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影响,我国的经济体系渐渐有所改变,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银行的生存环境也在渐渐发生改变,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渐渐变得模糊。当前形势下,对于我国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工作人员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缺乏,导致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未来生存受到威胁。本文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做了研究。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成本满足银行的资金需求,进而银行偿还债务的资金不足,导致银行的其它业务正常运行也受到影响。如果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银行就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新的金融形势下,我国的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国务院提出要对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行具体的改革要求。对于银行的发展管理,必须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实践高度,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促进银行的经营发展。本文对于流动性风险的成因,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做了说明。
一、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一)资产与负债的业务期限结构错配
我国银行发展速度快,但银行主要还是负责群众的存款和贷款事项。银行作为存贷款两方的中介,以合理的资本支付债务并从中获取盈利,但这种业务结构长期固定,没有根据市场形势进行优化,有调查数据显示:贷款业务中利息收入在银行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的资金以及理财产品所带来的资金收入,大多是短期的资本收入。但银行却将短期的资产用于中长期的贷款业务中,以获取贷款利息收入。资产的来源期限与银行负债的期限搭配不合理,以短期获得的资产用于长期的负债,导致银行的短期资产和长期的负债时间搭配不合理,当资产无法及时回收时,银行将无法偿还债务,出现流动性危机,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
(二)投资亏损,贷款发生不良
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收入和理财产品的盈利,银行利用这些资本会进行投资,贷款业务等。由于各种环境的变化,市场变动,经济政策调整等,银行的资金来源会出现各种状况,当银行用于投资的资产无法正常回收时,就会导致银行投资亏损,银行无法盈利足够的资金继续进行贷款业务,进而贷款发生不良,银行无法正常运行,流动出现问题,发生流动性风险。
(三)存款人挤兑,银行信用下降
在银行投资亏损的情况下,存款人对于银行的信用就会减少,存款人就要求银行偿还存款人的资产,进而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在银行投资失败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银行信用下降,融资困难,银行资不抵债,进入恶性循环中,从而将导致银行的盈利减少,发生到一定阶段,银行资金收入缺乏,进而银行将会倒闭。
二、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欠缺
银行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的监测,就会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目前,在金融形势影响下,我国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不够及时。对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出现的新状况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导致银行流动性危机加重。部分银行由于发展经验不足,对于银行数据处理迟缓,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发现时间长,不能精确计算出每月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比例。数据分析不及时,导致银行遗留的历史数据不能及时处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效率下降,并且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不够完整,导致流动性风险监测不到位。
(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
我国银行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银行会受政府的部分管理,导致银行对于政府存在着一定的依懒性,认为政府会对银行的发展有所关注,不会让银行倒闭,出现经济危机。正是由于这种过度的依赖政府,导致了银行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依靠。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于银行发展中的流动性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处理银行各种问题的工作经验,没有危机防范意识,处理银行流动性风险不及时也不正确,一旦银行流动性不足,出现资金回收困难问题,银行无法理性的处理这种流动性风险,只能坐以待毙。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拥有一套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是解决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办法。目前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都具有完善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银行工作人员对银行的流动性出现的各种问题不重视,导致了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负责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机构部门,对于银行出现的问题,只能由银行工作人员自己处理,缺乏管理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由监管部门进行推动,银行缺乏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导致银行发现流动性风险不及时,对于金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进而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大,银行出现生存危机。
三、解决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力度
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的一个原因在于不能及时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监测不到位,导致银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要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力度,对银行历史数据及时处理,以免数据堆积,影响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进行完善,为银行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风险指标参考数据,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监测能力,才能更好的处理流动性风险,保持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太过于缺乏,就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出现问题。我国银行因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导致了银行自我处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银行工作人员忙于追求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人员忙于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满足银行资金需求,导致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危机意识不够,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经验不足不能理性处理,银行部门就只能坐以待毙。因此,必须要先加强银行工作人员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倡导银行工作人员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及时进行管理,防患未然才能更好的应对风险危机,重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
(三)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银行起步晚,发展速度慢,与发达国家的银行发展是不可比的,但对于发达国家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机制却可以借鉴学习。在我国,银行的业务基本由银行自己负责,政府参与少,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机制没有进行完善,银行缺乏专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水平低。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帮助银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手段要不断摸索,对于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要进行合理的限制,加强对银行正常运行的保护。
(四)加强对银行新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识别
银行注重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对于新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银行为了拓展自己的融资渠道,会发行各种理财产品,增加银行的资金收入,再将资产用于贷款服务,从贷款利息中获取收益。但银行在新产品开发时会过度追求盈利而忽视银行新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银行对于新产品的开发要适度,不能只顾开发新产品,而忽略对新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预测。当新产品发行时,银行要及时对产品进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与评估,降低新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对于新产品出现的问题也应及时解决,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识别管理。
(五)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发展总是出现问题,其中一条就是政府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不及时不准确。我国银行工作人员过度重视银行的盈利,对银行运行时出现的不良状况缺乏重视,影响银行的发展。当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错配时,银行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而银行工作人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继续发展,从而银行可能会面临倒闭的危险。加之,政府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不到位,就会导致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因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而加重危机。对此,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处理不好的风险,政府要及时发现,运用政府职能进行经济的调控,帮助银行度过危机。培养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解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
四、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不能过度追求资金收入,对于银行内部的流动性风险要及时进行监测,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识。政府可以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促进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平,任杰,韩丽,李辉西.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综述(一)[J].金融博览.2008(1).
[2]谢志华,杨瑾.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管理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9).
[3]张卫东.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探析[J].财会月刊.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