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探析

2017-12-28 08:45丁海珍张华亮袁海燕
成人教育 2017年12期

丁海珍+张华亮+袁海燕

【摘要】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支持服务,学习方式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方式的支持服务要体现动态开放性、要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意义构建以及要促进学习效果智能放大,从而应对市民不断多样化发展的学习方式对支持服务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O2O体验式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2004105

【收稿日期】20170705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學习方式的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研究”,项目编号为C17055,主持人:丁海珍

【作者简介】丁海珍(1981—),女,江西临川人,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教育技术;张华亮(1981—),男,山东沂水人,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教育技术;袁海燕(1982—),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开展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截止到2016年,全国已经建成了71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越来越多的社区市民开始参与网上学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日益紧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

一、支持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指由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的由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信息、人力、技术、管理等组成的支持服务系统。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离不开环境、资源的支撑,以上海为例,各区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平台与资源支持服务的问题分析

1学习模块功能陈旧,较难支持多元学习方式

调研显示,目前各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块功能趋同,并且较为陈旧,文档、音视频播放、测试等,都只能满足传统的浏览、观看、答题等学习方式,无法满足市民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在参与、情感交流、感官满足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呼应虚拟现实、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对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无法引领、支持随着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兴学习方式。

2学习互动以信息交流为主,学习者较难实现多元感受满足

部分学习平台能够提供交流互动服务,目前市民参与网上学习可以获得互动体验。以“信息交流”为核心,主要功能包括答疑解惑、资源共享、表达观点等。但围绕学习过程的人机互动几乎没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参与感的满足程度较低。

3学习资源单向传输,较难反映学习者主体性

随着居民网上学习的深入,各学习平台上的网上学习资源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调研发现,大多数区县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上都有诸如电子文档、三分屏、音视频微课程、在线电子书等类型的在线学习资源,这为市民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很多选择。但是综观这些资源,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课程导向,通过文字、视频、动画的形式,单向地向学习者传输,学习者必须在现有的资源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寻找,遇到学习问题不能马上解决,互动性较差。这些资源都是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了文字、音频、视频上的提炼与加工,不能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感官刺激与直接认知度较低。现有资源提供的是一种“结果”学习,即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习者,而不是一种“过程”学习,让学习者在体验、实操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习得知识,不断内化提升。

4学习成果以定量记录为主,较难体现学习的过程性

调研数据反映,目前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记录依然以定量指标(学时、学分、点击次数)等维度为主,缺乏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经验获得、心理满足的反馈和分析。

(二)学习方式支持服务的问题分析

调研显示,目前社区网上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四种:集中讲授式学习、自主点播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以及主题活动式学习。这些传统的网上学习方式各有优势,但普遍存在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体验度较低的问题,本研究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学习行为持续时间较短;

2.活动之间间隔时间较长,更新频率较低

体验度1.主要在线下的教室环境中开展,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情景缺乏体验,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也缺乏动手参与,体验度很低;

2.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度较高1.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体验,是一种非常间接的体验,体验度较低;

2.主要是个体自主学习,缺乏情感互动和反馈

1.互动性较强,有一定的体验交流,但还是以简单信息交流为主,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体验;

2.学习者之间情感互动与反馈较为直接,效果较好

学习主题往往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如环保、交通等,更强调学习的体验性,但现阶段的网上学习环境和资源较为传统,很难提供与真实情景关联的现实性体验,无法满足学习者需求

综上所述,现阶段网上学习方式相对单调,影响市民参与学习的可持续性。经过调研发现,虽然各区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并针对各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例如在线答疑、客服电话、定期培训等,但是提供的学习方式支持服务依然相对单调、陈旧,与新技术、新媒体的结合度较差,很难满足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市民的新兴学习需求。

从学习现状来看,还是以课程为导向的收看、探索、答题等传统学习方式为主。市民网上学习环境与现实情境的关联性较差,参与、体验、互动性较低,学习方式单一。与此同时,线下有许多优质学习资源,如各类场馆、实训基地等,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但由于所属权、接待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不为市民所知或者只能有少部分居民能够利用。新技术的涌现和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源、增加了交流方式、扩大了交流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创设更加丰富的学习情境、创设支持新型学习观念的网上体验学习环境成为可能。因此,针对本研究调研发现的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基于O2O的体验式学习为个案进一步开展研究。endprint

二、基于O2O体验式学习的个案分析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最早在商业领域应用,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O2O的最大特点是能综合发挥网上网下的最大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2O不再局限于商业,交通、医疗等都引入了这种服务模式。本研究是将O2O与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基于O2O的体验式学习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持手段,学习者在网上虚拟体验学习环境中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的适合自己的体验课程。网上虚拟体验学习环境与线下现实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依托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捕捉高端交互设备及3D立体显示技术等,网络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和真实环境较为一致的虚拟环境。

开展网上网下体验学习是丰富网上学习方式及提高市民数字化学习参与的新实践,尚无成熟的先例可借鉴。本文以全国社区教育i实验室、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长宁区“学在数字长宁”网上体验学习平台为个案开展研究。

(一)基于社区市民学习参与度的分析

调研显示,通过网上网下体验学习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创设参与式的互动场景,营造印象深刻的互动感受,让市民在有兴趣、乐趣和较为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得方式,丰富了终身学习体验。市民网上学习动机的增强和满意度体验的变化,印证了学习方式这一自变量的影响力。仅以上海市长宁区学习平台为例,建设体验学习环境后,2014—2015年同期对比:每月登陆人数呈递增趋势;月均登陆人次同期同比增长226%;学习时间由2 828小時增加到4 112小时,增长45%;由新增积分2 930分增加到7 865分,增长168%。可见,社区市民数字化学习的参与度大幅上升。

(二)基于社会认可度的分析

网上网下体验学习超越了一般课程学习的理念,充满了“寓学于做于网络,寓做于乐于合作,寓乐于情于生活”的美好愿景。网下体验中,合理利用和完善资源,学习者可以获得丰富的体验类型和体验感受,从而进一步促进反思、概括和应用。通过在网上体验,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习者提供了虚拟体验的可能,学习者可通过网络、远程互动、学习支持平台等进行现实体验以外的第二种体验。这种基于O2O的新型学习方式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成为创新市民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从上海来看,上海市教委整合高校、行业、区县的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等资源,于2013年6月创建了“红色文化”“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海派文化”“智慧生活”“陶艺创作”“服饰文化”“创意手工”等8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014年拓展了85个延伸体验站点,2016年增加到110个体验点(表2);2015年红色文化、智慧生活等体验基地先后推出网上虚拟体验空间,2016年体验人数达到1 485 032人(表3)。文汇报对此进行了整版专门报道。

表2上海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一览表(截至2016年底)

课程类别基地载体功能体验功能定位体验站点艺术体验类科普体验类文化体验类创意体验类生活体验类文化艺术体验基地科普教育体验基地红色文化体验基地海派文化体验基地服饰文化体验基地陶艺创作体验基地创意手工体验基地智慧生活体验基地提供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修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市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创作灵感,体验创造乐趣了解信息技术,体验智能生活科技感受型基地拓展型基地提高型基地拓展型基地292011943268

表3上海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体验学习情况统计表(截至2016年底)

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体验点85104110体验人数864 379970 0941 485 032

从全国范围来看,以i实验室为例,网上网下结合的体验学习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虚拟技术及资源与越来越多的学习项目、主题紧密结合,让一些传统的学习课程依托体验平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且除了教育系统本身,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通过这一平台得到整合,基于O2O的体验式学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表4)。

表4全国社区教育i实验室统计表(截至2016年底)

年份新增i实验室数量举办全国性体验学习活动数量特色体验课程备注201211旧物改造信息技术相关公司参与201343茶艺

理财文化系统参与2014773D打印

服饰

阳台菜园与全国乡村创业项目合作201566阅读

美食烹饪与青少年校外阅读合作201688剪纸

摄影

彩灯与民间艺术传承对接

(三)基于研究有效性的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以基于O2O体验式学习为个案进行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的探索,是体验学习理论应用于社区教育的探索。特别是社区数字化学习,更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创新和探索。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过互联网+体验学习开展研究及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是对强调 “学习机会均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者实施个性化学习”等终身教育有关理论以及体验学习理论的新诠释、新探索。目前,经过研究探索积累了网上实操练习、网上情景模拟、网上网下互动等体验学习方式,为更好地研究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提供了素材和样本。

三、完善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基于O2O体验式学习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完善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持服务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上的启发,通过总结梳理,形成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一)学习方式的支持服务要体现动态开放性

动态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中心、技术开放和资源开放三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即在提供学习方式支持服务之前,必须对使用平台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习者习惯的交互体验方式,研究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状态和态度,设计开发出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这种需求的调查和满足是长期进行、实时统计、动态开放变化的。endprint

其次是技术的开放性,即需要从多方面发挥技术的优势和潜力来促进学习参与,提升学习感受。如体验学习是利用虚拟技术对社会场景的营造和模拟,为学习者提供近乎真实的虚拟场景。移动技术是突破时空限制,让学习碎片化、移动化。云技术让多点远程资源共享互动成为现实。学习方式的支持服务要与时俱进体现对最新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转换和应用。

最后是资源的开放性。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经费、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终身教育管理者和学习者认识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整合,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等文体场所以及工作场所、园艺场、农业园区等生产场所。建立社会资源网络,一方面丰富网上学习资源,一方面提供网下的实体化操作基地。

(二)学习方式的支持服务要有利于学习者的主动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支持服务要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主动意义建构,即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情境的体验式学习就是很好的途径。通过让学习者观察、操纵、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这正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的观点。

(三)学习方式的支持服务要促进学习效果智能放大

要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导向、供给方单向向学习者传输、以信息传输为主的支持服务,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刺激及多响应式支持服务,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引导学习者学习,获得学习效果。具体表现在:

首先,要促进信息感觉化。感觉化可以具体为“可视化”和“可听化”,即充分利用感知渠道信息处理特性来呈现科学数据和其他抽象的关系。支持服务要促进传递的学习、交流、互动信息变换成为感知性、空间性和经验性的形式,抽象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被更好地感觉和了解。VR、3D等新技术的引入,为更好地提供一个拥有物理世界中所有感知特点的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可能,更多地感觉参与感知和操纵图形实体能有效、智能地放大学习效果。

其次,要引导学习者与环境互动。支持服务要与学习者学习目标紧密相关,同时要联系学习者生活实践,引起学习者注意,充分引导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互动,获得感受、领悟、情感和意义。

最后,要实现立体交互。立体交互包括学习者与虚拟环境的交互和与虚拟人物的交互,内容上涵盖反馈的及时性、参与者的控制权、交互性交流、角色扮演等。支持服务要保障学习者在网络这个交互的平台上可以通过控制虚拟化身的操作、视点、虚拟表情、语音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会话、协作,从而满足学习者对获得人际支持及从人际交往中得到鼓励和支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48.

[2][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5]张少刚.i实验:社区教育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

[6]许亚峰,张际平,高丹丹.技术支持的体验学习研究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7]宋亦芳.体验学习视域下的社区教育方式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4(8).

A Study on the Support and Service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Mode

——Based on O2O Experiential Learning

DING Haizhen, ZHANG Hualiang, YUAN Haiyan

(Changning Branch of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The support and service is so important to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especially for the learning mode. But we found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inadequac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Shanghai. Meanwhile the O2O experiential learning shows us some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So we propose that the support and service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mode should emphasize the extensibility and openness, the sense making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learning.

【Key words】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mode; O2O experiential learning; support and service

(編辑/乔瑞雪)2017第12期(总第371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12 2017Total No.371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7.1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