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牧歌语文”理念的语文文化日实践探究

2017-12-27 10:49吴雨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吴雨蒙

【摘要】语文文化日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以呵护天性、鼓励个性的“牧歌语文”为理念追求,以“微实践”为表现形式。教师在创设与实践中借鉴先行组织者概念,利用好语文教材、相关课程、特色文化、时事生活等,智慧地开展文化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其在“牧歌语文”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语文文化日 牧歌语文 微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78-02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内心如草原上悠扬的牧歌般纯净、美好。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呵护儿童牧歌般的天性、鼓励儿童个性化,在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中让其最本真的心灵得到释放,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幸福,即“牧歌语文”。借鉴在西方国家开展得较为成熟的校园文化日,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及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将“语文文化日”引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化,以“微实践”的轻盈形式开展,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而作为学习引导材料的先行组织者,对学习迁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文化日活动的开展中,活动的内容选择、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内容,不可凭空而设。因此,语文文化日可以从语文教材、相关课程、特色文化、时事生活这几个切入点展开实践活动。

一、依托语文教材创设语文文化日

语文教材是学生亲切、熟悉的“朋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在教材内容中发现其与文化日活动的契合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兴趣创设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识教材的另一种眼光,也是对课堂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延伸。

依托语文教材创设的文化日,可以从单元主题、课文作者、课文体裁、课文内容等方面切入。如,结合古诗学习开展的“古诗日”、“李白日”,结合写作练习开展的“我爱写作日”等。

二、依托相关课程创设语文文化日

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如校本课程、道德与法治、数学、劳技、音乐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文化日的开展基础。这些课程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是不可忽视的文化日创设资源。

例如,结合学校开设的“中草药”特色校本课程,開展培养诗词素养和诵读能力的“我爱草药日”,学生各选一种喜爱的药草,搜集相关歌谣、古诗,在班级开展草药诵读活动。又如,结合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体验活动“大声说出我的爱”,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表白日”;结合音乐课程的韵律,开展体悟诗歌韵律美的“古诗新唱日”等。

三、依托特色文化创设语文文化日

中外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节日文化、节气文化、季节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都是创设语文文化日有趣且有内涵的切入点。

例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开展促进对联学习和书写练习的“春联联欢日”,让学生搜集、诵读对联、写对联。结合季节文化,如秋季,开展文学诵读为主的“知秋日”,学生通过搜集、朗读有关秋的散文、诗歌等,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另外,结合外来节日,可以开展促进外国文学作品阅读的国家文化日,如“英国日”、“童话日”等。

四、依托时事生活创设语文文化日

语文文化日的开展要立足于实际,也要反过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资源。时事热点、流行节目、身边故事等,都是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在生活中寻找语文文化日创设的切入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结合流行节目《朗读者》,开展促进阅读、提高朗读水平的“朗读日”,在班级布置环境,仿照电视节目开展活动。类似的还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当下的流行节目不仅形式有趣,也与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等素养密切相关。结合这类节目,选择与语文学科的契合点开展语文文化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文化日主题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这些开放自主的活动,学生被各种规则压抑、束缚着的天性得以释放,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生命力。基于“微实践”形式的语文文化日活动,对呵护儿童天性、鼓励儿童个性化,提升儿童自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在巧鉴先行组织者概念的基础上,智慧地开展文化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其在“牧歌语文”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