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帅
【摘要】十八大以来,文化扶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须做好“五个结合”,这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与传统扶贫注重经济帮助不同,文化扶贫在进行经济辅助的同时,兼顾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扶贫,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文化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与经济扶贫相辅相成,只有二者协同并进,才能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当此扶贫攻坚关键时刻,统筹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历史经验与文化扶贫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总结前期文化扶贫工作走过的历程,借鉴二十几年来文化扶贫的经验教训,可指导当前文化扶贫工作。
文化扶贫工作开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1993年12月国家文化扶贫委员会成立,从此文化扶贫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委员会还启动了“万村书库”等工程。从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具有地方税性质的“三提五统”,并推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畴。这个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效显著,农家书屋工程等项目次第展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文化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概而论之有以下几点:一是文化扶贫的理念已经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逐渐深入人心;二是文化扶贫在空间上实现了政府主导下由点到面的全面覆盖,文化扶贫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得益彰;三是形成了一套党和政府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完整工作机制和资金、社会保障渠道。实践证明,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点,对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态有决定性意义。今后文化扶贫要利用好这些前期基础和条件,通过加强领导,切实整合社会资源,把政府推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在文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理论指导与文化扶贫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文化扶贫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在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扶贫理论与工作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尤其是文化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大量关于文化扶贫的政策措施。关于文化扶贫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文化扶贫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以及“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等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扶贫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
贫困文化理论对于文化扶贫有强大的解释力。扶贫中的“扶贫—脱贫—返贫”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美国学者刘易斯等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文化理论,揭示了贫困并非单纯经济现象,其成因也不是仅仅由经济原因造成,而是由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导致。这一理论揭示了文化扶贫对于扶贫的重要性,也提供了一些工作方法和思路,如必须抛弃或改造贫困文化中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因子;还要重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现象,把义务教育搞好,使他们掌握摆脱贫困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彻底摆脱贫困。
文化扶贫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相结合
经济扶贫离不开文化扶贫,同样文化扶贫也离不开经济扶贫和社会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共同发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扶贫必须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文化扶贫与经济脱贫和社会保障建设结合起来。
对于文化扶贫、经济扶贫与社会民生建设在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大量论述,概括起来为:“治贫先治愚”,“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民生是‘指南针”。“治贫先治愚”指的是文化扶贫。它既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从而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措施。“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指的是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通过经济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贫苦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所谓“民生是‘指南针”指的是社会民生建设,要努力做好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在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布局中,文化扶贫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牵动、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保障。只有把这三项工作都做好,才能形成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完备的良好局面,从而圆满完成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
文化普遍扶贫与文化精准扶贫相结合
与扶贫工作贵在精准一样,文化扶贫也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这是二十几年文化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文化扶贫工作的重心所在。对于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一重要理念,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重要思想,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对于文化精准扶贫同样有指导意义。文化精准扶贫是对文化普遍扶贫的补充和完善,要求文化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通过“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等措施提高文化扶贫精准度。
所谓文化精準扶贫,就是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坚持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群、不同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采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推动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为最终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服务。政府应以文化扶贫需求为导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细化;以文化扶贫问题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整体化;以文化脱贫效果为标准,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系统化。
“输血”与“造血”并举,文化扶贫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同扶贫工作一样,文化扶贫也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实现文化扶贫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此,他提出了“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一比喻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哲学思想。
文化扶贫工作要努力做到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当前文化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文化扶贫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尽量多的文化产品和基本保障;二是培育贫困群众的文化建设参与治理能力,扶持和培育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和艺术创作生产,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由文化扶贫对象变为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将文化扶贫工作与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自上而下”的文化扶贫工作与贫困地区“我要发展”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陈建:《文化精准扶贫视阈下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堕距问题》,《图书馆论坛》,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