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初旭 沈阳工学院
校企合作建立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城市公共交通专业为例
张初旭 沈阳工学院
由于当今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和青睐,但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的毕业生难以与企业岗位对接,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专业为例,介绍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带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成绩。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带教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相关专业人才,因此具备“厚基础、高技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欢迎,但现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仅仅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探究一种适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重要。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理论高于实践,很多知识过于滞后,无法与现在企业需求的人才接轨,造成企业用工荒,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等现象出现。对于企业,很多忙于日常生产,无法为大批实习生提供岗前培训,更没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企业需要花更大的成本进行培训。对于学校,很多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训环节无法胜任或底气不足,技能培训停留在初级阶段,学校也没有专业的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也不具备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研究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及其重要。
以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为例,目前沈阳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方向偏向于城市公共交通,着重培养城市公共交通技术与管理人才,实施“订单+带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交通运输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类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显著的借鉴和推广价值。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订单+带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适合岗位工作任务能力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企业将全面介入“订单+带教”人才培养过程,安排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其日常管理、考核和授课。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分析,采用课证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达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相互参透、高度融合,把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始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技术与管理人才。
建设一支专、兼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完成由专业教师向具有“三能素质”(既能讲理论,又能指导实训,还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的“双师型”教师转变和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人员的师资构架;校外兼职教师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一线工程师,通过为学生开设课程、组织专题讲座、介绍创业经验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实施“订单+带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签订城市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定向培养,即委托和接受“订单”。学生从入校开始在课程设置、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按照合作要求进行实施。
本专业与客运集团、黄河公交有限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利用公司场站、公交车及实际公交线路作为学生实训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公交运营、调度与管理工作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校企合作共建城市公共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教育界和产业界资源,优化了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校企合作不断加深,企业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学生在工作中展现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我校该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社会上获得了高度认可。
[1]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校,2013(1):45-47
[2]王力纲.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