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鹏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浅析网络在农村社会中的使用影响
倪俊鹏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互联网被引入农村后,对农村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对个人关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层面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互联网在农村生活中的影响,探究互联网在农村恰当的使用途径。
互联网 农村 社会关系
互联网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互联网问世以来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逐渐的成为推进社会转型的重要资源。农村地区长期是信息的贫乏地区,在互联网覆盖到农村后,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影响展开解读,从而对农村互联网的使用给予恰当的指导。
网络对个人的影响,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效果。在个人情感方面,一方面,网络强化了使用者与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系。传统社会中,由于地域距离、时间、费用等因素的制约,个人与亲朋好友的亲密交流通常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只有在最重要的节日,具有不同亲密关系的人才会见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强化彼此的感情,节日中的交流具有仪式化的特征,相互之间表演的成分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分离时间的长短呈现或亲或疏的特征。网络在农村使用后,社交软件打破了传统因素的限制,网络使用者与自身存在不同关系的亲友可以及时交流。社交软件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中介,个体间的情感更易充分的表露,互联网消除了传统面对面交流中的诸多的限制。借助社交软件的即时通信,虚拟聊天的功能,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在直观、及时、真实的氛围下实现虚拟的面对面交流,网络发挥着“情感粘合剂”的作用。
在互联网的使用中,每个使用者具备不同的文化素质、价值观、道德修养,使得每个互联网使用者对网络的使用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互联网使用者在网络中寻找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网络内容。长期的网络接触下,使用者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限制个人对社会现象的判断。不同的社会个体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若较为一致,个人间的关系会较为融洽。个人间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若趋于抵触,个人间的关系将产生矛盾。
传统农村社会中,年龄是决定一个人在家庭中权威的重要指数。传统社会,信息交流不畅,各种生活信息的积累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同年龄之间存在极大的关系。年老的人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充实,年龄越大的人越易受到更多家庭成员的尊重,年老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老人借助自身的经验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监督者、指导者、意见领袖的作用。
互联网进入家庭后,网络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教育能力、操作技能才可驾驭,老年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年人在网络使用中被逐渐隔离出去。借助网络,相关的生活经验与生产方面的各种知识,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均可从网络中及时获取,不同的家庭成员对不同的生活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家庭中形成了诸多的意见领袖。传统生活中,老年人单一意见领袖的地位被多个不同的意见领袖所取代,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监督者、指导者、意见领袖的作用逐渐弱化。
传统上,单一的家庭意见领袖使得家庭生活充满了不和谐,被迫接受的意味。网络影响下塑造的诸多意见领袖,使不同的家庭成员在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会听取家庭中不同方面意见领袖的建议,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做出最终决定的家庭成员自我感觉这种决定更加的民主。
传统上,农村的社会成员交际范围较为狭窄,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且较为被动,对本村以外社会的认知往往来自出外的务工群体、传统的大众媒体、自我的判断、个人交流。自身生产经验与生活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来自村庄中成员的交流,信息的接受与接触显的较为被动。网络引入后,网络的交互性使得网络使用者基于自身的兴趣,主动借助互联网在网络中搜素、阅读、分享相关的知识,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更加的主动。
从信息的输出方面看。传统社会中,农民缺乏有效的渠道传播生活中的相关信息,自身利益遭到损害也无法有效的表达出来,社会中的矛盾缺乏一个有效的泄压阀。信息交流的封闭,使得农村以外的社会群体对农村也缺乏较为真实的判断。网络接入,网络使用者将损害自身利益的相关信息借助网络表达出来,农村社会获得了一个临时的矛盾泄气阀。相关部门也会及时的掌握相关情况,在矛盾爆发前加以解决,有助于农村社会生活的稳定。
互联网自身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依据相关传播学学者的研究,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缩小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知识沟差距。但我们发现,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工具,由于互联网使用者的使用偏好、自身的知识结构、求知欲望的不同等诸多因素,互联网在诸多不同的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农村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信息流动与网络进入前的传统农村社会相比均产生了诸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面撕裂着传统的诸多传统习俗,另一方面网络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需辩证的看待这些不同的影响,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来促进网络在农村中的运用,更好的发挥网络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倪俊鹏(1984—),性别:男,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