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

2017-12-29 00:00:00倪丹丹
今日财富 2017年20期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开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保障,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走向市场,和市场接轨,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中国的金融业紧跟着科技创新的步伐,给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援助,同时还具备分散风险,激励约束,发现价格等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后备资源,促进科技大力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性研究;市场经济

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SchumPeter(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最先将金融与技术创新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加快力度投入科技生产,建立创造型国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准备,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组成部分,具有资金运转、配置资源、调整产业、预防风险、信息搜集等多种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准备,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我国作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开启全面进程的现代化国家,在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支持下,在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相互融合的道路上,走在时代的前列,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启了现代化建设道路。

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目前,国内外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环境的转变模式日新月异,中国传统的金融业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在经济转型道路上,完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周昌发认为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科技创新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提供了先决条件,高效、良好运作的金融服务体系,是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补充。

(一)建立多层级的市场体系

加大力度进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革新。对于IPO的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要尽量减少,对于发行制度要全面实施和运行,以增进它的灵活性,从而降低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融资效率的效果。加强市场管理制度,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坚决杜绝欺骗上市的行为,加大力度完善和跟进退市制度,大力引进人才,建立淘汰和胜出管理机制,提高上市企业运行速度,使其健康、有效、快速的发展。

不断丰富和完善股权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继续完善股权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高校运作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加大力度进行金融创新,增进金融基础设施。根据《金融市场基础实施原则》的规定,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完善支付制度、结算制度。大力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市场透明度,确保市场的高效运作能力,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补偿机制,在国家制度的推动下,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和风险共担巨灾保险制度。加大力度改进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取得国际定价权,对冲价格风险。

(二)处理好金融市场和国家作用之间的关系

不断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扩大其运行规模。为了给各个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公平性竞争的平台,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规范考核制度,同时进一步硬化运算约束机制。提高国内金融机构治理能力,通过市场规律和原则来选拔管理者,通过公平的考核机制,确保高管阶层维护股东的利益。对民间借贷机构进行合理管理,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全面拓展金融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拓展企业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局面,在充分迎合利率市场化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建设民营企业,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度,从而扩大金融机构的实施范围,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的竞争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供给。

对金融机构改革方面的政策性改革应该予以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远离商业性业务,专门为政府机构服务,负责政府委托的带有各种战略性、低利润的业务,通过建立量化考核方法,把关注的目光聚集于社会和战略目标上,而不是其他财务指标上。

(三)完善金融监管和改革制度

对金融监管改革标准要全面实行。加大监管力度,统一监管标准,对金融机构分类以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政策,改进监管上的不利因素。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协调金融市场,进行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来源众多,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体现,受此影响,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达到最低点。对于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要防患于未然,坚决拒绝金融风险的发生,坚持政府管理金融业的原则,使金融业把握在国家的手里,明确地方政府对本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职责范围,并且承担风险责任。

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职责统一、高效、快速运作的保险制度,是金融业在科技创新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另外,对于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要大力推进,使其走向完善。循序渐进的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确保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均衡的水平上稳定合理发展,媒体要退出外汇市场,不要进行市场干预。

最后,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建设。把外汇管理引入到重视监测分析、宏观审查管理、负面清单上来,使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把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引向深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时期,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的高校运作模式。目前的任务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结合,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为不同发展模式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科技金融产品,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迎合市场的要求,打破企业融资困难的困境,开启企业技术创新的新阶段。

(一)要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力度,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规模,引入国家科技成果的资金投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扩宽工作范围,打造一流的互联网金融事业,利用金融资本、民间投资等模式,使科技创新走向资本化和产业化。

(二)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与金融对接的崭新模式。通过创业大赛评估和奖励等形式,鼓励人们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针对地域性开展融资对接活动,并且完善融资机构,向融资机构推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使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进行良好的整合。

(三)引进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利用科技创新项目,引入资本,通过政府的科技报告制度,开放科技项目渠道,利用风险投资和信贷资金对高科技技术进行支持。通过开辟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加公私合作项目,从而开启公私合作项目新模式。

(四)通过金融和科技相互结合的模式,开启金融科技结合实验基地,鼓励先进的实验基地建造科技金融创造试点,通过榜样的规范作用,引领科技金融领域不断扩大规模,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五)在科技企业信贷融资产品上下功夫,鼓励科技企业不断创新,推进科技企业进入创新板、新三板等股权市场,鼓励科技信用制度建设,加强金融系统发展规模。

三、利用市场导向配置科技创新资源

改进创新市场发展战略部署,有效提升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进程,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进一步加深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打造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军地位,形成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市场的新格局,使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从而使科技创新成果高校快速地转化为市场经济价值。加大力度展开探索工作,为完善市场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首先,不断优化企业和经济市场的政策法制环境。科技进步法等基础法律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可以起到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使科技创新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轨道。

其次,通过国家的科技重点项目带动市场投入。近几年以来,国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高端制造和战略高科技领域部署实施16个国家科技重点专项,10个科技重点专项,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800亿元左右,带动企业投入1400亿元,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创造产值1.2万亿元。依托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支持由企业牵头,面向重大需求,研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推动第四代移动通信、新一代核能、高速轨道交通、高端信息和数控装备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前列。

四、结语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金融服务的科技创新迎合市场潮流,走向不断完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心所在。目前我国对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不足,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探索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关系的文献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不符的现象,现象难以揭示本质。对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研究,应该列入研究的重点范畴,出台等多的研究文献,提上研究日程。

参考文献:

[1]高佳,高健.双创背景下中国农村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112-114.

[2]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3(3):72-81.

[3]王洪生.金融环境、融资能力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J].当代经济研究.2014(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