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引导城市低碳化发展,既是缓解气候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手段。城市发展由绿色生态到节能环保到低碳改革是大势所趋。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节能减排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增加碳汇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园林;低碳;营建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注重生态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园林建设包含了新的内涵,低碳园林是其中的新思路,是一种将低碳理念与园林建设相结合的营建方式,它更加注重园林节能减排和固碳释氧的功能,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
一、低碳园林的概念
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有效的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合理的布置与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和构筑物能耗、引导绿色交通方式,从而减少城市总体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低碳园林是指:以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为前提,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更新中,通过基于低碳理念的合理规划设计,在材料选择、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中减少碳排放,发挥城市园林绿地最大的固碳功能,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
低碳园林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利用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科学配置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植物固碳释氧能力;
(二)在建设和维护城市园林绿地时,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强调生态景观的建设,保留自然山体、河湖水面及原生态湿地等景观,保证绿地碳汇的稳定;
(四)要增加树木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将不同根系种类和深度的植物进行搭配,让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充分发挥自然式植物群落及其土壤固碳能力的优势。
二、低碳园林的功能
(一)降低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园林建设领域的高能耗现象日益突出,贯穿于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林的施工直到后期运行、拆除与更新。低碳园林营造可从操作层面上降低能源消耗。
(二)提高园林营造中的能源效率。园林建设中更多地运用采伐木材、新材料、而且随科学发展,会不断更新。低碳园林营造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使更多的园林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据测算,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大约吸收360t碳当量、每公顷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930kg 碳当量、每公顷草坪每年大约吸收870kg 碳当量,林木每生长1m,平均多吸收1.83t 二氧化碳。
(四)低碳园林营造的要则。低碳园林营造与普通园林营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五个方面探讨其主要规则: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
(五)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园林的“生命周期”指的是园林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而不被移除或者更新。深究它的原因,关键是园林项目并没有符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没有让人感到舒适、耐久、安全,没有适宜地利用土地、形成持久而真实的自然美感。
三、低碳园林的营建
(一)尊重场地。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环境是园林营造的第一要素。充分考虑地理风貌、历史环境以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低碳园林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城市绿地场地的原貌,根据场地的自然地貌、绿地,局部气候等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设计。
场地地貌和气候不同,其发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而场地所能提供的使用功能是园林设计的依据。因此,园林设计应贯彻低碳原则,保护和利用自然地貌为主,根据不同绿地功能上的差异进行改造和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和强化场地固有特征,从而发挥场地的独特性,减少工程,减少碳源的排放。通过对场地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表达地域文化和特色。场地特性与其环境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环境文化特征是建设具有广泛认知感和归宿感的园林之基础。保留场地上的原有建筑和构筑物,对当地的园林材料和乡土树种的运用,都为园林场地注入了相应的地域文化。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确定园林的风格。
(二)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即充分发挥大自然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减少工程建设。在园林营造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将园林设计和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相结合,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低碳理念设计园林,不仅要依靠高科技来实现低碳化,更重视自然本身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规律,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1.充分了解自然。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充分调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搜集包括当地的土壤状况、地质水文条件、降水量分析、极端气候温度和日照条件等相关基础资料,以及乡土植物种类及生态系统的特征,为园林设计提供充足的依据。此外,要熟悉基地周围建筑物和街道的整体风格,保证最终成果不会与周边的环境相冲突,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通过园林景观联系在一起。
2.努力挖掘资源。确定了整体设计风格后,可结合地理环境来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及本土特色资源,选用乡土植物来进行植物配置,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缩短植物的驯化期,并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和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最终降低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园林建设成为集生态功能、绿化功能、实用功能于一身。
3.运用科学规划。园林设计离不开科学的设计思维,只有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安排,才能达到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目的,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优质园林景观,并确保园林内部的生态环境与当地大环境相适应。
4.发挥创新精神。园林设计在尊重原始自然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有选择的舍去传统思想,勇于开拓新的方式,利用不同植物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的特点,营造别具一格的景观风格,实现园林布局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并保证园林的绿化功能和生态作用,提高园林的实用性。
例如:园林水闸建造时将水闸孔正对着水流,不仅能使水流顺畅的通过水闸,还能防止长期水流的作用对水闸闸基的冲刷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工程隐患,使水闸得到稳定和长久的使用;利用水流的动力设置瀑布、溪流景观;运用植物进行水土保持;模仿生态边缘带、生物群落对植物进行配置等都能大大减少工程量,能增加工程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园林营造成本,减少碳源排放。
四、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肺,具有美化和净化环境的功能,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低碳园林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在低碳园林的概念、功能以及营建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低碳园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促进低碳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及战略意义.城乡建设, 2015.11.
[2]展思辉.低碳经济走进中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06.
[3]唐志军.氐碳园林及其设计原则[J].陕西林业科技,2016.04.
[4]牛翊.浅析低碳园林中造园材料的运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