银行系都是美国资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 年,美国前10强金融控股公司中,银行系占4家。

(二)美国资管集中度高,银行系偏爱权益类投资

资管行业竞争激烈,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效应等行业属性和影响因素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2014 年,全球前20强资管机构规模占前500强资管机构规模的41.6%;美国前5强资管机构规模占美国资管总规模的49%;前25强资管机构占74%。资本市场的繁荣以及市场化的投资环境,促使权益类投资在银行资管产品中占比较高,大型资管公司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衍生品、权益类、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基金、ETFs、集合信托基金产品和专户私募类产品。其中,权益类投资在美国银行资管中占比高达58%。

(三)美国银行资管体系三大组织架构

在混业经营的环境下,美国商业银行开展资管业务的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由综合性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资管子公司可以和银行的各部门进行业务合作。二是分条线与区域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资管业务作为综合金融服务的一部分,这是我国银行资管业务的经营模式。三是专营资管和投行业务的专业银行模式,此类银行以资管和投行业务为主营业务。

二、我国银行資管业务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基本构建了以总行资产管理部为主,资管业务与各资管子公司,信托、保险、基金等业务相辅相成的大资管架构。

(一)新政迭出,我国迈入“ 大资管”时代

2012年以来,一系列“新政”推出,监管松绑,资管业务百花齐放。政策的松绑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业务分割局面被打破,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全面介入资管领域的竞争中,形成跨领域、跨行业竞争合作的“大资管”时代。

(二)银行资管在我国占据核心地位

在我国,银行资管业务当前主要是指理财业务,美国资管规模指标对应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余额。银行资管是国内资管市场上最庞大的主体,规模大,客户多,占据44%的市场份额。

(三)存在的问题

在“三期叠加”的压力下,我国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仍然不够成熟,距离真正 “ 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的本质相距甚远。资管产品投资渠道受限,产品种类较少,无法真正满足客户理财需求。对银行而言,资管产品也主要是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存在,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权益类产品占比到不到 7%。

三、我国银行资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一)中美比较揭示:我国银行资管提升空间较大

银行从事资管业务具有天然的客户优势、渠道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我国与美国银行资管相比较,发展差距较大,但从另一方面解读也是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从资管规模来看,2012年末,美国银行业资管余额占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7%,占美国GDP的78%,占美国M2的108%。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资管规模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73%,占我国GDP的23.6%;占我国M2的12.2%。巨大的规模差距背后提示了巨大的跃升机会。

(二)加强银行体制创新,推动公司化、事业部改革

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经验决定了银行资管业务有很多优势,比如先发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品牌优势等。但这些优势反而弱化了人才培养,因为银行体系内的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在资管部门引入市场化机制,需要平衡其他部门的利益诉求,这是很大的阻碍。推动银行资管的公司化转型和事业部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加大权益类投资,发展净值型产品

目前,预期收益型产品在资管产品中占绝对优势,本质是存款的替代品。利率市场化后,资管产品有望回归本质。从产品端来看,把银行资管从存款替代品转为真正的投资产品,发展净值型产品就是一种方向,长期来看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从资产端来看,用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方式来管理银行资管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仍沿用这种方式就永远打破不了刚性兑付。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打开资管的投资领域,比如另类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未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建立风险预算的概念,这是资管行业的风险管理基石。

(四)银行资管需要国际化,加强引进来和走出去

国际化涉及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境内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意愿,而银行资管通过QDII的投资比例不足1%。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高速增长,所以境外机构对进入我国市场抱有强烈的愿望,银行应当积极从中寻找机会。(作者身份证号为5001031989101921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