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2017-12-28 15:53张勇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实物初中数学

张勇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课例论述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的意义和策略:利用实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情境 实物 生活问题 学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22-0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生活便是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对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模拟出生活场景并以直观现象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还要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与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体会。

一、让生活实物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实物具有不可替代的可操作性,学生对事物进行触摸、把玩、拿捏或堆积等,可帮助学生理解与验证间接知识,发展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另一方面,生活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会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简单而又快乐。

如在教学“重心”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竿子转碟”杂技的视频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用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展开数学学习:①尝试用手指顶起书本转动;②用手指顶住铅笔并保持平衡,观察铅笔与手指交点所在位置;③猜想并验证:给你一个三角形、任意多边形,怎样才能顶住它并保持平衡?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筆者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展开操作探究,让学生在做一做、量一量、想一想中轻松地积累了感性体验,为后续学习并掌握“重心”这一知识点进行铺垫。

二、让生活问题唤起学生思考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的引领,数学思考才会有方向和动力。在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现实问题,这些珍贵的学习资源有的早已存在、有的正在发生,而有的转瞬即逝。教师应当把握住这些真实的生活问题,尽量减少创设虚假的问题情境,让充满真实性的生活问题唤起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严谨的数学观。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紧紧围绕“汽车过隧道”这一典型题组织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笔者首先出示了学校附近高架桥下的限高门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通过限高门时的情况;接着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如果限高门最高点不变,但形状设计为圆弧形,会对汽车通行造成什么影响?最后,让学生讨论:在通过限高门时,如果汽车高度相同、宽度不同,通过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宽度相同、高度不同呢?因为问题就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

三、让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探究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展开教学活动。心理学相关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主动进行学习。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展开新课教学,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在“谈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使得现实生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源头活水”,让感性积累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有力支撑。

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这一知识点时,对于理解存在困难、掌握不够透彻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在教室内的有限空间里进行实际体验,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而突破该难点。教师指明一人到教室门口,要求该生按指令移动的同时全体学生思考:①现在他与教室门口的距离是多少?怎么表示?②从门口走进教室3米,可以怎么表示?从门口走出3米呢?③向内走与向外走是一正一负,为什么距离都是3米呢?④你能走出-3米的距离吗?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最终理解了绝对值只能是0或正数这一知识点。

杜威曾说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课堂教学好比生活在家庭里、生活在邻里间,好比运动在运动场。”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让生活丰润课堂不是生活与教学的机械堆砌,而应当处理好形式、把握好时机。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实物初中数学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