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以盈利性质为目的的金融机构,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仅能够使银行内部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除此之外,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是银行客户资金安全的有力保障。可以说盈利能力是银行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这给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性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采取措施提高其盈利能力。随着我国第一家商业银行的挂牌上市,其他商业银行也都纷纷参与到上市融资的发展大潮中。因此,本文从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概述入手,结合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因素,最后提出关于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影响因素
银行业公司的成功上市,不仅有利于银行业上市公司扩充资本规模,也能在另一个层面极大的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与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其盈利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受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步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这就要求每一个银行业上市公司都必须要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盈利能力。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其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对策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各银行业上市公司找出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劣势和优势,还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来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对于促进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概述
银行的盈利能力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盈利的本意是赚取更多的财物或是获得更高的收益。银行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管理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再分配。银行业上市公司要想获取更高的利润,就要在保证客户存款安全的前提之下,增强其盈利能力从而来吸引更多的、新的投资者,为银行的融资提供更多的途径。同时,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尽其所能的降低资金成本,树立民众和股民对于银行的信心,从而保证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在分析银行的盈利状况的时候,一般可以从资本的收益率、资产的收益率、净利润的增长率等方面的综合指标来衡量一家银行的营业水平,以及可以通过成本与收入之间的比率来分析其对于成本的管控能力。综合我国上市银行的整体盈利状况,从净利润的总额来看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润确实是逐年增加,但是对于净利润的增长率来说,却是在逐渐递减中。从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来看,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上,平均资本收益率也是在逐年递增。从成本收入占比上来看,有升有降,基本保持在稳定水平。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三、影响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因素
(一)信用风险
作为银行业来说,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大小反映着一个银行整体资产的质量。如果一家银行信用风险小、不良贷款少、投资收益高,那么则说明这家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相反来说,如果一家银行拥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信用风险大,则说明这家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众所周知高风险带来高回报,投资风险系数高带来的投资回报自然就会较高,投资风险较低、质量较好的资产预期回报自然就会比较低一些。
(二)营运效率
衡量一个银行的营运效率通常是以业务和管理费用的比率来进行的,然而,银行的营运效率能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银行对于成本控制的能力,它与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通常情况之下,这个比率如果较低,那么就说明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营运成本支出较少,这将会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财、物力以及更高的管理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银行的营运成本比较高,但反而会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流动状况
适当的银行流动性,能够有助于抵御外界不良因素对于银行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在还不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如果银行的流动性越好,那么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所面临的成本投入就会越少,从而使得银行能够获取较高的盈利收入。但是较高的流动资产将会减少银行的对外贷款资金,也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因此,作为银行应该保持资金的适度流动以此来提高其盈利能力。
(四)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与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供需双方的中介服务机构,银行贷款的质量直接关乎企业的经济收益,而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经济形式的发展。当宏观经济增长的时候,企业对投资的愿望就会十分强烈,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就会增加,通过银行进行融资的资金也就会增加,相应的就会带动银行利息收入的增加。相反,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下滑趋势时,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就会下降,那么对于风险敏感的投资者就会减少投资。
(五)业务构成
根据银行业务的不同,可以将银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分为以贷款业务为主要收入的利息业务和以中间业务为主要收入的非利息业务。银行获得利息的多少取决于银行的贷款利息业务收入和存款的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利息收入占据银行业利息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是整体经济的是否景气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程度都会影响到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而中间业务凭借其运营成本低、产品多样的特点正在逐步扩大银行在营业收入中的份额,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贡献也在逐步加大。
四、提高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建议
(一)完善信用体系
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来不断完善信用体系的建立,市场供求双方决定着利率市场化的水平,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注重于金融机构要不断增强自身对于利率的定价能力。在政府主导下的信用体系定价模式必然会造成资源的错配,使得信用定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形同虚设。因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信用体系,有利于银行业上市公司转变其盈利的模式,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
(二)发展中间业务
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来实现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水平较国际大型上市银行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是有所发展,并且,非利息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这充分说明银行业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随着佣金和手续费占比的不断提高,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当中。我国的上市银行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来积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产品,多渠道发展中间业务。
(三)提高品牌效应
通过相关的统计不难发现,我国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虽然能够在某些方面力压国际大银行,排名全球第一,但是,我国的这些大型银行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占比较低。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国银行的国际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占比从无到有,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对于中国的上市银行来说,要想拓宽海外是市场,增强其在全球的金融服务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品牌效应,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四)实现服务转型
就目前银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来看,应该从推进银行角色转变上入手,从推进资金供应方向金融服务商的角色上进行转变,由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上市银行的业务能够从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革命性的发展,从而确保客户、资金、收益、负债等得到全面优化,从而拓展新的盈利渠道和来源,实现经营和服务的转型发展。
五、结语
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是当下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之下,有些上市银行的价值被低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正确的评判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寻找影响因素,发现提升银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银行业上市公司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提高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的决策人员提供一定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29):41.
[2]吕晓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2016(01):52.
[3]胡伟.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20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