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四字诀”

2017-12-28 15:26张容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四字诀

张容

【摘要】应用题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论述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的“四字诀”:读——让学生把题读通、读懂、读清晰;理——让学生把题厘清、理明、理透彻;答——让学生把题答准、答全、答正确;验——让学生验结果、验算法、验习惯。

【关键词】应用题 步骤 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09-02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人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而解答应用题最适合学生“溜一溜”,最能反映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和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有一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心态,有一种遇题不慌、稳扎稳打的能力。

一、读——让学生把题读通、读懂、读清晰

让学生把题读通、读懂、读清晰,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学生连题意都没有理解,还妄想解答题目,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善于记录关键字、词、句的习惯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同理,面对应用题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学会读题,能抓住关键词。而关键的字、词、句一般都隐藏在题目之中,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目中都可能有,我们要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以下题为例:

西埌镇石埌塘小学的352名同学要去植物园游玩,每辆大客车限坐46人,租金300元,每辆小客车限坐18人,租金170元,你能设计几种租车方案?在这几种租车方案中,哪一种租车方案需要用的租金最少?租金是多少?

对于这道题,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读题后找出关键字、词、句呢?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让学生看这道题目要求是什么。学生自然会找到“租车方案”和“租金”。二是让学生围绕题目要求找出与之相关的数据——“租车”:每辆大客车限坐46人,每輛小客车限坐18人,有352人;“租金”:每辆大客车租金300元,每辆小客车租金170元。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读题,学生能抓住题目的关键所在,为后面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收集有用信息,摒弃无用干扰信息

当学生读懂题目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针对题目收集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摒弃干扰信息。即让学生在读题时删繁就简,唯“利”是图,对有用信息不遗漏,对无用信息大胆摒弃,不要让题目中的数字干扰自己。

例如:某工程队要修筑3000米沥青路,结果24天修筑了这条路的[35],照这样计算,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多少天?

学生通过读题,知道本题目问题是“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多少天”。按照常理,求修路的时间,必须要知道要修路的总长度和每天修路的长度这两个条件,但题中只告知要修路的总长度这一条件,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此,笔者及时提醒:找一找题中的关键句。于是,学生找到了“照这样计算”“24天修筑了这条路的[35]”这些关键句。

(三)读懂题意,学会语言“转化” 电视剧为何招人喜欢,因为它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实应用题也是有具体情节的,不过这情节需要我们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描述,使其浅显易懂,从而使解答应用题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让人充满期待和渴望。这样,学生才能克服思维上的障碍,顺利解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变化说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让学生边读边想,最终使学生的思维更达通达、更流畅。

例如“第一季度用水327方,是第二季度的[45]”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季度的用水量是第二季度的[45],也可以说成第二季度用水量的[45]是第一季度的用水量。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将其转换成“第二季度用水量的[45]是第一季度用水327方。这样就把原来的“逆叙”的语句变换成意思相同的“顺叙”语句,一则让隐晦的数量关系更显山露水,二则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二、理——让学生把题厘清、理明、理透彻

咬住青山不放松。解答应用题就要抓住它的灵魂——数量关系。因为数量关系不仅是解题的关键,更是解题的突破口。不管是简单的应用题还是复杂的应用题,我们都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针对数量关系,进行强化训练呢?

(一)模仿训练

抓住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基础练习题往往与教材所提供的例题相似,这类题目只是例题的“再现”,其目的也显而易见,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7页,例2: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此题是求“王鹏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也就是求平均数,列式:5.6÷7。后面的做一做:7.83÷9,4.08÷8,0.54÷6,可以先让学生将其编成故事,讲一讲,再进行解答。这样,一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新鲜感,有积极学习的动力;二则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对比训练

人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进行对比训练,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找到异同,抓住关键点,确定解题思路。例如:(1)第一小组种树76棵,第二小组种的树是第一小组的2倍还多3棵,第二小组种树多少棵?(76×2+3)。(2)第一小组种树76棵,第二小组种的树是第一小组的2倍,但少3棵,第二小组种树多少棵?(76×2-3)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能从对比中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学会抓住关键,一锤定乾坤。

三、答——让学生把题答準、答全、答正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学生厘清了数量关系,列出了算式或方程,接下来必须通过正确的运算,方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此环节亦非常重要,学生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大意失荆州”了。其实,有时候学生并不是不懂,而是因为抄错题、算错结果而让人惋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在这个环节犯错,是多么不值得。并且,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1.答题时,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美观。2.做到字体工整、大小适中,字迹清晰。3.要写出计算过程,且保证计算步骤清晰,结果正确。4.题目中数据有单位,则结果要写上单位。5.写上答数。

例如,某工程队要修筑3000米沥青路,结果24天修筑了这条路的[35],照这样计算,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多少天?

1.一般解法:

3000÷(3000×[35]÷24)

=3000÷75

=40(天)。

答: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40天。

分析:3000×[35],是24天修路多少米。3000×[35]÷24,是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3000÷(3000×[35]÷24),是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多少天。

2.简便解法:

24÷[35]=40(天)。

答:修筑这条沥青路需要用40天。

分析:24天修筑了这条路的[35],用除法的理由是:已知一个数的[35]是24,求这个数用除法。

如上例题,教师如果提醒学生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学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出现漏写单位、漏解法等问题了。

四、验——让学生验结果、验算法、验习惯

学生做完题目之后,往往会束之高阁,认为高枕无忧了。其实做完题目,并不意味着真正完成,还有关键的一步需要学生去做——对应用题的解答进行检验,检查列式是否合理、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检验结果的正误,检查方法是否得当。通过检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二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个教学环节,并且还要根据不同年段适时教授给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从审题到解答逐一检查,三年级以上的可以逐步教授给学生采用不同的解法(如变式训练)来检验。

例如,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倍”的概念,并能进行“倍”的计算,以下例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检验:

第一小组种树76棵,第二小组种的树是第一小组的2倍还多3棵,第二小组种树多少棵?(76×2+3=155)。

变式一:第二小组种树155棵,第二小组种的树是第一小组的2倍还多3棵,第一小组种树多少棵?(155-3)÷2=76(棵)

变式二:第一小组种树76棵,第二小组种树155棵,第二小组种的树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这样的变式训练,一是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解答具有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应用题,就要让学生学会读题,把题读通、读懂、读清晰,从读题中找到解题关键;学会梳理数量关系,把题厘清、理明、理透彻,从梳理中找到解题思路;学会解答,把题答准、答全、答正确,从答题中找到快乐;学会检验,验结果、验算法、验习惯,在检验中反思。这样学生就会全方位地厘清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大幅度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增强自信,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四字诀
抓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四字诀”
背诵文言文“四字诀”
念好“四字诀”为“百村调查”做保障
念好“四字诀” 带头践行“三严三实”
用心念好“四字诀” 求精求准识真贫
同江市 “四字诀”抓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
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四字诀”
构建高效课堂“四字诀”
活用“四字诀”写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