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凤英
【摘要】本文以理论为依据,结合诸多活动案例论述和总结了幼儿园绘画活动教学的四个“巧”——巧用心思、巧设环境、巧于设计、巧在引导,阐述了“教无痕,学有迹”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教无痕,学有迹” 幼儿园 绘画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30-02
如果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那么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留痕迹的教。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当孩子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无痕”,即自然;无痕的教学在于教师巧妙的指导,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素养积淀。
以往的绘画活动注重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存在很多困惑:教师到底要不要教?如何教?幼儿要不要学?如何学?针对教师的困惑,我园依托美术教研组,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精神,指导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将“教无痕,学有迹”的理念贯穿于美术教育活动中。在研讨中,教师思想得到不断的碰撞,探索并总结了“教无痕,学有迹”在绘画活动中的实施策略,逐渐转变了幼儿教育观、儿童观,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探索在前、体验在后,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绘画的快乐,自然习得绘画技能。
一、巧用心思,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
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核心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指南》指出: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巧用心思,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为幼儿的绘画积累认知经验,使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作画时如泉水般自然涌出。
(一)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事物的特征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蕴涵着无穷的美和智慧。教师要支持幼儿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帮助幼儿从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让大自然轻松地“教”,让幼儿在广阔的天地中“学”,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自身的感知,这样画出来的画更富有个性特征。
例如,在《美丽的果园》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游戏和观察。置身在清新的果园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树上硕果累累,虫儿在欢声鸣叫,自然的美净化着孩子的心灵,他们与自然如此贴近,很快有了不同的发现:有的发现了果树上水果的不同姿态;有的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仔细倾听昆虫的叫声;有的蹲下来认真地观察种植园里蔬菜寶宝的生长……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在回来之后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呈现出来的是充满灵气的画。
(二)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观察和积累
艺术来源于生活,绘画活动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幼儿的亲身体验是创作的丰富源泉。教师要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积累,并进行分类和概括。鼓励家长配合,通过班级的网络平台或者其他方式,让家长了解班级近期的主题活动内容,告知家长需要配合做什么。通过家园之间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在生活实践中观察和积累。
例如,在主题活动《农贸市场》中,教师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农贸市场参观。在熙熙攘攘的市场中,各种颜色鲜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冲击着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蔬菜和水果。他们尝试着讨价还价,最后买到了满意的货品。一些孩子还被活蹦乱跳的鱼儿吸引了,纷纷围着观看游来游去的鱼儿。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在画“农贸市场”的主题意愿画时,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丰富的情感,拿着画笔大胆地投入到多彩的绘画世界中,他们笔下的农贸市场各具特色,很多孩子画出了当时买卖时的有趣场景,呈现出妙趣横生的画面。
又如,在《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与家长周末到奶牛基地参观。孩子们拿着青草给奶牛喂食,玩得不亦乐乎。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幼儿笔下的奶牛不再是单一的形态,而是呈现出各种姿态。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他们成长路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二、巧设环境,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
(一)创设充满艺术气息的绘画环境
陈鹤琴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和创造,在自主创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绘画创作中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还要和幼儿一起用绘画作品装饰和美化环境,让环境变得生动,更多体现幼儿的特点。当幼儿置身在具有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创作的思路就会自然打开。
(二)投放丰富的绘画材料
新奇、特别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究的愿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地模仿和创造。同时还要注重活动区中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大胆地进行选择和创作。比如,用棉签、吸管、瓶子、瓶盖做画笔;用莲藕、萝卜、土豆做刻模印章;用纸盒、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纸盘等,采用吹、泼、画等不同的办法进行创作。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就能在探索中自然地“学”。
三、巧于设计,开展游戏化绘画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得。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是游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力求将幼儿的绘画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游戏内容和情境,引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情感体会和独特的理解,从而达到不露痕迹的“教”,让幼儿快乐地“学”。endprint
例如,在小班玩色活动《小小魔术师》中,教师营造缤纷多彩的魔术场景与环境,通过教师表演小魔术与幼儿自由变魔术,激发幼儿利用矿泉水瓶喷出富有个性的填色装饰,以“变魔术”的小游戏贯穿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画面变出色彩,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表现。當幼儿摇晃瓶子变出有颜色的水的时候,当幼儿挤压瓶子喷射颜料水装饰大画纸的时候,开心快乐的氛围一直萦绕在教室里。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不露痕迹,幼儿的“学”轻松愉快。
又如,在装饰彩蛋和蔬菜印画的活动中,教师将操作材料投放在活动区,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操作,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到绘制彩蛋和蔬菜印画的乐趣。教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把绘画学习变成幼儿最喜爱的游戏。
四、巧在引导,幼儿探索在前,体验在后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再进行传统的示范和讲解,而是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给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探索中表达和表现。
例如,大班借形想象活动《小手变变变》目的是让幼儿在玩手掌印的过程中,以手掌印画为基础,大胆想象,添画组合出各种动物造型,然后充分调动想象力,添画创意出各种形象。在活动的开始,教师鼓励幼儿探索手掌印画的各种姿势,然后尝试添画成动物形象。幼儿完成作品后,大家一起欣赏,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个时候幼儿的作品是比较单一的,他们的想象有限,表达也比较有限,画面上呈现的是有局限的作品。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各种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概括,鼓励幼儿一起探讨添画的方法。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操作中,幼儿的想象力更丰富了,各种不同姿态的动物跃然纸上。虽然没有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但是在探索和体验中,幼儿习得了借形想象添画的方法。
又如,小班印画活动《好吃的葡萄》目的是让幼儿尝试用手指、瓶盖印画的方法印画出葡萄。教师为幼儿提供颜料、画纸和瓶盖等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画葡萄。幼儿很感兴趣,纷纷在手上或瓶盖上蘸颜料印画葡萄。当幼儿完成作品之后,大家一起将作品展示到“葡萄架”背景图上。这时候,幼儿发现有些葡萄印画太散乱了,葡萄没有“长”成一串。经过比较,幼儿知道了要一个接一个地印,才能印画成一串葡萄。于是,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幼儿将一串串葡萄印画在葡萄架上,活动室里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五、巧于鼓励,注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
《指南》指出:(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作为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绘画的表现方式并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的一种反映。幼儿依据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给予幼儿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如沐春风的“教”,幼儿在鼓励的话语中才能更有信心地“学”。
例如,大班水粉画活动《图腾柱》目的是让幼儿用夸张的方法在柱子上表现人脸的造型。在孩子们作画的时候,大家发现君君小朋友画的人脸“看不懂”,纷纷议论说“这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是乱画的吧”……教师看见了,并没有指责君君,而是让他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君君津津乐道地向大家介绍:这是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这是鼻子,这是裂开的嘴巴……经过他这么一介绍,大家一看,还真的挺有意思!教师说:“君君的这个人脸很特别,线条和颜色都用得很大胆。如果在原始部落,那些妖魔看见这样的图腾就不敢来了!”孩子们听了都纷纷点头,君君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倡导个性化创作,尊重幼儿的个性表现,尊重幼儿的想法。我们相信,只有教师懂得欣赏幼儿的独到之处,幼儿才能创作出更多独特的作品。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