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79-01
【案例背景】
以前上公开课,我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设计的精彩,至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智慧的火花没有引起我过多的关注,课堂只是教学设计的既定演出。但这违背了我们新课堂的本质,不是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今年9月份,市教研员到我校听课,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想突破之前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可这样简单的一节课如何能上成内容详实、充满活力的一节课,让初二的学生把生活和物理紧密联系,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物理走向生活,这是摆在我面前急需解決的问题。
【案例描述】
我在上《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时,准备了一只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和一只装有空气的瓶子,打算让学生观察装有空气的瓶子的颜色逐渐变深,说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事先我告诉他们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让他们思考实验中两只瓶子该如何放置:哪只瓶子放上面,哪只瓶子放下面。当时,我满心高兴,心想: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不错,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注意到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方面,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转念一想:他们可能不会这么聪明,也许他们不会按照我的预期说出实验的要点,我还是直接把实验设计告诉他们吧!
在新课进行到用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时,我说:“这两个瓶子该如何放置呢?”教室里突然间安静下来,我拿着这两只瓶子,微笑的看着他们,默默的等待着……
思维需要等待,学生需要等待,给他们一份等待,给他们一份期待,我相信会有惊奇,我相信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果不其然,一会儿,有几个同学举手了:
“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下面,说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
心想:班级物理成绩很好的同学都这么认为,看来让学生生成这个知识比较困难,我还是直接告诉他们吧,免去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曲折,如果这样,这节课就平铺直叙,就没有任何精彩之处。课堂的精彩之处,全在于我能否令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我想看到闪光的金子,继续提问其他同学。
“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下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上面,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那这样放置瓶子,怎么可以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呢?”我继续深究,希望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思考的,能有令我和其他同学的惊讶之处。
“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下面,我以“空气分子”作为研究对象,“空气分子”从下面瓶子跑到上面瓶子里,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颜色变淡,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我顿时一愣,这样的回答确实令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超出了课堂预设,我的学生给了我惊喜与惊奇,我不由得想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不确定的,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课堂才有了生命和活力,学生才有了智慧和创造,课堂才会因这样的生成而精彩!
我庆幸自己给了他这样一个解释的机会,他这样的考虑不无道理,而且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可是这样的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结论,于是,我继续引导:
“那实验装置如这样放置,二氧化氮气体会因密度大而自然下沉,也会使得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颜色会变淡,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加深,但这却不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啊!”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同时也陷入了思考中。
“为了防止二氧化氮气体自然下沉,我们应该怎么办?”此时,我已经成功把他们引导到了正确的实验设计上了。
最后通过设计的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虽没按照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发展,但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接受学生的新想法,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在意外的惊喜中生成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使得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
课堂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应变教学能力,把课堂上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变成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演绎课堂师生互动的精彩,带给学生知识上的收获和能力的培养。虽然,这种精彩,在何时何地出现我们无法预知,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做一个学习型、智慧型的老师,机智应对教学偶发事件,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教师有了智慧,课堂才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有创造和发展,教学才会因“意外”而精彩!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