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帮
【摘要】分组教学是在传统的教授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培养方式和分层分块的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照搬书本的填鸭式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57-02
2006年,大学刚毕业的我,怀揣着一份激动与对未来的期盼,来到了我的母校。工作十多年来,面对了几届不同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在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学生在现今所拥有的学习途径不再是局限于书本上,而是更多的和学习过程、生活环境、网络覆盖以及社交媒体等有密切的联系。正是出于这种前提,我们急需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可以做以下的分组教学:
一、分组学习过程
有效分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分组教学的前提准备,为了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分组。
(1)如何分组?
有了以上的条件,下面来看看该如何分组。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的实施,而相对于现在的大多数的中学班级而言,一个班级的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属于大班制。根据分组教学模式的特点,一个小组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至6人,像信息技术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在微机室进行,而现有的机房基本上都是一排10台电脑的排列方式。所以,分組上建议以5人为一个小组为妥,这样一排就是两组,一共分为10组左右。
整个分组的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男女生搭配、学习能力强弱、知识掌握差异的搭配等的调整。最后分组名单进行公布,学生基本上没有意见之后再往后面进行教学的开展。
(2)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班级的组员分配好了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分工,目的就是让组中的每学生都尽量动起来,都有事情可做,强化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角色的重要性和团体荣誉感。
比如,可以将5人制的小组,分配一个学生做组长,这个学生可以由小组推荐,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要求是这个学生具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统领整个团队进行小组合作;两个在本小组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对电脑进行制作;再分配一个学生用Word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排版工作,主要考察对于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的Word需要有一个学生进行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美工和动画制作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字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组织能力。另外,在小组把项目完成后,需要对整个项目或者案例进行讲述,就是把PPT、Word、案例全部演示一遍,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向班级所有同学进行展示,这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分组后的学习
分好组了,人员分工也明确了之后。接下来才可以进行正式的分组学习,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人员参与其中,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此时把学习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把控。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学习的资源。比如,可以一个小组中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可以请教老师、可以上网查询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总之,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给出阶段性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学或与别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组总结
(1)小组演示
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制作好的成品和Word进行展示,一般由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示,这个过程可以作为小组成绩,记录在课程的平时成绩之中。演示的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机房的教学软件进行演示,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2)互评
小组展示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互评表,让其他小组对这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这个过程体现了在评测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教师总结
当所有小组的所有制作和展示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小组的学习和表现进行一个点评,主要应该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同时,也必不可少的应该加上一些对于小组不足的评价和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讲解。
分组教学不仅适合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同时也适用于高中其他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个别学生的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美工能力、提升学生的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