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影响研究

2017-12-29 00:00:00王鑫 吴予颉
今日财富 2017年20期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的影响,从而希望能给我国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供充足的微观证据。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于货币政策紧缩期的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会在银行信贷方面感受更大的冲击,不过,非国有企业为了弥补资金空缺的缺口,会使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贷,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商业信用

本篇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微观机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微观企业行为跟宏观经济政策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也进一步被丰富。政策制定者在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微观机制进行详细的理解之后,更加有助于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目标,以此来充分激发其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作用。

一、研究背景

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会遇到落后的金融体系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的学者在对此进行探讨的过程之中逐渐将焦点放在商业信用的普遍使用之上。根据一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或者是经济转型国家的金融市场还是不太健全,企业发展往往是依靠着商业信用来推动。自从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开始高速发展,但是金融领域的发展却很滞后,这是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大多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融资发展,而作为企业信贷的新生资金来源,企业商业信用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的学者逐渐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的互动关系之上,只是因为其既属于企业融资理论范畴,又属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范畴。众多学者在研究两者关系之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互相替代关系,而这两者之间的互相替代关系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并弱化货币政策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那么,探讨货币政策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则是极其必要的。

二、信贷传导机制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我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改变,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这跟信贷传导机制的相关概念是息息相关的。相关概念认为,商业银行除了含有自身债权以及现金在内的有形方面之外,还含有诸如商业银行给企业所发放的信贷资金之类的无形方面。如果相关部门和政府改变了其政策,那么会直接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利率调整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减少银行发放给企业的信贷基金,正是因为企业缺少了一部分飞机,所以会相应地改变其商业活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银行状况的变化则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策略调整只是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间接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使用的为紧缩货币政策,这会直接对银行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所以银行为了拓展融资渠道并获得足够的银行信贷资金,就会建立起稳固的系统来增强性商业信用以获得发展机遇。所以,如果货币政策发生了改变,银行信贷会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商业信用。

三、银行信贷歧视

我国有几种全然不一样的资产组织形式,既有将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的国有企业,也有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的外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不过这三者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会使用到完全不一样的发展策略。当货币政策发生了改变之后,银行发展策略也会相应的发生一定的改变。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显示,在企业资金结构不一样的情况之下,银行信贷状况也会完全不同。就不同企业的资金状况而言,国有企业大多是跟随国家政策实行非公有制经济,一部分的营业所得会上缴跟国家。正是因为国有企业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稳定经济来源,因此就信贷以及经济实力而言,国有企业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对于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的私营企业而言,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自负盈亏,虽然其会向国家缴纳较多税收,但是此类企业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并且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大,一部分的私营企业还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跟国有企业相比,此类企业不具备较大的信贷优势,所以在发放信贷资金的时候,一般会限制其数量。就以非公经济为主导的外资企业而言,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资金注入形式,一种是对于外资较雄厚的企业来说,其能够直接在中国申请并开设企业,此类企业的经营模式为跨国公司并且在国外具有足够的信用,其开设公司的资金大多是外国企业所有者来进行承担,其组织形式也类似于外国企业必须受到外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另一种是中外合资企业,这种企业是我国优秀企业跟外国优秀企业进行商业洽谈后所组织建立的企业,此类企业既得到了中国合作者的支持,又得到了外国投资者的支持,因此具有良好竞争优势。这两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都具有较强大的银行信贷优势。就银行角度而言,银行同样也是商业企业,所以在其经营的过程之中充满了经营风险,所以在发放信贷资金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资金回收状况。所以银行信贷更加倾向有着雄厚资金支持并且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从这个层面来看,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都跟其信贷要求相符合,但是我国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往往不具有较强的信贷优势,所以其信用状况和资产状况会直接对银行信贷资金产生影响。

四、货币政策改变对于银行信贷的影响

货币政策会发生转变,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政策可能比较宽松,另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政策可能比较紧缩。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会大大增加流通的货币。那么在此类情况下,银行会发放更多信贷资金,这是因为在此类政策环境下,银行只会承担较小的经营风险,所以在这一时期,企业商业信用所受到的关注度会有所下降。而在实行了紧缩货币政策后,商业银行经营会被货币政策所限制,在整个过程中,为了使得自身经营风险减少,银行会仔细考察自身所发放的信贷资金,而考察的一种主要因素就是商业信用作。在这个过程之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三者之间的差别会被逐渐显现出来,如此一来,银行则会选择在国有企业中发放更多的信贷资金,并且资金数量会远远超过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发放给外资企业的信贷资金还是会高于私营企业。

五、银行信贷改变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不管是以哪种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都需进行资金筹集,不过相比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大型企业会有更多的筹集资金的渠道。这是因为大型企业资金比较雄厚,并且风险规避意识比较强,因此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会预想多种渠道来进行筹集。就资金筹集方面而言,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都会对各自的信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信贷传导机制和信银行发展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企业为了得到更多银行信贷资金,会对银行所考察的部分进行考虑,首先是需要考察企业自身的资产状况,其次需要考察企业自身的企业信用状况。就资金状况而言,一般企业都会有比较稳定的资产状况,所以其更加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尽快建立起足够完善的信用状况,足够完善的信用状况在企业交易以及发展状况中都可以体现出企业信用。总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就必须要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其商业信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多数公司的商业信用跟银行信用之间呈现出替代关系,而紧缩货币政策会使得这种替代关系得到加剧。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中,不同特征的企业会因为货币政策的不同而使得其获得的商业信用也有所不同。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之后,相比于大规模企业而言,中小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以及银行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会更加明显。货币政策通过微观传导机制来体现宏观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就表明如果货币政策开始变化,那么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应对此类变化,不同的企业需要使用不同的融资方式来避免货币政策改变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成,高智贤.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信贷的异质性反应——基于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4,12:51-63.

[2]杨柳,黄婷.我国汇率制度弹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基于SF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5,07:43-57.

[3]侯成琪,龚六堂.货币政策应该对住房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吗——基于两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4,10:15-33.

[4]陈继勇,袁威,肖卫国.流动性、资产价格波动的隐含信息和货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11:43-55.

[5]李祥发,冯宗宪.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基于货币政策视角下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