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秦 超
(1.南昌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8; 2.江西中寰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0)
透明贴膜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王 茜1,秦 超2
(1.南昌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8; 2.江西中寰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0)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固定。比较2组导管固定所需时间、患者舒适度、导管脱出情况、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感染情况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导管固定所需时间显著缩短,患者舒适度显著提高,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导管脱出发生率稍升高,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贴膜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可节省操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
中心静脉置管; 透明贴膜; 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指从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该管可用于补液以及测定中心静脉压,其主要用于外科大手术、急诊抢救、肠外营养以及肿瘤患者的化疗等等,主要置管途径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1]。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以往常采用缝合固定法,此方法在缝合过程中患者痛苦而且固定所需时间较长,并限制了局部头颈活动,且在拔除过程中需要拆线,使得患者舒适度下降,另有研究报道,传统的缝合固定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需反复换药,穿刺点周围易出现潮红、瘙痒及湿疹样小水泡等过敏性皮炎症状[2-3],若不及时妥当处理,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感染,不仅会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粘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透明贴膜固定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1—8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24~84岁。置管途径:颈内静脉146例,颈外静脉13例,锁骨下静脉24例,股静脉17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固定法。穿刺成功后,安装固定翼,用丝线将固定翼与下方皮肤缝合固定,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采用3M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专用透明贴膜(10 cm×10 cm)固定,穿刺成功后,局部皮肤消毒,并于酒精去除油脂,待干后用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
1)导管固定所需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成功后开始计时,到固定结束为止所需时间。2)患者舒适度:在置管后1 d、1周及1个月时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了解2组患者的舒适度(局部皮肤瘙痒感或头颈部活动不适)。3)导管脱出情况:导管脱出≤3 cm为轻度脱出;导管脱出4~9 cm为中度脱出;导管脱出≥10 cm为重度脱出[4]。4)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局部皮肤潮红及湿疹样小水泡。5)局部皮肤感染情况:穿刺点周围红肿伴或不伴有脓性分泌物。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 ℃)、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5]。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组患者导管固定所需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固定所需时间为(47±7)s,对照组所需时间为(98±13)s,观察组导管固定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局部皮肤瘙痒及头颈部活动不适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4)2组患者导管脱出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导管脱出率为9%,稍高于对照组的7%,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导管脱出情况的比较
5)2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比较。观察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6)2组患者局部皮肤感染的比较。观察组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局部皮肤感染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7)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某些大型手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急救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固定方法主要是局部皮肤缝合固定,此固定方法操作时间长,增加了患者额外的痛苦,限制了患者局部活动,且缝合后局部皮肤需用敷料覆盖,不能密封,易造成局部感染,导管若留置时间略长,局部皮肤可出现缝线反应而造成缝线脱落,最终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因此寻求更简便、安全且有效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3M透明贴膜具有良好的防水以及防菌性,可防止水、细菌及污垢侵入伤口;其透气性好,空气可透过贴膜,因此能保持伤口最佳的愈合环境;其透明性好,可便于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其具有超薄及高弹性,患者使用后感觉非常舒适自然;其致过敏率低,对伤口无刺激;其粘度强,具有良好的固定性[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导管固定所需时间显著缩短,患者舒适度显著升高,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3M透明贴膜具有操作简便,缩短了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内给药的时间间隔;使用安全、方便,对局部皮肤无刺激、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传统的观念认为,局部皮肤缝合固定是相对较牢固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但有文献报道,缝合固定法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仍可高达10%左右[7]。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皮肤缝合固定法其脱出率仍可达7%,这可能与手术患者搬动转移次数较多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贴膜固定法固定后导管脱出率为9%,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患者移动较多以及皮肤汗液分泌等导致贴膜的密封性受到破坏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4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和4%,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传统的皮肤缝合固定技术需穿透皮肤,造成皮肤损伤,破坏了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因此,增加了感染的机率。有研究表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微生物是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8]。而透明贴膜固定法则不需要缝合皮肤,且其密封性好,可降低皮肤感染的机率,从而降低外源性微生物导致的导管病原菌定植[9],因此其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透明贴膜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可节省操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
[1] Song Y G,Byun J H,Hwang S Y,et al.Use of vertebral body units to locate the cavoatrial junction for optimu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ip positioning[J].Br J Anaesth,2015,115(2):252-257.
[2] Lima N P,Silva G M,Park M,et al.Mobility therapy and central or peripheral catheter-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an ICU in Brazil[J].J Bras Pneumol,2015,41(3):225-230.
[3] 宋丽华,付翠艳,刘亚爽,等.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7):196-198.
[4] 杨婉仪,麦银琴,陈少敏,等.3M TegadermTM透明贴膜上涂药治疗PICC置管后局部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2,11(26):3026-3027.
[5] Takahashi N,Shinjoh M,Tomita H,et al.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aused by Dermacoccus barathri,representing the first case of Dermacoccus infection in humans[J].J Infect Chemother,2015,21(8):613-616.
[6] 李燕,袁玲.三种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2-53.
[7] 朱小燕,卢淑美,林美英.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1(7):77.
[8] Moghaddas A,Abbasi M R,Gharekhani A,et al.Prevention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 using a cotrimoxazole-lock technique[J].Future Microbiol,2015,10(2):169-178.
[9] Gabriel J.Preventing and managing complications of CVADs[J].Nurs Times,2013,109(40):20-23.
2017-06-21
R473.6
A
1009-8194(2017)10-0078-03
10.13764/j.cnki.lcsy.2017.10.031
刘大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